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会智的头像

肖会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04
分享

走进黄山

   

                                            山下品“徽”文化

黄山脚下有着大量的徽州文化遗存,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黟县西递村、宏村古村落建筑群。我们“山上看风景”之前,先到“山下品文化”。

清晨从南京城出发,将近中午12点钟时到达黄山风景区南麓的汤口镇,在镇上用过中餐,便直奔黟县西递。

西递村位于黟县城东九公里,距黄山景区大门38公里。走进村口,一座峥嵘巍峨的青石牌楼耸立在我们面前。该牌楼叫做“胡文光刺史坊”(俗称“西递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三间四柱五楼,正楼匾上方雕的是“恩荣”二字,花板上雕有鹿、鹤、虎、豹等,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正楼东西两面刻有“登嘉靖己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己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字样。该牌楼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漫步村中,但见青石铺路,巷贯街连;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那镶嵌漏窗、镂空门罩及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突兀多姿的马头墙,处处凸显徽州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村中各户都是自成一体的富丽宅院,院内有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天花板上饰有绚丽的彩绘,厢房板壁配有典雅的书画。陶醉在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的氛围里,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西递古民居家家户户厅堂都挂有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联、格言,有教人勤勉持家的,有劝人孝敬父母的,有提倡刻苦读书的,有助人传家守业的。这些楹联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不少书法均出自大家之手,正草隶篆,一应俱全。旷古斋有两副对联堪称经典,一副是“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另一副是“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此为改字联,其把“孝悌”写为“孝弟”体现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之章字中“早”字一竖出头,寓意饱读诗书才可早日出人头地。瑞玉庭有一副著名的“错字联”,他把“快乐每从辛苦得”的“辛”字多加一横,“快”字少一折,寓意多一份辛苦,少一份休闲,才会多一份收获;把“便宜多自吃亏来”的“多”字少写一点,“亏”字多加一点,寓意吃亏是福,而不是一味吃傻亏,吃亏吃在点子上。意在告诉子孙多付辛苦,多有收获;常吃小亏,于人有益。

瑞玉庭的主人是一个40开外的儒生,名胡磊。他自称是胡氏嫡系子孙,工于书画、雕刻,其作品曾被北京故宫收藏,现专营雕刻手工艺品。其中有一副“书中有福(蝠),福(蝠)在眼前”的石刻工艺品,是用黑色大理石雕成一本书的模型,封面的正中镌刻有一只蝙蝠,在除去蝙蝠占有的面积上,刻有《桃花源记》部分内容。如有人购买这件“作品”,他现场刻写著名的“错字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在此“书本”的封底上,再题上“某某先生惠存”,落款署上“胡磊”的大名,这样一件作品一般视 “书本”尺寸大小而言,价格30—500元不等。我被他现场展示的雕刻技艺所感动,便要了一件,以100元成交。

西递村以敬爱堂为代表的古祠堂是旧中国宗法社会的标本。“百善孝为先”,胡氏家族一直把“孝”列为人伦之首。敬爱堂后厅挂着诺大一个“孝”字,据说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此“孝”字,集字画于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显字。右视上部,为一仰面拱手跪地敬孝长辈的后生学子;左视上部,则为泼猴嘴脸,挥拳踢腿,尽失礼数。大逆不孝者即返祖退化的猴孙之辈。胡氏族规要求子第无论贫富都必须读书,把文化昌盛列为首位,把“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八端作为行事做人的终生标准。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徽商遍天下”之说。西递村的胡氏族人崇尚“亦商亦儒”“以商养儒”,他们的商道、仕途都非常通达,很快成为“徽商”中的一支劲旅。历史上名人辈出,代不乏人。著名的“红顶商人”胡贯三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徽商,我想起了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39集电视剧《新安家族》。该剧通过塑造晚清徽商的群体形象,赞颂了中国商人坚韧不屈精诚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家国天下一体的爱国情怀。剧中男主人公程天送就是徽商的一个缩影,他身上具有一个成熟徽商所有的优良品质,即善良、谦虚、冷静、内敛、儒雅、有眼光。我以为,对于徽商精神的深入发掘,也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形象化展示。

走进西递,犹如走进了古老中国明清的历史,犹如走进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西递让我们领略到了“徽州”文化的底蕴丰富和博大精深。品赏徽州文化,能够探寻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重要特征。

                                              上山赏美景

黄山,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因黄帝曾在此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改黟山为黄山。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遗址遗迹众多,为道教圣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作黄山“四绝”。李白等大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从西递回宾馆的路上,导游就给大家介绍黄山,一下子把我们的胃口吊得老高老高。

次日晨6点钟,我们从汤口黄山景区区换乘中心景区交通车上山到慈光阁,乘缆车上玉屏楼。玉屏楼是黄山的前山精华所在。黄山最著名的迎客松就立于玉屏楼的左下方。据说这棵古松有1300岁了,身高10米,顶平如削,一臂伸至文殊洞前,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作迎客状,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刚到玉屏楼,突然狂风大作,云蒸雾霭,大风伴着雨雾在山峰上横冲直撞,稍不注意,会把你吹得东倒西歪。阵阵寒意随着雨雾裹挟而来,我们即刻穿上事先准备好的塑料雨衣,既可遮雨,也可避寒,一箭双雕。尽管天公不作美,我们还是游兴倍增,一边放开嗓门高呼狂欢,一边匆匆摄景留念,引以为幸。

迎客松旁有一巨石,如雄狮盘坐,称为狮石。石上刻满 “一览众山小”、“观止”等众多名家、伟人石刻。楼后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卧佛”就在峰顶,头左脚右,惟妙惟肖。峰石上刻有毛泽东草书“江山如此多娇”。楼东石壁上,刻有朱德元帅的“风景如画”等手迹。玉屏峰前面的云海一会儿云雾飘过来,一会儿又飘走了,松树、山峰、玉屏卧佛忽隐忽现,变幻莫测,给迎客松和玉屏峰平添了几分神秘。

与迎客松呼应的有送客松、陪客松等。作别送客松,沿着好汉坡的石梯向莲蕊峰进发,坡陡路险。越过“孔雀戏莲花”,穿过莲蕊峰,小心翼翼地踏着没有护栏的“百步云梯”缓缓而下,登上天梯一般的“一线天”,便来到鳌鱼峰。峰以形名,那巨大高昂的鲸首,大有鲸吞天地之势。登上1800多米的高处纵览,泛黄的花岗岩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

下鳌鱼峰便是天海,天海位于黄山前、后、东、西海之中,为黄山之中心位置。到达天海,我们舒缓了一口气,在海心亭一边歇脚,一边啃干粮,然后向1860米的光明顶进发,半个小时后,队伍在光明顶集结,稍作整顿,合影留念,便顺着白鹅宾馆方向下山,10分钟后到达白鹅宾馆用中餐。此时刚好是中午11点钟。

从宾馆的观景台向南望去,远处的天海平天矼的西端,有一块巨石,呈长方柱体耸立在峰头岩石之上,其间的接触面积很小,使游人感到上面的巨石似从天外飞落崖上,故名“飞来石”。明代游览者程玉衡惊叹此石的存在,有诗云:“策杖游兹峰,怕上最高处。知尔是飞来,恐尔复飞去。”

 据说,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其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从玉屏楼到光明顶,一路行来,千峰万壑,比比皆松,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黄山松不愧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天下奇山的风骚。

吃过中餐,近12点钟,导游告诉我们该下山了。我们十来人选择步行下山,其余都乘缆车去了。从白鹅岭出发,一开始大家的劲头很足,特别是几位女士,在前面沿着六、七十度的石梯拾级而下,颠颠颠一路小跑,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几个男生紧跟其后。由于下山主要任务是赶路,加上有导游“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告诫,尽管路边悬崖峭壁上不断有“双猫捕鼠”、“天狗望月”、“仙人指路”等著名景点吸引,依然无暇仔细欣赏。我们的速度很快,到半山腰的时候,大家渐渐感到体力不支,特别是腿部硬梆梆的,膝盖难以弯曲,在间或小段的平路走起来像“竞走”运动员一样。

一路下来,不断地有游人上山,还有不少的挑山工挑着一担一担蔬菜、水果、粮油、衣被等日用品上山,几乎都是光着膀子满头大汗一步一步艰难的往上攀行,一挑轻的有一百三、四十斤,重的有200斤左右。我们趁一个挑山工歇肩的机会,顺便问问这一挑的报酬。回答是挑到山上的宾馆后按每斤0.7元计费,体力强壮的一天可以挑两担。大家在为他们的辛苦叹息的同时,更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从他们的身上深切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品格和黄山精神。同时,也生出一个共同的疑问,上下都有索道,宾馆的主人或挑山工为什么不选择索道运输?“挑山工”的身影什么时候才会从闻名遐迩的黄山消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