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同林的头像

孙同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08
分享

母亲牌荠菜

春天的消息,是由荠菜最先报告的,古诗云:“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当屋顶后半面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的时候,荠菜已经从残雪的缝隙里钻出了嫩叶,随着阳光渐暖,冒头的嫩叶慢慢由红转青,再经过几场东风,便翠绿得耀眼了。

荠菜不占据大田,总是安静地生长在荒芜的田埂边、小溪旁。憨厚而朴实的荠菜,却有着高洁孤傲的性格,宋代诗人许应龙曾这样赞美它:“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

在古代,有许多美食发源于寺庙。不少僧人,不用荤腥,却能将蔬菜的鲜与香发挥到极致。苏东坡在任扬州太守期间,曾仿照僧人创制出一道荠菜美食。将新鲜荠菜切碎,白萝卜切丁,配上粳米,小火慢炖,最后放入少许调料,一碗荠菜粥就此闪亮登场了。如今,这道“东坡”牌荠菜羹依然是淮扬菜中的一个名点。

然而,在我的味觉中留下的却是“母亲牌”荠菜味。

母亲做过许多种荠菜制品,有荠菜羹、荠菜春卷、荠菜饺子等等,但是,我吃得最多的是母亲做的凉拌荠菜。

母亲做凉拌荠菜很简单,将从野地里挑回的荠菜择好洗净,捞出沥干,然后加少许盐用手抓匀,再用手慢慢捏,待荠菜渐渐变软出水,用力挤去腌出的水分。母亲会在拌荠菜的时候加一点芝麻屑,或剁一些生姜米在荠菜里面,这一拌,几乎把整个春天都拌在里面了,吃到嘴里那个香,那个鲜!

当年,我们吃凉拌荠菜不是一顿两顿,而是一个早春,荠菜不老,凉拌荠菜不停歇。

母亲做的荠菜羹也不复杂。将荠菜切碎加豆腐丁勾芡,这时,荠菜羹并没有太多惊艳,直到“秘密武器”加进去,厨房里便腾起一股扑鼻香气来。原来,母亲是在荠菜羹里加入了“油渣”,于是,我们在素菜里吃出了荤味,这便让我儿时庸常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起来。那时正是我长身体的时候,肚子里缺少油水,母亲就想方设法买一点肥肉,在锅里慢慢熬成油用于炒菜,肥肉渣就成了我们的奢侈品。开始,母亲是买板油,板油的出油率高,却没有多少油渣;后来母亲改为购买价格比较低,出油量少的网油。网油出油少,但是油渣多,母亲就用油渣煮菜,烧荠菜羹。再后来,母亲又改成买肥肉,肥肉比网油的价格还要低,而且肥肉油渣比网油的好。这以后,我家的荠菜羹里就有了“肉”。我把这种荠菜羹称为“母亲牌”,母亲牌荠菜羹香了我好多年的胃,母亲牌荠菜羹也健壮了我的体魄。

那年,母亲带我们走了一趟家住县城的亲戚。在亲戚家吃春卷,算是让我们开了一次洋荤。弟弟从来没见到过春卷,看到通身焦黄冒着热气油汪汪的春卷,有点迫不及待,夹到筷子上狠狠咬了一口,不料,春卷里的馅儿贴在下嘴唇上,烫得呲牙咧嘴,那副窘相让母亲很尴尬。回家后,母亲没有责怪弟弟的“好吃”,只是自己学着做了第一回春卷。母亲就用肥肉渣拌荠菜作春卷馅儿,结果,其味道也很美,我甚至觉得它比城里亲戚家的春卷还要好,因为在家里能多吃几只。

母亲炸春卷,我们必需到现场“参观”。当锅里的油温烧至七成热,油香溢满厨房,母亲将包好的春卷小心放入油锅。油花翻起,春卷在里面跳舞,炸至金黄,母亲把它们小心捞出来,静置几分钟,这时的春卷外皮脆,馅料鲜,成了我心目中春天的顶配美食。

如今,母亲早已不在,我们不再做荠菜羹,也很少做凉拌荠菜,有时想吃春卷了,图省事去买一点回来,但买来的春卷,终究吃不出“母亲牌”那种特有的味道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