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同林的头像

孙同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17
分享

袁庄豆腐皮

在如东县袁庄镇,有一种豆制品叫豆腐皮,在当地久负盛名。豆腐皮的料为黄豆,用石磨磨成豆浆,煮熟,当锅面结一层薄薄细膜的时候,以竹竿挑起,放通风的地方晾干即成

旧时豆腐店制作豆腐皮过年的时候,袁庄乡里人家,有做豆腐过年的习俗,也会张豆腐皮,于是,一家人过年时就能享用一下土特产的味道

豆腐皮虽属于原生态的,但用于制作的黄豆比较讲究,必须选用本地的小黄豆,这种黄豆个头不大,但出浆率高,用石磨磨出,其豆浆摸上去手感细腻,闻着香味淳厚挑出的豆腐皮颜值也高:黄的色泽,绵密而细腻的质感,散发着豆汁的鲜香,入柔嫩爽口。

豆腐皮对制作豆腐的还有讲究。袁庄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源,这里的下水丰富,水质自然含卤,因此,用小河里渗出的地下水煮的豆浆鲜美香淳,做成的豆腐皮口感道,堪称豆腐皮中一绝。

当年的豆腐店都拥有自己的专用水塘,只有到专用水塘里取的水所做成的豆腐味道才好,而且豆腐的出率高。后来,因为污染,水塘里的水不好磨豆腐了,他们就选择好的水井,有的水井的水磨不出豆腐,或者即使做成了,那豆腐不是味道不纯正,就是品相不好。所以人们说豆腐和豆腐皮是个鬼东西,拣豆子,拣水,拣磨子,拣人。

豆腐店都会选用好磨子,好水,好豆子,才会出好豆腐,也才会出好豆腐皮大凡过袁庄豆腐皮的人没有说不好的。

据乡间的“老豆腐”们回忆,1975年,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古镇袁庄,吃过袁庄豆腐皮后赞不绝口,袁庄人也就顺手将豆腐皮作为礼品给她带回京城,一时传为佳话。

袁庄豆腐皮之所以抓住们的胃,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极其讲究该做的工绝不偷工减料,制作流程包括:选豆去皮浸泡磨浆过滤煮浆成膜揭皮、晾包装等等。当然,豆腐皮的制作者还有着各自密不告人的秘招。

一方水土浸润出一方美食。当年在民间采风,我采访袁庄镇北街的“老豆腐”师傅夫妇。师傅经营着一家豆腐店,规模不小,而且,在制作上多已经用上了现代机械,产品供不应求。冒师傅告诉我:他家并非祖传就做豆腐,最初是老伴表兄家的豆腐坊里帮工时偷来了技艺婚后,他们开始经营自己豆腐坊,这一做,就再没有下,至今已经近40了,他们把人生的光阴献给了豆腐事业。老冒说出豆腐人的生活规律:每天凌晨点左右起床,烧火磨浆,然后是点卤、上箱、压榨、出箱,到下午3点多结束,天天如此。在冒师傅的豆腐作坊里,一字排开8口大缸,每天磨出300多斤黄豆,就在这8口缸里煮浆,待豆浆稍稍冷却后开始挑豆腐皮冒师傅挑豆腐皮绝不贪心,每口缸里只挑3到5张他说,再挑,还有,但那样,豆腐皮的口感就差了,而且,豆腐皮挑得太多了,豆腐品相不好。因此,人们都爱吃他家的豆腐皮。正因为如此,他们叫响了袁庄豆腐皮的名气。

师傅说:以前做豆腐豆腐皮完全是为了生计,现在了另一,那就是工艺上的,也就是有了一种地方饮食文化的发展、传承和延续的责任意识

我对豆腐皮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时候有一种乡美食“豆腐皮夹糯米饭”(或称“糯米饭夹皮”,称糍粑)。至今还没有忘记豆腐皮夹糯米饭的工艺前不久又在家里复习了一回:将糯米饭煮熟,以肉丁煎葱花炒拌,于豆腐皮上,再用豆腐皮加盖,压实,切吃前放油锅里一煎,上桌时,其表层黄橙橙油旺旺的,透着一股香气,不用说吃,看一眼就已经满口生浸了。“糯米饭夹皮”可是我们儿时奢望的美食。

袁庄豆腐皮的制作已经有300多年历史豆腐不仅好吃,而且营养,据考,豆腐皮富含蛋白质铁等元素,是老年人和儿童的理想食品,难怪它成为人们所钟爱的一道美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