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济南市莱芜区,我出生在一个叫鄂庄的小村庄。小村的北面,一条小河潺潺流过,它的名字叫汶河。别看汶河体量不大,名气却很响。在我省境内,一般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而汶河却反其道而行之,是从东往西流,这独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莱芜八大景观之一—“汶水西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清澈的汶河水灌溉着南岸大片大片的庄稼,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在村民的眼里,汶河就是母亲河。然而,正如人的一生充满波折一样,在数十年的岁月里,汶河也是历经劫难,一度奄奄一息,后来,经过环境治理,又绝处逢生,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汶河有着清澈的河水、丰富的鱼虾、白净的河滩、成片的芦苇。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夏天放了学,小伙伴们就相约去汶河游泳。大家先光着脚在白净的河滩上疯跑一阵,然后来到深水的岸边,一个猛子扎进河里,水花四溅,不一会,另一处水面上就露出了一个湿漉漉的小脑袋。胆子大的在深水里嬉戏、追逐,胆子小的就在潜水区自娱自乐。专注于逮鱼摸虾的小伙伴竟然在淤泥里捉到了“王八”,引得大家纷纷前来观看、逗弄。
到了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兴起,汶河沿岸建起了许多小工厂,有造纸的,有搞化工的,仅我们村北面就建起了两家造纸厂。那时,人们的环保意识非常淡薄,一心只求经济效益,于是这些工厂把生产废水直接排向了汶河。从此,黑色或红褐色带有刺鼻臭味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流进了汶河。从此,芦苇成片枯死,鱼虾渐渐绝迹,汶河,从一条风景秀美的清水河变成了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水河。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村民再也不敢喝从自家压水井里压上来的水了。
很快,汶河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对造成污染的工厂施以重拳。在雷霆般的严格治理下,沿岸的小工厂(包括那两家造纸厂)被直接关停,村民们纷纷叫好。
然后,有关部门对汶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依地势逐级建立了拦河坝,定期进行河面清理、水质监测,坚决杜绝排污,岸边大力植树造林。在各级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汶河的水质逐年好转。
如今,经过十几年的综合治理,汶河水又恢复了往昔的清澈,近乎绝迹的鱼虾又重返人们的视线,有垂钓的村民甚至钓到了几斤重的大鲤鱼。良好的水质引来了成群结队的野鸭和白鹭来此栖息、繁衍。野鸭和白鹭可以说是河水水质的指示器,它们在此安家已经足以说明了汶河治理所取得的良好成效。汶河岸边成了人们观鸟、垂钓、健身、休闲的绝佳去处。
眼下,虽已近隆冬时节,但在水流平缓的河面上,随处可以看见野鸭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地在休憩、觅食。它们忽尔低头迅速潜入水里捉鱼,忽尔展翅在水面快速滑翔,真是可爱极了。在拦河坝附近,几只长腿细颈的白鹭站在水边觅食,有的展翅飞向天空,在河面上留下一个美丽的倩影。岸边的护栏旁,喜欢观鸟的人有的用望远镜认真地观赏,有的则用相机专心地拍摄。岸边的浅滩上,喜欢垂钓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自己早已选好的位置上,手握钓杆,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岸边的林荫小路上,喜欢健身的人们有的在专注地打拳,有的在悠闲地散步。堤岸和沿河路之间的绿化区栽满了雪松、冬青、紫叶李等树木,枝叶间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啁啾声。真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汶河治理的成功是国家重视环保的一个生动实践。如今,不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保护环境、善待自然已成为共识。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如今,在大家的呵护下,汶河已经迎来了它的第二春,我相信,随着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将来的汶河,一定会呈现出更加美好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