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支付时代,商务经济、买卖往来中票面支付越来越少见,逐渐被电子支付所替代。人们从怀疑到尝试再到习惯,从小众到大多数再到普及,数字支付运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从最初的大大小小现金,到之后的银行卡,感觉货币在我们眼中越来越是陌生。
从银行卡再到手机刷码、网上银行,我们对货币意识逐渐减弱,关注的只是数字。
所以在这种情景中看到票面钱币,理论上它只是货币流通的符号,只是单一的或是纯粹的“价值尺度”,其他功能正逐渐削弱。
上午,老妈拿着一枚钱币问我:这是“1元”还是“1角”?不瞒你们说,拿在手上我也迟疑了一下。这是2019年新发行的1元钱币,它比我们通常见到的1元钢镚小,比常见那种1角的大,如果不看面值,凭目测真不好判断。
也难怪,这几年我们几乎不用现金,对新发行的钱币比较陌生。仍旧保持现金使用习惯的差不多就是咱老爸老妈一族,视力不好,对手机功能掌握不全,最主要还有他们不能接受数字支付,总觉得不靠谱。
这两年陆续出现过拒收人民币的案例,虽然央行两年多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整治拒收现金活动及宣传。但移动支付、智能货币以不可阻挡势头,成为市场交易主要形式。
这种方式普及,主要得益于数字化时代智能运用带给人们的快捷与便捷。
作为单位来说,现金支付与收取在财务管理上带来麻烦,电子支付避免了大额现金交易带来的管理风险。曾经财务及金融犯罪中,很多方面也是由于现金的便利成为动机。实行网上银行支付,从制单、复核到主管,从申请到审批等各环节均呈现清楚路径,现金去向明确,减少人为因素,强化了系统监督功能。
作为金融机构,以前去银行取现排着长队,窗口工作量大,功夫全花在点钞票上。现如今每个营业点都设有自动存取款机,除非必须到窗口办理,大部分业务都是由手持平板的值班经理在自动操作台上进行授权并予以处理,安全快捷便利。
作为个体就更不必说了。微信、支付宝成为人们首选。想想以前出差出行带现金带Ka的年代,不安全不方便不放心,那种几十年前在内衣里缝口袋的时代,已成为遥远的过去。那种十多年前我们去某处寺庙,一同事在老和尚化解收费时说过一句:“没有现金可刷卡。”让我们笑言寺庙不清静。现如今各处寺庙都设有二微码,互联网卷起的尘嚣无处不覆盖。
而且从交易上说,避免了现金交易风险,有效打击了违法行为。
当然互联网经济所衍生的网络金融违法,成为现时代的新型违法,如网贷、欺诈等活动,以及支付保护、损失追偿等,都有待于在互联网金融管理中趋于规范与立法保护。在此不是本篇议论重点。
即便互联网金融存在大量弊端,但它随着手机普及实则成为大众支付却是不争事实。那种以现金支付方式在现实中即便不是人为障碍,也会随着智能支付的深入带来的不便愈加明显。
从最原始的物物交换、金属货币到金银货币、纸币以来,货币化已在人们意识中存在了四千余年。它用一种特殊文化以货币符号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无论从铸造或印刷制作工艺、从图案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出与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与交流作用。在现今考古中,钱币作为重点文物为现代研究提供重要史料。因此钱币的货币化无论从其价值上来说,还是从其作用上,都会作为一个时代标志所运用与延续。
从货币的约定俗成到法律意义上社会交易的流通商品,钱币在互联网时代仅仅几年发生根本变化。移动支付、智能货币由支付中的补充功能上升为主要方式。这种由实物货币向数字支付转化过程在如今时代必将形成趋势,影响并带动更多人。
在这种趋势下,货币从有形之物到无形之物,职能不变但由此产生的消费心理会有不同。相对于现金支付,数字支付快捷、便捷功能会促进个体在消费过程中失却冷静,造成大多数人降低了对钱财的“吝惜感”。这就是现如今人们常感慨不知不觉中钱没了,人们对数字的敏感总是比货币实物缓慢半拍,划拉的好象是别人的钱。
而更多时候还会缺失了形式上感受。如同梁实秋先生在《钱的教育》中列举的儿时瓦制的小扑满“有一点儿富余的钱,便急忙投进扑满,当的一声,挺好玩的。”同样的感受,这种积攒的期盼产生心理作用,会给人们对于财富认识产生影响。人们会设定目标然后以谨慎消费来抑止不必要的浪费。
除却功能之外其形式上的仪式感也能给人以满足。人们愿意结合传统节日与礼仪,以实物或货币形式表达情感。那种数字的划转虽然也是功能体现,但缺乏温度与热度。如节日给予父母的礼节,遇有礼情往来等,除非特殊情况下人们还是愿意以现金的方式体现仪式感。
货币在互联网与数字时代发生的变化,是在意识中逐渐消失成为时代的记忆?还是作为过去式成为文化符号保留?甚至对于现在的小娃儿,“钱”为何物已失去了直观认识,需要作为常识来进行普及。就象车马时代的马车,就象书信时代的邮件与邮票,就象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这些曾经刻有时代的印记随着时代进步被淘汰。不论它们曾负有怎样使命,不论在情感上它曾带给你多少愉悦与满足,在时代滚滚向前的潮流中成为浪花中一朵,被后浪裹挟着前行。这是时代进步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翻出2015年朋友送的一套“金羊纳福”小额人民币纪念套装,感觉在这个时候看来,更值得作为纪念与收藏。对于它的现时感受不仅是财物,更有一种从其设计艺术、文化与思想去观赏它,即便它流通功能削弱只剩余符号,这样的存在也不失其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