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阿琍的头像

阿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23
分享

附庸风雅说二胡


在民族乐器中,二胡是大多数人较为熟悉的。对于二胡的喜爱与了解,应该与电影《二泉映月》有关。也因为这部电影基调,二胡似乎给人的悲情色彩多于其他的情感表达。

虽然在民族器乐演奏时,二胡常以独奏、重奏或伴奏在舞台独领风骚,但人们对于二胡在生活中运用并没有其他器乐广泛。前些日子,小区里谁家办白喜事,吹吹打打的热闹。吹啥?唢呐箫笛必不可少;打啥?锣鼓钹板的咚锵开来。只是未见弹拨拉弦的干活,为什么?想必这些属于雅乐的乐器编排不了热闹。

民族乐器自远古模仿乌兽声音制成的骨哨、埙等乐器,到反映人类物质与精神活动的青铜编钟编磬、鼓萧琴瑟等,再到现时代各种精美乐器设备,乐曲已由享乐娱乐,而成为人们高雅的必不可少的精神享受。乐曲也由最初的吹奏而弹奏而演奏,渐渐丰富起来。用乐曲营造气势烘托气氛起着关键作用。无论重要庆祝活动或是喜庆场合,越是气势磅礴越能显示隆重。

比较气势,拉弦和弹弦类的雅乐当然比不上吹打类,但从音乐情感表达上更具优势。它们最适合在舞台上或是镜头里反映人物内心不易用语言和表情表达的东西。

这其中二胡较为典型。由二胡演奏的经典名典《二泉映月》与《梁祝》等,把弦乐器所特有的低哀婉转用以表达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胡所独有的忧郁气质于其他乐器难以比肩。

 

每种乐器都有着自己气质,因此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虽然在二胡的经典名曲中不乏有《月夜》《江南春色》《春江花月夜》的宁静恬静、悠扬优美的意境,也有着《赛马》《听松》的豪迈、奔腾奔放的热烈和气魄。但这些都没有它以舒缓、哀婉、忧郁的个性带给人的情感释放产生的艺术效果,所给人以心灵的抚慰来得直接和震撼。所以,《二泉映月》《江河水》以其怨忧情调让人们喜欢并家喻户晓。

二胡可以说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乐器。其简练质朴的外形,会让人想起以手工制作的时代,这样的形制最易贴近人们生活,最易建立起大众感情,最易以民间音乐的形式传播开来。

但外形简约在乐器中也易被人们视为简单。尤其在西洋音乐传播时代,人们更似乎把繁复的音乐视为艺术的高雅,而会忽略这些传统的来自民间的艺术。这从人们对音乐的流行风就能体会得到。

记得在流行磁带时代,当时最为畅销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集,还有一个时期流行的萨克斯,更有一个时期以怀抱吉他的造型风靡校园的流行音乐族。我们热衷于在一起津津乐道谈西洋音乐,而把二胡这类民族音乐置于音乐的角落,渐渐淡忘了。那时以学习钢琴为时尚,尤其是年轻父母们将孩子兴趣定位在钢琴上,更能体现出家庭经济实力和兴趣雅致。

那时我们把弹钢琴的视为“王子”,体现出其高雅与高贵;把拉小提琴的视为“学仕”的学院派,体现其艺术的血统与正统;把吹萨克斯的视为“大叔”,体现其中年沉稳与厚重;把弹吉他的视为“青年”,体现其青春与朝气。在民族乐器中,我们把弹古筝的视为“淑女”,体现其优雅与唯美;把唢呐归于“乡间村夫”,体现出其自然与天然之原生态。

那二胡呢?很难以此划分。

是街头艺术?不是。曾经在新闻报道中见识南京举办的“二胡之乡民族音乐节”,通过这种方式展示民族器乐独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从中领略艺术精髓,进行弘扬和传播。这种以二胡带动民乐方式,体现出民乐的大众情结,以艺术形态被人们所接受与亲近。前不久还流传一视频,华人二胡大师高韶青加拿大演奏《万马奔腾》,艺压群星,震惊全场。它明明以特有的音乐魅力跻身于世界音乐殿堂。

是小众艺术?似乎也不是。曾经在无锡举办过“千人二胡齐奏”刷新吉尼斯纪录。二胡从最初的民乐伴奏而独奏重奏,成为拉弦乐器主要种类独立于民族器乐中。据介绍,现在国内拥有五六千人的二胡民间民乐大军,年龄从学前童子到耄耋老人。又因为其与京胡在技艺上的相近相似,使得二胡与京胡如同同卵兄弟并列于中国民族乐器之林,被众人熟识与喜爱。

如果非得给它一个比喻,我觉得二胡更象是深受磨砺终于走到了民族器乐中C角位置的主角,聚焦在舞台彩色光圈之中。它古朴而时尚,以其特有传播、传承与演变,以韵律的形式展示中国特有的音乐文化。它悠远而经典,在漫长的发展中,吸纳了来自民间根深的艺术,更能引发人们情感的共鸣与共振,从而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由此使得这项雅俗共赏的艺术所产生的作品能够成为经典而流传。

 

 

真正能坐下来静听二胡,应该是近十年间。或许只有到一定年纪才能听懂二胡弦乐里所传递的东西。一直认为二胡是带有怀旧气质的,没有一种乐器能象二胡那般带给人悠扬的情思,没有一种曲调能象二胡那般让人随着乐曲思绪飘远。在晚间的清风吹拂下,正吻合了二胡的悠扬,适合讲述。

也是因为二胡,很讨厌打击类器乐,嫌它太铿锵而显嘈杂。也不接受吹管类器乐,嫌表情太过用力干扰了融入到情景中。也很难喜欢弹拨类器乐,因为这种高山流水的优雅无法融入身边烟火,缺少了生活质感。只有拉弦器乐最符合人的性情。特别是二胡,就是用来讲述生活的,我们听它在《二泉映月》里述说瞎子阿炳,在《梁山伯与祝英台》里述说爱情,享受着生活中艺术和艺术里生活,由此喜爱和热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