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同林的头像

孙同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22
分享

年味三题

年味三

麦芽糖 

接近年底,走在小镇上,一阵卖麦芽糖的吆喝声从身后传来,扭头一看,一个50多岁的男子推着一辆大杠自行车,车后座上着一块方形大木,木上面用玻璃罩着,框子里放着一块面盆大的麦芽糖一路走一路喊一个小女孩走到麦芽糖,身边一位30岁的时,手里拿着5钱,对男子说“给我一块。”男子手握一平口刀,小锤在平口刀后面“当当”两下,一块麦芽糖放在圆盘秤上一称,分量不够,又“当当”敲了两下,那秤杆翘得老高。还没等男人放下秤杆,女孩已经迫不及待地一小块麦芽糖放进嘴里,朝妈妈笑着说:“妈妈,这糖真好吃!”超市里各种高级糖果比比皆是,或者是小孩吃腻了,也可能是为这敲麦芽糖销售方式所吸引,觉得好玩,便感到特别好吃。 

想想20世纪60年代,那时麦芽糖在我心中属于奢侈品。一次过年有卖麦芽糖的经过,我缠着母亲买麦芽糖吃,母亲一本正经地对说:“麦芽糖不能吃,那是用唾沫、鼻涕和面粉做成的,脏死了。”母亲见我不相信,身边的婶婶努努嘴不信你问婶婶。”说完又问婶婶:“你说是不是呀?”婶婶看看我,点点头说是的我终于相信这一事实。多少年以,婶婶还一次说起我母亲骗我不肯买麦芽糖的笑话。

当年乡下,多少孩子曾遭遇过这样的故事!

爆米花

老街河南不时传出“嘭”的一声炸响,随后弥漫一阵扑鼻香的味道,那是一个炒米机在爆米花在爆米花摊位前大袋小袋的爆米花,过往行人可以随买随走。 

小时候的秋收季节,母亲总要弄玉米挂在门前墙壁上,说是日晒夜露的玉米,爆出的玉米花会更大更香

我家总要等到过年才炒炒米爆米花

接近年底村子里姓王的炒米匠便忙了起来。有一年快过年了,他一直在外面做生意,我们等不及了,就用土方法,在烘脚的铜炉里面爆米花将玉米粒放在炉灰里面焐,不一会,炉子里面发出“嘭”的炉灰上露出玉米花的笑脸。我们赶紧拈出来,分着吃有的玉米粒不哑炮,最终化成一股青烟,呛得我们直流泪

那几天,我天天去王炒米匠家看他有没有回来,直到大年三十他才终于回家,随即爬上墙壁取下玉米,剥玉米粒送到他。老人把玉米装进乌黑的炒米机里,坐下来,一手风箱,一手不紧不慢地炒米机。风箱啪嗒啪嗒地响着,炉火不舔着炒米机,一会儿,老人便停了摇动,站起身,脚一踩,跟我一起来的几个小伙伴连忙后退几步用手耳朵。只听“嘭”的一声巨响,爆米花的香味便飞了出来,小伙伴们围过来一阵哄抢,大家吃着、笑着。感觉过年真好!

画年糕

老家过年画糕

事实上,年糕是用蒸笼蒸出来的。用一种模具(糕箱)套制,一次成型,一箱年糕25块或36块不等。年糕的糕体呈长方形,两寸半长、一寸半宽,一寸厚;年糕的糕面以“洋红”着色,通常配以古代崇尚的文字或精致的图案。

画年糕的时候孩子们肯定是要到场的。这时候的孩子们好像特别好学,一边从蒸笼里往帘子上拾糕,一边点认糕面上的文字,每块糕面两个字:“一品、当朝,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时、如意,五子、登科、六六、大顺……”平时不太爱念书的孩子,这时候面对年糕的字也有了兴趣。读认年糕上的文字成为乡村的一种启蒙教育。

刚出笼的年糕糕面红膛膛的,因此,糕面上的文字或图案都特别地鲜亮,热乎乎的年糕透出一股香、糯、甜特别地诱人

弟弟一边捡拾年糕,一边拿眼睛瞭着,趁大人一不注意,顺手拿起一块塞进嘴里。平时严厉的父亲,这时也变得一团和气,看见了装作没看见,最多只会说一声:“烫呢,慢点儿。”我的祖父还会说一声:“吃年糕,年年高!”

记忆中,在年糕画之后,母亲会找来一只干净的木瓢,装数块年糕叫我给邻居们一家家分送,每家十联(两块合在一起为一联)、八联不等,分送的标准体现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和敬重程度。河东大爹爹没有儿孙,而且爱吃黏,因此,标准会高一些,有时是十二联,有时是十六联,这也能体现我家的年景。我把年糕送到大爹家的时候,大爹必是要回我一小袋红糖果子或一包麻酥,最后还要回我两联年糕,说是“糕(高)来糕(高)去”……这时,年糕的和生活中的高便合二为一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