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域都会以自有特色产品展现属地特点和风物。能够被冠以“特产”之名的,有的是历来已久的习俗根植于人们认识中,有的是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名声远扬。当然,最大的特点还在于依赖本地水土蕴育所体现出优势,离开乡土便寂寂无名。
生姜,在本地特产当中最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安徽铜陵有八宝:金、银、铜、铁、锡、生姜、蒜子、麻。这其中罗列前五位的金属都属于工业产品矿产资源,是地方的支柱产业,不是寻常人家日常可供消食与消遣的东西。那蒜子与麻,虽说是普遍家庭不可缺少之物,谁也不敢坦率到把蒜子与麻到当礼物摆在台面上。要说最为在民间以特产传播的,唯独生姜。
土地植物,当然离不开一方水土特色。从营养上说,生姜的养生与药用价值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与公认。铜陵由于地域潮湿造成人体湿气重,生姜作为药食同源佳品被人们喜爱与普遍食用。再由于铜陵矿产丰富,使得这里生姜更加有着别处难得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也因此更加被追捧。
从外形上说,铜陵姜微黄白嫩,不是纯白的那种。形如佛指,排姜类型。姜指饱满,肥而不愚,纤秀而非瘦怜。每年有外地姜混迹于本地姜市,不论摊位摆得何等地道,那姜的模样或粗壮敦实或细长干巴,一看便不如本地的俊俏。即便肥腻相当,从色泽也能被老道的本地人辨识。
从气息上说,老人们会教你一招:掰一块姜指,闻闻。本地姜象青葱年少时散发着体香,清澈,干净,明朗。微微辣,带有丝丝甜味的清香,还有刚出土的清新气。那土壤也是松散的砂质,轻轻敲打便“簌簌”落下。那种刺鼻的老辣味,里面经络交错,姜丝拉扯不清的,绝对不是正宗的本土姜。
从口感上说,铜陵姜汁多无渣,肉质脆嫩,满口生津。姜丝绝对不会嵌牙,横咬竖咬,断面纹理清晰。吃相斯文,不会有剔牙之虞。在铜陵收姜时节,不论是家庭餐桌还是酒店饭馆,生姜都是餐前茶点,当作开口开胃小食品。不多,调料碟大小的碟子,或是小号的盘子放上一盘,客套。遇到客人吃得兴起,一遍遍的要,一小碟一小碟的送上。为嘛不一次给足?舍不得。
这就说到正宗的铜陵姜产量。实话说,正宗的出名的铜陵姜,只有那么数亩数分地,具体几亩几分咱说不清楚。只知那处的姜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姜农生产的姜全被老主顾定制,成批成量定制,输送到何处不知道。咱们土生土长本地人,也就是以此处的田亩为圆心类似一环二环的延伸,姜品不会跑太偏。
为嘛不多种?有谁听过泱泱风水的。风水宝地只有那一片,多了就没这么稀罕了。
但明明现在店商电商都是标有本地特产之盛名呢。不瞒你,每年都有整车整车的外地姜进入本地,一分货色一分价,从来价格不敢越过本地姜的三分之一,大多是经商户加工成白醋姜、酱醋姜、冰糖姜等,充数本地姜。情景就如前几年市场上流行的某湖牌螃蟹,拉来杂牌蟹放在某湖里浸润几日,便有了某湖的鲜气一样。所以,有些餐馆为满足客人大食量需求,会拿出商人的精明,用外地姜制成的姜品供客人食用。
据地方志记载:“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全国著名的生姜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可见姜在咱地自古有之并闻名。能成为百姓餐桌上食品,才是真正意义上“土特产”。
制作姜品,在我们这里属于日常制作,每年桂花飘香时节,也是生姜上市季节。家家户户腌姜成为了仪式,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没有腌制生姜就象是没从这个季节走过一样。所以在我们这里,桂花盛开季节多出一重姜香。
我爸妈就很隆重。每到买姜腌姜时,会提前准备工具、用料,安排大闺女及女婿、二闺女及女婿一个都不能少的刮姜。然后他们会在计划日的凌晨四五点钟,到市场去提前预定好的姜农处购置。据说那正宗姜去迟了就被抢完了。那天咱会特别忙碌,去买姜市场接他们,然后刮姜、晒姜、腌姜都在咱家的空阔地,并全天候负责过程的翻姜、晒姜。当然最后的放料等成品过程靠他们。
咱怕刮姜完全来自于小时候的心理阴影。那时候的姜长得就如那时人的装扮,老气横秋。枝枝岔岔特别多,皮裹在姜体上不使劲蜕不下来,刮姜在我们眼中比剥毛豆更耽误玩儿的活。那时工具多用玻璃片、瓷片、小刀以及那时最简单的铁皮似汤勺。每次为腾出玩的时间,把姜刮得七零八碎、身残志坚模样。
现在的生姜会长,细皮嫩肉、粉红佛指的漂亮,哪里用得着“刮”,只是象征性的剔一下就好了。
现如今不厌其烦这些程序的估计只有我爸妈这辈人,咱们不会为吃搞得这么正式与烦琐。
图省事也行。如今的商品经济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给。生姜制作每道工艺都会有市场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个时节,不难看见菜市三五女人围坐一圈,嘴不停歇、手不停歇飞快动着,一块块生姜经过她们一转动,象脱了衣服的裸体婴儿挨在一起。讲究的,一排整体姜不断一枝一丫的连在一处,象选美时的大长腿齐刷刷地玉立着。你一圈菜买下来,那姜也清爽爽地清理干净。
更有图省事的,到熟识的农家私人作坊,姜品满意,工艺放心,买来送给至亲好友。特产的东西最能体现出情谊。所以每到这个季节,我们这里托寄快递最大特点就是显示“玻璃易碎”包装。快递小哥收件时也是一副小心翼翼表情,左看右看有无损伤,赔付怕了。
在电商越来越便捷的今天,人们对“特产”的饮食欲望不再似从前强烈,它在人们概念里更有一种情感的成份。它是父母心底的牵挂,它是游子想念的亲情味道,它是外地人停留在唇齿间印象,它更是存储在内心深处不知何时就能泛起的记忆。即便在这成规模的专业加工和电商盛行时代,人们仍然会用传统方式沿袭传统技艺自制“特产”,或许更多的是满足心理的和情感的需求,并在这种需求中承续着一代又一代人心灵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