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的狼、草原的天、满州里的夜,这三个画面在晚间就这么交织着在脑中替换着。
前日里,朋友在微信里发来两则视频:一则是雪夜里被铁网缠足的狼;另一则是雪夜群狼撕扯牧犬的画面。
画面很是悲壮,尤其是缠足的狼被困时发出的一声长啸,压抑着愤怒着,令人悚然。
知道这位朋友有崇拜狼的情结,这次关于狼的话题后,他推荐我读读小说《狼图腾》,以及已拍摄成同名电影的《狼图腾》。
这部电影我知道,当年上映时就因为反映草原题材有过不小反响。经朋友这么郑重推荐,决定搜来一看。
电影通过北京下乡知识青年陈阵的视角,围绕草原原生牧民以及一群新迁徙而来的外来人对待草原生态环境的不同态度,而展开的人、狼、牧畜之间的争夺与捕杀。影片以草原这一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下,几千年来形成的特定生物生存链在人为遭到破坏时,造成不可逆转的主题,警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影片中最为震撼的是狼的画面。从我看到的第一眼起,就觉得那在屏幕上射出的蓝光里从警惕的窥探、追杀的哀怜到愤怒的对峙,再到搏命的反击,最终到片尾被灭杀的哀嚎,人类在自然面前变成了无情掠夺者,由改造而成破坏,让曾经被草原视为神灵象征的图腾狼,在这场人与自然的相残中渐渐丧失品性中应有的坚忍、包容和耐力。
这部影片是由曾拍摄《兵临城下》《虎兄虎弟》的法国名导让.雅克.阿诺执导,这位被誉为最会拍摄动物题材的导演,历经7年筹备拍摄而成。光养狼一个环节就耗时3年。他用其独有的镜头语言,把我们带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看人狼之间如何彼此尊重,和谐共处。也启发我们在这场相残中去反思。
我一向惧怕狼,准确地说惧怕狼性。因为打从小听故事起,就把狼与奸诈、残忍、掠夺禀性结合在了一起。因此,我们不惜用此去比喻人性中的色欲、贪婪、虚伪和残酷。而《狼图腾》中看到草原狼原有的“聪明,组织能力、团结一致,有耐力”自然属性,它让我们了解以此为图腾的民族原有的本质。因此,我想这也是影片带来的最大收获。
影片给我的另一个收获是让我看到了真正草原,风吹草低现牛羊,以及一望无际的绿色。它让我在视觉上修补了曾经去往草原心头落下的遗憾甚至是落寞。
曾经两次到过草原,一次是系统组织的旅游,论起季节应该是最好的水肥草美8月;一次是出差,挑不得季节的11月。归来后,我宁可坐下来谈谈草原的天,说不出那里草。以致于后来还问过草原的朋友“你们那儿到底有沒有草原?”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只不过是相比较原生态的,越来越少。我去的这两处真不是看草原的最佳地方,所以没看到草原原本模样也就难怪了。
沒看见象样的草原,但那里的天那里的风情还是不同的。走在白云下,看湖天一色;吃在蒙古包,闻着烤羊的膻气,领略着草原不同风物人文,谁也不能因此否认我在草原。
在蒙古包里吃的那顿正宗蒙古烤羊让我回味了好些年。当然也有不敢吃的,比如血肠。最惦记的是那盘烤鱼,我出去看了一会儿天,这帮沒眼力的连片鱼鳍都没留下,据说好吃到想哭。
即便是青草稀疏的草原,那也是草原,所以少不得男男女女穿着蒙古装花里胡哨扎堆的相片。仔细看来,咱到了草原就很应景的有了两颊草原红,如今看来,这模样还真是喜庆得冒出泡来。
要说最有异地风情的应该是在满州里的风情街上,晚上九点多天空还泛着青色,各地游客聚集于此,我们成群结队的一个个商铺走过。记得街心有一位穿着五彩缤纷的花大姐在表演着舞蹈,游客一拔拔聚扰又一拔拔散去。这样的异域风情,在那个夏日的晚上,久久定格在图片上,以及在心里。
一路走来,回头想想很多事情就在这回头间发生着变化。翻看那年相片,其中有一张是在蒙古包里参观时,拍摄的五匹狼造型图片,可以肯定地说,当时只是觉得这狼其狼性,并不知道其内在意义。现在明白,原来狼在蒙古人眼中不是我们汉人眼中的猎物,它是人们心中的神,永远的图腾。认识草原,从我走进它,历经了八年。
耳旁一直回想着影片中一句话:因草原狼所产生的恐惧和敬畏,是不是从原始时期起,就是人们心灵中所崇拜的图腾。我已经推开了通往草原人民精神世界的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