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夺冠》在影院公演,排球成为大众热议话题。媒体、观众甚至不曾走进影院的排球迷们都在“夺冠”热度下,谈论影片所反映的中国女排时代。
中国女排对于我们经历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唤起了太多回忆。可以毫无夸张的说,国人的排球热是从中国女排开始的,国人对排球竞赛的了解是从中国女排开始的,国人对世界排球的关注也是从中国女排开始的。一部《夺冠》引发了中国人对一个时代的集体回忆。我们脑海里对中国女排的记忆随着《夺冠》镜头里人物出现和比赛场景的再现,一个个对号入座还原到曾经那个时期。
八十年代初,还是黑白电视机时代。对于我们这个小城市来说即便是黑白电视机,普及率也不高,因此电视算是家里贵重电器放在父母卧室里,只有周末才会搬到堂屋桌子上。看电视是那时我们不多的娱乐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我们通常会看到屏上出现“再见”或闪烁着雪花点,才会一脸不甘地离开。
就是在这时期,我们知道了中国女排,观赏到女排比赛。对电视热衷,加上女排带给国人们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中国排球在举国上下乃至世界各国成为看点,追随中国女排看电视直播或重播,但凡与中国女排有关的都能成为热点,比如直播解说宋世雄在我们这些不太关注体育的人来说,便是“蹭”着女排热点所认识。
那个时代电视节目本就不多,我们看电视时间因为读书会受限制,即便假期里松散些也会因为与父母喜好不同,也难得有尽兴时候。唯独看女排比赛算是我们一家共同喜好,看女排比赛是全家共同热点。大人们在一起谈论,同学们在一起谈论。
那时看排球,最喜欢夏日赛事。很多人家会把小电视放在门前的院里子,这样可以几户人家一起看,边纳凉边看比赛,于那时的人们是别无他恋的惬意时刻。
那个时代人的精神生活虽没有如今的丰富,但从不曾因为贫乏而失去快乐。因此中国女排所向披靡产成的新闻热点不亚于给当时的人们注入一剂兴奋剂,呈现出的追赛热衷到了痴迷。可以说迄今为止,任何声势的追星都沒有超越中国人对女排所体现出的狂热。
我们把对她们的痴迷体现在每场比赛每个球上。她们在场上的每个动作,都能引发观众朴素情感,击中观众兴奋点。比如看到她们中悄悄打着手势,观众就急切地等待一起漂亮的出其不意;每当镜头里看到队员有“近体快攻”“打探头”“背飞”“短平快”这些动作,电视机前就会有一阵激动的大呼小叫;每当看到对方有扣球成功、拦栏成功、发球成功,那着急、恼怒,心理小阴暗,不带虚的。
在这里别想跟那时的我们说类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话,以那时的我真没这境界,恨不能对方球员都是斜视,打一个偏一个。记得有一次对方一记漂亮扣球,直击我方空白处,围观中不知谁叫了一声“好!”然后引来众人侧目的愤怒,那愤怒充满鄙视,直到那人连着几句“喊错了喊错了”才罢休。
更有对中国女排推波助澜的是《排球女将》连续剧,让刚刚热起来的中国女排又在体育竞技上有了艺术体现。
那个时期引进众多日剧在电视台热播,其中《排球女将》更象是一部励志剧,所以也是我们所热衷谈论并为此钻着空子要追看的剧。它以最直观的视觉效果让我们了解排球,并以娱乐的形式喜欢它。它让我们以艺术方式了解体育这类在竞技场上万人瞩目的背后所经历的艰苦和残酷,这种竞技给人的身心伤害与摧残。
当然,也是从这部剧中,我们看到所不易被外人所了解的体育人掩藏在内心情感、生活中对于美的憧憬,以及不被人们所理解的烦恼。从这部片子里我们添加了对中国女排由最初简单的朴素的爱,由关注比赛输赢到从她们身上永不放弃体育精神里更多的人之本性一面,有了理解。她们在成长,观众也在成长。
精神是一种生命特征,代表精力与活力;精神是一种意识和理念,代表唤醒与传递。从一种行为里提炼出精神,它便不该只是一种摆设或是浅显时尚,因为即便收藏得再好,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蒙上时光的尘垢而失去光芒。
可以说,三十多年来,中国女排不仅唤发了国人对排球的热爱,更是唤醒了人们对体育精神崇敬,对体育竞技敬畏,更有对体育人对于体育这项事业特殊付出给予敬重与理解。
因此,中国女排带给国家和人民的不仅仅是民族自豪,它已由体育精神上升为中国精神被传承与传播。它是用体育开启一扇中国通往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魔幻乒乓球、中国羽毛球、中国女排的排球,让世界对中国侧目。它已经不再是狭隘地象征着体育,而是用体育竞技形式表现出顽强不屈、永不言弃,这种精神已是一种文化希冀被认同被渗透被弘扬。
《夺冠》这部片子作为艺术形式展现,实则更似一部纪录片,让沉寂的女排精神又一次用艺术手段树立起来。走进影院的观众,有人是以追忆从前的视角去看待它,有人是从名导名演的艺术效果去衡量它,更有人从这部片子题材意义上去评判它,这些都无可厚非。中国女排,不论以何种形式展示,它对于从那个时代走过的人来说,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所产生的影响,它作为一种体育觉醒已深深根植在人们心中。
从这部片子,我们意识到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带领观众和如今的中国人重温女排的辉煌,它是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传播一种文化,这种题材相对于那种娱乐片的贩卖,更是对一种精神予以行动上的支持。当体育深入到民众生活,无论是在竞技场、城市与乡村广场或是健身房,当它真正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引发全民健身意识时,这种精神才真正以文化形式得以体现与深入。
(体育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