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阿琍的头像

阿琍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6/09
分享

致敬经典,那年我们看过的“红楼梦”

央视四套的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节目,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栏目。

节目以时代人物以及有时代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作为访谈的主要内容。介绍其作品产生过程、重要意义和艺术价值。

近日观看的《87版红楼梦,30年再聚首》(重播)。屏幕上,该剧主创及演职人员眼含热泪讲述当初拍摄时经历;屏幕前,我们看着曾经花容月貌的剧中人物,由花样年华到如今两鬓斑白,无法修饰的皱纹爬上眼角,在镜头里置身从前,在音乐中感慨万千。

在这场景中,屏幕内外共同点就是对这部剧的热爱。对应这部剧里人物,每位扮演者都能还原到那年那时的那个人物上,仿佛时光在这片刻凝固,以影像还原从前。

87版红楼梦,又称为央视版红楼梦、老版红楼梦。在我们这代人眼中,至今在同部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中,没有谁能够超越它。

这部87版《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继《西游记》之后第二部与观众见面的鸿篇巨作。虽然这部电视剧不似现在的连续剧越拍越长,但36集在当时以至今日,都是归于精品制作。

这么多年来,87版红楼梦无论是从艺术高度还是观众的认可度,都是之后电影和影视剧所无法启及。概括起来应该是:该剧制作在忠于原著基础上,最为完整地表现出小说内容。就如导演王扶林在节目上所说的“忠于原著,注意后四十回”改编原则,并在中国红学会具有的文化积淀支持下,进行的剧本创作。再就是这部电视剧,除了场面宏大,更有它带给观众未曾有过的画面。无论是人物气质、表演、音乐、化妆设计、服饰、道具等,都可称得上是一场视觉盛宴。即便是已过去三十多年,人们仍然在那样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流连,“一朝入梦,终生不醒”。就如本剧作曲王立平所说:“不但我们这代人不醒,下一代人还继续着做红楼梦。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真是我们民族的经典。”

也正是有着导演王扶林、作曲家王立平等这样精益求精的艺术家,凭着对文学忠诚,以其自身艺术修养,本着认真负责态度,将《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能够以经典的影视艺术形式进行普及和传播。

经过三十多年,我们回头看,对当时港台剧和进口电视剧占据影视市场之时,这部由名著改编、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连续剧,对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积极意义。

那个时代,在我们所了解的影视作品制作中,如同这部大制作影片在选择演员上突出“新”字的不多。打破演艺圈惯以的“名气”作法,冒着收视率的风险,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年轻演员。这也是在本次节目中大多数剧中演员所提到的“感恩”,正是这样的选角原则,她(他)们才有机会进入剧组,有了人生这次重要的积淀。

包括这部剧的主唱,王立平在选择歌手时,要求的“不是那种一听声音就熟悉的人”,而是要那种“萌萌的、不谙人世,但是单纯、美丽而且纯洁”的音色。最终选中了当时吉林的业余歌手陈力。而恰恰是这些表演与歌声,让这部连续剧纯粹得犹如不染一丝岁月风尘,人物从小说中走来,演绎着曾经的故事;

也是在这部剧制作中,我们感慨极少数电视剧拍摄中所具有的,对演员进行长时间的系统培训,请专家学者讲红楼文化、进行礼仪培养和诗琴书画素养培育。也正是如此,我们看到了影片中这些娇美容颜下,一个个举手投足都是古韵的女子们,将这些“生活真实,艺术地再现出来”(杨树云语,87版《红楼梦》中化装设计)以致于她(他)们的表演,历经数十年,仍然以影像存储在我们脑海里。

什么是经典?现如今“经典”算是时髦词用被广泛运用,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经典作品、经典歌曲、经典语录,甚至经典服饰,打造经典成为目标被视为一种激励。甚至认为经典是那种求奇求异和求新,不惜把历史以演义方式纯娱乐化。虽然这些时尚作品不乏收视率,但作为文化主流观众更愿意看到艺术真正面目。文化与娱乐并存,经典与时尚齐驱,而不是靠吹嘘和捧举而得。以时尚标签充当的“经典”,往往是经不住时间一击,始终会露出金玉之下的败絮来。

原中国红学会副秘书长、87版电视剧副监制胡文彬在节目中说到:“经典是在时间考验之中形成的经典。没有一个东西出来就是经典,(小说)《红楼梦》诞生200年,在前100年它也不是经典,200年后它成为经典。所以我们1987版《红楼梦》经受了考验。通过时间的验证,更多的群众的参与的验证,来证明它。那么这个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所以时间是最好的打磨的工具,也是验证的标准。”

87版电视剧出品的那个时代,正是电视剧随着电视的普及走入各个家庭。这时期港台剧古装片、枪战片,以及国外情感情景片,对电视剧市场如同一袭飓风席卷而来,无论题材还是表演形式,对国产剧都造成巨大冲击。

87版红楼梦在那时推出,在当时环境下并不具有忧势,虽然以其在四大名著中所具有的历史、社会、文学、艺术等内容排名首位,但因其“女儿性”文学,其影视的场面感沒有其他三部作品更具画面震撼。而这版《红楼梦》能成为经典,其中有原著自身的魅力,更有着一个团队共同创造结晶。在人物刻画上做足了功夫,让文学作品以影视效果被广大读者所接受,让文学增添了行为艺术的魅力。

而对演职员们来说,这部剧的成功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演生涯中再也没有超越在剧中扮演的角色,甚至沒有走出自己的角色。因此这么多年,看到邓捷我们想起她一出场时凤辣子的笑、看到欧阳奋强想起宝玉那双清澈的眼神、谈到陈晓旭就想起黛玉的眼泪……还有听到《枉凝眉》《葬花吟》熟悉的旋律,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剧中熟悉的画面。

正是文字作品与影视作品高度结合产生的艺术美,才能让观众进入到情景当中,与人物共悲欢。就象节目中王立平说的“满腹惆怅,无限感慨”。这也是每位演员与屏幕前的观众在这部剧观后的感触,久久无法从剧中氛围里逃脱,就象节目中演唱者陈力在每唱完一首歌,都要在脸上流下的两行清泪。

能让观众喜受并在时光的浸润中越来越闪烁光彩的,就是经典;无论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能知晓这部作品的,就是经典;在经历几十年影视发展,无论拍摄技艺如何日新月异,甚至进入到如今的影像数码时代,这部老剧中人物还能树立在屏幕经久不衰,被人们所熟悉、回忆,就是经典。更主要的,经典是存储观众们心中,在一定情景中呼之则出。就象这期节目播放中,俺“八零后”老妈赶紧唤来俺“八五后”老爸,走过身旁的我还能放下一切,再次坐在屏幕前听剧组主创主演谈“红楼”轶事,这就是经典!

“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精髓的;最具代表性、完美的作品。”——对照经典的定义,87版红楼梦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经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