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同林的头像

孙同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12
分享

取鱼有乐

在我的家乡苏中民间,流传着一个俗语:“吃鱼不如取鱼乐。”的确,取鱼是一件很快活很开心的事情,钓鱼、叉鱼,或者鱼鹰拿鱼,都很热闹,这里说的是用扒网扒鱼、趟网趟鱼和罩网罩鱼。

扒鱼

进入冬天,乡下扒鱼的人就多起来了,不少农民自觉“转业”成“渔民”。小河边上时常有扒鱼人的身影。

扒鱼不失为冬天的一项取暖运动项目。因为扒鱼要跑动,要用力,身上便不再冷,加之扒鱼能收获一些小鱼小虾,在捉取鱼虾中有了一种获得感,就更不觉得冷了。

扒网形似畚箕,安装在一支长长的竹篙上,环形网口上套着网袋,扒鱼时,扒鱼者将扒网抛至河心,握着竹篙尽力向岸边划,当接近岸边的时候,加快速度,最后是猛然一划,水草淤泥跟着扒网一起冲到岸上,网袋里边就可能有小鱼小虾。

说起扒鱼,我就会想起跟三叔扒鱼的往事。

三叔不是我的亲叔,三叔只比我大几个月。三叔因为家庭的成分高,父母认为三叔上学不会有什么出息,小学读完就让他辍学在家,我虽然还在上学,但这时候正在停课闹革命,也就时常在家。三叔羡慕我上学有书读,我很喜欢三叔的自由自在。冬日里,我经常看到三叔扛一口扒网,在小河边上走来走去,就跟他说什么时候带我去扒回鱼。

冬天的一个黄昏,三叔果然喊我跟他一起去扒鱼。外面正刮着尖厉的西北风,天空欲雪未雪的样子,我有点不想去,我说我没有扒网。三叔说,不用,你只管跟着我,帮我背鱼富子(一种扁形大口竹篓)就行。接着,三叔吩咐我要穿件旧点的衣裳。我本来就没有新衣裳,他还要我穿旧的,这个三叔!

那天,三叔的打扮很像个老头儿,他头上扣一顶老头帽(中间有洞露眼睛的那种),上身穿一件深灰色老人装,裤子是青蓝色的,膝盖上补两块大补钉。当然,我跟他也差不多,只是上下的颜色对调了一下。

扛着扒网、腰上束着鱼篓的三叔,完全成了一个渔夫。在我面前,三叔越发的显得老练。三叔领着我跑了几条河,却不急着扒鱼。三叔说要找一个水少些的沟塘。沟里的水少了,鱼就没处逃。三叔总是自以为是,生怕我不懂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当然,这也与我自己有关,因为每次在他这样说的时候,我总是装得恍然大悟,让他更加得意。

三叔终于停在一条小河边上。三叔先跑到水边观察了一下,说有鱼。接着,他叫我趴在北边河坎里,头露出来,盯着小河北边某户人家,说你看见有人出来了,就赶紧给我发信号。

哦,原来三叔是来偷扒人家鱼塘的鱼。我说这不好吧。三叔说,没事,我们只是扒点小杂鱼,又不弄他养的家鱼。

三叔扒鱼的技术果然不错,而且有力,但见他将扒网朝河心猛地一抛,随即握住竹篙使劲地朝自己的怀里拉,三下两下,扒网就已经来到脚下,接着,他猛地将扒网朝岸上一拖,“哗啦”一声,扒网上了岸,只见网兜里有鱼在水草和污泥里拱着闹腾着,有鲫鱼、昂刺、鰟鮍、小虾等等,三叔当然来不及抓,他叫我一边望风,一边帮助捡鱼,他好继续扒……

毕竟是养鱼塘,里面的鱼真不少,不一会儿,鱼篓子就装不下了,那户人家仍然没有人出现。三叔还想扒一会,我说我的手冻得吃不消了。不知道是因为今天扒鱼的行为属于偷还是因为天太冷,尽管处在避风的河坡上,我还是冻得浑身打战,连说话都有点不利索了。三叔却说他热得要命,衣服都快淌湿了。我看他简直成了个泥猴儿,网上是泥水,脚上是泥水,身上脸上也是泥水,难怪他要我穿一身旧衣服。

我当然也是一身的泥水,而且一身的鱼腥。

三叔得意地哼着歌子。三叔的嗓子不好,且五音不全,但我还是听出来,他唱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鱼篓装好了,满满一篓,还有几条小的装不下了。我蹲在河边上洗手,听三叔忽然不唱了,我说,你唱呀,记不得了吧,下一句是“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但是,仍然没有三叔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啊,我也不敢出声了,原来是鱼塘的主人站在那里。

不知道鱼塘主人是什么时候站在河岸上的,脸上阴着,我忽然有一种想尿尿的感觉。想逃是逃不掉的。鱼塘主人两手拢在袖筒里,站在北风中。天上不知什么时候下雪了,他的头发和胡子上已经沾了几粒雪花。他不急不慢地说,怎么办?要不要到大队革委会去?我忽然想到三叔家的成分,可不能捅到革委会去,一个“偷”字他背不起。我想,不能让三叔为难,便边朝岸上爬边说:“叔,你别难为他,是我叫他来的。”

鱼塘主人似乎到这时候才看到了我:“啊,是大林啊,你?呵呵,你说我能相信吗?我们的大林,学校里的班长,三好学生,会干这种事?”他又把脸转向了三叔。

雪天里的三叔,僵硬地站在那里,像一尊塑像,一动不动。这时,雪花飞得更密更有劲了。

还好,鱼塘主人并没有过分为难我们,只是叫三叔把鱼篓里的鱼倒了下来,然后从里面拿出几条不算太小的鲫鱼,用一根枯草串起来,递给我,说:“大林难得到这里来,这几条鱼算是叔送你的。”又说,“以后啊,想吃鱼你只管跟我说一声。”

趟鱼

趟网是乡间常见的一种渔具。

在专业渔具店里也是有卖趟网的,但农人们大多自己制作。趟网比较好做,脑子稍微灵活的人都做得起来,当然,那活儿有好丑之分,如果只从好使的角度,那就很容易了:一段硬硬的竹板,一张密密的渔网,一根长长的竹篙,一截作网纲的结实绳子,制作趟网的用料就算备齐了。先将绳子(大都为尼龙绳)与渔网的边缘连接起来,使之成袋状,再把其中的一个面与竹片相接,作为网口,然后将竹篙顶在网口中间,网两边纲绳拉紧了系在竹篙上,网袋呈等腰三角形,一个趟网就做成了。

相对于那些大型专业渔具而言,趟网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小小的业余选手,真正的渔人对趟网几乎是不屑一顾的,只有庄稼人才用它,平时有了空闲,用它到小河里捕些小鱼小虾螺蛳之类,改善一下伙食,也可以说是解解闷取个乐。

用趟网捕鱼或捞虾一人即可,但人们在趟网趟鱼时大多会有一群“跟屁虫”盯着,他们主要是看热闹,看到兴奋处会自发地为趟鱼人呐喊助威。趟鱼人趟鱼的时候,将趟网从河心下网,着力向前“赶趟”,当趟网口接近河岸的时候,将网口猛地向前一推,然后把网提起来,在水里淘洗几下,将网中的东西倒在河边的草丛里。“跟屁虫”们便热心地围过来帮助捡拾,什么罗汉鱼、鳑鲏儿、昂刺鱼、虾儿、螺蛳、河蚌等等,被他们一一分拣出来。

趟网的过程是愉悦的。大人往往见好就收,差不多就行了,本来就是弄着玩的。孩子往往还嫌不尽兴,央求着再趟几网,直到天黑了才肯罢手。

分享收获是温馨的。趟鱼人回到家,就去换衣服了,女主人走过来,麻利地把鱼和螺蛳等分了类,送一些给亲戚、朋友、邻居。如果是腊月,可以腌起来当年货,如果是菜花黄的四月,则洗净了烧煮,不一会,庭院里便飘出浓浓的鱼香味儿来。

韭菜炒螺蛳肉是清明前的特色菜肴,清明节前吃三次螺蛳能够养眼,能防眼疾;菜花黄的昂刺鱼是一大美食。女主人让孩子把舅舅、外公、姑父等叫过来,坐到一起美美地喝上几盅,说说儿女的事业,聊聊去年的收成,谈谈今年的计划,鱼香、亲情、期待……与醇厚的酒香交融。喝到酣畅处,他们也会拿小孩开心:“来,敬舅舅一杯酒。”小孩怯怯地把杯子端起来,跟大人碰一下,嘴唇刚一接触酒杯,就夸张地伸出舌头,直哈气。姑父笑着说:“敬舅舅就不敬姑父了?”孩子扮了一下鬼脸,转身跑了。

逢上星期天或是寒暑假,孩子们也会学着大人去使用一回趟网。因为是初学,还不熟练,往往弄得一身水一身泥回来。大人的责怪是少不了的,主要是出于安全,当然这个责骂也只是流于形式,当年他们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嘛。有人为了吓一吓孩子,会夸张地打几下,站在一旁的爷爷奶奶会帮着孩子讲情,甚至会说出“你小的时候,比他还皮呢”的话来,弄得孩子父亲的脸上有点挂不住,妈妈则在一旁窃笑,小孩抹抹眼泪,趁机跑了。打几下就有记性了?才不呢,院子外边还有几个小伙伴在等着,他们又相约,明天到村后面的那片水塘里去趟螺蛳呢。

罩鱼

苏中素称“鱼米之乡”,盛产大米,也盛产鱼虾。

乡下捕鱼的网具很多,除了扒网、趟网,还有罩网。罩网其实不是网,而是一种竹篾制品(百度上所记罩网,在苏中乡里人称困簏,或尼龙线织成,或竹篾制,口装倒刺,内设诱饵,卧于水下,鱼可进不可出,属于“守株待兔”型捕鱼工具)。这里所说罩网,样式有点像倒扣在地的大竹筐,无盖无底。“竹筐”上面的小口直径70厘米左右,下面大口直径90厘米至1米,用四根竹竿上下支撑两个口,有较强的稳定性。罩网四周的竹篾没有竹筐的密实,以尽量减少阻水。

罩网的使用方法极简单,将罩网猛扣入水,待罩网至河底稳固后,伸手于网中捞摸,觉得有鱼了,予以捕捉,没有,再罩下一网。

一般情况下,“渔夫”在使用罩网前,先要到河边观察水情并选择“罩址”,比如河床的深浅、河床是陡峭还是平缓等等。选在什么地方下罩网也有讲究,直接关系到能否罩到鱼和所罩鱼的大小。老的罩鱼人是有经验的,他们经过一番观察,便在选定的地方投下鱼饵,俗称“打塘子”。打好塘子,罩鱼人并不急着下罩网,而是回去做准备,因为经验告诉他,投饵后要待上一段时间,鱼儿才会“上塘”。

罩鱼人常说:“罩得早不讨巧,罩得迟不当时。”也就是说时间必须掌握恰到好处。鱼塘子的距离和数量也有讲究,一般每隔三四米打一个,以罩网罩前一个塘子不惊动后面塘子的鱼为宜。一个河塘打多少个塘子,以河塘的大小长短而定。通常有“塘子三不打”:河塘边无水草的地方不打;河塘里水草太厚的地方不打;整日没有光照的地方不打。罩鱼人每打一个塘子,还要随手扯一把野草放在水面上,作为标记。

罩鱼时,罩鱼人看准塘子上的记号,双手抓住罩网上口的两侧,连人带罩猛地扑入水中,罩网到底了,还要用手按一按,确保罩网的下口没有漏洞,然后俯身趴伏在罩网上口边沿,左手稳住渔罩,右手探入罩网内,先是将里面的杂草捞去,再使劲搅动,里面如果有鱼就会碰手,抓到后放入背在身上的鱼篓里,再抓。一般来说,每罩都能摸到几条大小不等的杂鱼,其中以鲫鱼居多,偶尔会罩到一条几斤重的草鲲或青鱼,那便是罩鱼人最开心的事了。

也有不打塘子罩鱼的做法。夏天,夜里下一场大雨,河水猛涨,漫进大田,鱼也随之游入大田里。天刚亮,人们看到田间有游鱼冲起的一层层水浪,罩鱼人便扛了罩网在田里罩鱼。这种罩鱼方法,在当时叫“乱罩”。不过,会罩到不少鱼。

罩鱼人还掌握有罩鱼的时间规律,譬如:阳春三月罩鱼,一般选在中午,因为这个时候河里的鱼会游到河边来觅食。夏季,罩鱼的时间大多选在清晨或傍晚,这两个时间节点,河水温度相对低一点,鱼会游到河边的水草丛中觅食或嬉戏。秋季天气凉爽,不分时间,只要不下大雨,几乎一天到晚都可以罩鱼。

当年,我曾看到邻人罩鱼,季节不太记得了,反正有点冷,他是脱了一只袖子的,有点像藏族人的服饰,他将罩网对着“塘子”猛地一扣,然后,人的整个上身趴在罩网上,脱去衣袖的那只手伸入罩网,先是在四边“踩”,看看罩网的下口是否密实,以保证罩网里的鱼逃不掉,然后是揽、摸、捉……每捉到一条鱼就扔到岸上来,我们便飞快地跑过去,跟着蹦跳着的鱼欢呼。

今天,罩网早就没了踪影,罩鱼的人也多已经远去,但罩网的道理却在,罩鱼时要实实在在,表面上的张扬、高调、意气风发的罩网,并不代表里面有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