《悠悠岁月》是一部特别的小说,乍一看,有点像一个外国老女人的碎碎念。可是真静下心来,认真品读每一段文字,就会从中捕捉到生活中时时刻刻出现却又稍纵即逝的念头。纳兰性德有句诗,“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时只道是寻常,可过去了之后,有些事、有些人会慢慢在你的记忆里沉淀,甚至会伴随着你的一生。《悠悠岁月》就是这样一部把日常世俗生活中的种种平常滋味,变成人生印记的不平常的小说。
《悠悠岁月》几乎勾连出对埃尔诺人生影响至深的所有往事,从少年求学到结婚生子,从初为人母到年华老去。每个看似不连贯的场景,像一缕缕丝线,将岁月织成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的网。这些琐碎的、极具细节化的生活片段,通过女人的视角,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为了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并希望它能唤起法国人的“集体记忆”,埃尔诺创造了“无人称自传”这种崭新的体裁,既呈现出法国文学向前推进的未来样态,又彰显出作者思考文学和社会问题的别样性。
《悠悠岁月》充满浓郁的法国气息,涉猎的场景也极其广泛:从法国的民族构成到巴黎的街道;从商场到产房;从剧院到家庭;从建筑在河流上方的盥洗室到电视广告……这些场景有温暖、有希望,更有低俗、猥琐、肮脏。历史、回忆、偶然、必然、个体、集体,在文本间杂糅交错。埃尔诺试图用她的笔,记录和还原人在日常中所经历的那些枯燥的、甚至不屑的、被大多数人丢弃在记忆海洋里的一个个场景,而这些场景又实实在在地构成了生活本身,这无疑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悠悠岁月》之所以经典,除了体裁的创新,充满张力的字符中隐含的社会学、哲学、宗教、美学艺术的况味,更贴近人的心灵层面,这是永远不过时的。
我摘录几段话,跟大家分享。
“在楼梯上拖着她刚杀死的美国大兵的郝思嘉的印象——奔跑在亚特兰大的街道上,为就要分娩的梅拉妮寻找一个医生”。这两句简短的极具场面感的句子,不只表达出一个女性读者对文学名著《飘》的感官印象,还表达出这个女性读者要为即将分娩的孕妇寻找医生的具体行动。上一句是意识形态,下一句现实责任。人由于环境和刚刚做的事情,会在瞬间形成思想意识层面的撕扯,甚至可能包含对生与死等类似极端事物的意识转变。这种常人难以捕捉的瞬间,被埃尔诺用文字留下印记,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写作者学习。
“荣誉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幸福的辉煌葬礼”。读到这句话时,内心不禁一动。女人为了获得真正的荣誉,必须要付出比常人多的泪水、汗水、精力、时间,她们节制自己的欲望,她们为了事业,疏略了亲情、友情,她们即使感到遍体鳞伤,仍然不断地坚持。用“幸福的辉煌葬礼”,来表达荣誉背后充满的艰辛,用词真是再准确不过。
“必须忘却的,正是由于努力拒绝它们,才比别的话语更为根深蒂固的可怕语句,你就是个年老色衰的婊子”。埃诺尔这句话,可以说适合任何女人最终在别人嘴里的评价,无论她个人如何的不认可,只要她有真正做人的智慧,就不会拒绝这句话所包含的现实。那么作为一个年老色衰的女人,该怎么度过余生呢?
我想说的是:“女人最终不过如此,所以要把有限的生命,用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自由上。”
埃尔诺的文字从不回避人类社会的虚伪、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再来看看她描写战争这段:“这是一种充满尸体、暴行和破坏的叙事,是怀着狂喜的心情来记述的,不时出现的“永远不应该再看到这一切”这句响亮而庄严的话,以及说完后的一段沉默,似乎要否认这种狂喜,犹如在提醒一种隐秘的祈求,对一种享受的悔恨。然而他们只谈他们见过的、能够在吃饭和喝酒时说得活灵活现的事情。他们没有足够的才华或信念来谈论他们知道但从未见过的事情。所以他们不谈在开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火车上的犹太儿童,在华沙犹太人聚集区里早晨被收集起来的饿殍,也不谈广岛10000度的高温。”这段话不仅重现了战争的残酷,更将那些真正经历过战争、杀戮的人,复杂的人性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尊重面包,在麦粒上有诗的面孔”“语言,诉说合理的欲望和希望”,像这样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句子,在《悠悠岁月》中比比皆是,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不得不提的是,因为国籍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限制,对小说中汇集的大量诸如歌星、影星、时尚商品、电视节目、小说人物和粗俗俚语等具有法国特色的名词,读时颇感吃力,虽有注解,仍不能一一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是小说解读的遗珠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