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同林的头像

孙同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7
分享

劳动号子入梦来

劳动号子已经渐行渐远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间农事还以人力为主,做农活的人在干活的时候常以打号子提神解乏,用打号子鼓劲加油,在打号子中寻求乐趣。在我的家乡如东,由于人们在劳动时身体活动的节奏不一样,所打出的号子也就不同。旧时流传下来的劳动号子其曲调说不上优美动听,但是,对寂寞乏味的乡村来说,却带来了活力和情趣。

最常听到的是挑担号子。打起来常常是这样:“嗳呀嗬!嗳呀嗬!”尽管号子里面没有字词,但那高亢激昂、铿锵有力的声音,却能给人以振奋。如果是几个或十几个人结伴挑担,走在田间小埂上,排成长长的一队,大家边走边打号子,便形成一种“合力”与“和声”,其场面很壮观,给人一种美感。

挑担号子本身也是有区别的。挑担号子必须与所担的物件相适应,譬如挑水、挑泥就不一样。挑水时,为了防止桶里的水溅出来,所走的必是碎步,所打的号子节奏也就相对较快,曲调往往是这样的:嗨又来哟,哼哟好哦,嗨又来呀,嗨来呀来呀好,吭哟。”步子应号子,号子应步子,一板一眼。打这种号子的特点是行进中做到扁担随步晃悠,却能保持水桶的平衡。

收获季节挑麦挑稻的时候可以迈大步,所以这种号子就来得明快奔放:“嗨又来呀,嗨又来呀好,嗨又啊来呀好,嘿又来号,嗨又来,嘿又来,嘿又啊来哟来呀好,嘿又好。”听号子声就知道挑担者一定是大步流星,健步如飞。

车水号子是乡村的一大亮色。四五个人踏水车车水,由一个人领号,其他人响应。随着脚下不停地发力踩动,一蹬一声,一蹬一唱,其声音从胸腔里发出,低沉浑厚:“嗨——呀——来——哟——呵!哦——来——嗨!嘿——来——呀——又——啊——嗨!”如此反复吼叫,给人一种惨烈悲壮之感。当然,车水号子还有有唱词的形式,那就是车水山歌了。记得其中有这样一段:“二八佳人女多娇,芙蓉脸儿杨柳腰。眉清目秀生得好,把我真魂勾去了。”唱这个车水山歌的时候,田间的水已经不是太紧张,体现出一种悠闲浪漫,唱完会引来一片欢笑,车水人的疲劳状态得到缓解。

打夯号子是乡间的又一亮点。打夯分双人夯、四人夯和八人夯不等,一般由领号人起头:“哼啊又啊号来,嘿又啊呀好来,哼又啊好啊,嘿又啊好来。”其他人重复呼应,只是尾声采取变高或变低,以便押韵。打夯号子也有山歌式有词号子,其形式丰富多彩,有时还会即兴应景,插科打诨。当年村里打领号的二宝最会来事,有一次在打夯的时候,他看到远处走来个女人,便想唱点带彩的起起哄:“伙计们呀,好来!提点神呀,好来!东边来了,个呀!花大姐呀,好来!胸脯跳呀,大来!屁股翘呀,好来!”等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他的堂姐,成村里一个长久的笑话。

如东乡间还有挑泥号子、推磨号子、推水号子、撑船号子,行船背纤号子,推独轮车号子等等,其声音有的清亮甜润,有的绵长悠远,有的平直流畅,有的起伏跌宕。这些带有浓重方言乡音的号子声,听起来淳朴清新,鲜活有趣。打号子者用声音给人们提供出一幅幅鲜活的劳动画面,让听者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

气出自丹田,情发自肺腑。辛劳的劳动者用勤劳的汗水和心血,耕耘古老的土地。劳动号子是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人们的至真情怀,是农人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不带粉饰,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给单调的劳动生活增加了情趣,因此,劳动者百打不厌,且越打越有劲,越打越有味。细听这土生土长的劳动号子,你能感觉到灵魂是在接受一场洗礼。

如今,用体力的农活已经完全由机械化所取代,肩挑背扛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会打号子的人不多了,但是,那些劳动号子声却时常潜入我的梦中,时而朦胧时而清晰,我知道,那些如歌般的劳动号子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上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