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梁衡散文集《觅渡 觅渡》,开篇即为季羡林先生代序《追求一个境界》。季老对梁衡的散文推崇备至,称其“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了梁衡外,尚无第二人。”可见,梁衡不失为追求 “新境界”的大家典范。
清代鸿儒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早已耳熟能详。《人间词话》被许多学者奉为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对古典文艺美学有极深刻的影响。一向治学严谨的季羡林大师曾对这“三个境界说”作过深入解读,在谈到第二境界时,他认为“在三个境界中,这可以说是关键,立志做一件事情以后,必须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成功。” 同时,他又持批评和包容的态度说:“所谓不顾身体的瘦削,只是形象的说法,我们决不能照办。在王国维时代,这样说是可以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既要刻苦钻研,同时又要锻炼身体……我们既要自己钻研,同时也要兢兢业业地向老师学习……。”
卫琪对《人间词话》研究颇深。他在著作《人间词话典评》里客观地纠出了王国维老先生一个小错,指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应是柳永的名句,王国维却误为欧阳修的。这是我在纸质书刊上第一次见到有人纠正这个错误。同时,我发现季羡林先生引用这段话时,不知是忽略了,还是没发现,依然把它当作是欧阳修的名句。不过,正如卫琪所言:“小错误而已,无伤大雅。古往今来的大师无不经历过此阶段。不执著,无以成。既已入门,注定将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唯有这种执著与隐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地位。”卫琪“读《人间词话》,好似月下听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静静地感受那一份无声的悲喜。”
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他曾在《罗摩衍那》译后记中说:“我现在恨不能每天有48小时,好来进行预期要做的工作。……我现在不敢放松一分一秒。如果稍有放松,静夜自思就感受到十分痛苦,好像犯了什么罪,好像在慢性自杀。”“时间经过了十年,我听过三千多次晨鸡的鸣声,把眼睛熬红过无数次,经过了多次心情的波动,终于把这书译完了。”就是这样一位世纪老人,他一生追求的就是王国维老先生的治学三境界,惜时如金,孜孜不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登高望远,他所抵达的人生境界常人终难望其项背。
以勤为径,也许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要攀上顶峰,达到最高境界则不易。
中国史上将艺术境界发挥到极致的,“书圣”王羲之当属佼佼者。羲之在其艺术生涯中常处于一种忘我的境界。临川人捐资建了一座飞云阁,羲之题匾,总不满意。于是闭门几十天,写字时错将墨汁当成深褐色的甜酱,拿馒头蘸着吃。夫人郗璇见状,大笑不止。
王羲之即使到地方上任职期间,闲时也不忘认真琢磨临摹前人的碑文题字。他常携妻“穷诸山水”,坐于草坡上,一边望着漂亮的妻子裹一身山风款款走来,一边拿枯枝随手画着。他这是悄悄把娇妻的婀娜身姿当帖临摹。一千多年后的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书画艺术是紧密相通的。所以后人评价王羲之书法线条“下笔婉转有韵致,携带女性之风流。”刘小川说:“书圣胸中有大关怀,大情绪,于是落笔构字,布局谋篇,渐入化境。”
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醉书《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和风日丽,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名流高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风雅集会。太阳偏西时,羲之已酩酊大醉。只见他席地,悬腕,挥毫,笔走龙蛇,文不加点,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写毕,扔下鼠须笔便呼呼大睡。谢安在他身后看得目瞪口呆。《兰亭集序》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后人评价其“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其艺登峰造极,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深深影响了后世。
回眸历史,不难发现,“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特定时期有趣的文化现象。从曹植、“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二王父子”、“二谢”等,将“魏晋风度”演绎得摇曳多姿。“竹林七贤”常游聚山阳的竹林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用清谈、饮酒、佯狂等独特风格展现名士风流自得的精神世界;谢安、谢灵运等谢氏家族士族子弟,身居官场,却向往艺术,或古佛清灯、向佛、谈玄,或留连青山绿水,写诗、赋闲,尤其是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体,对唐代诗人和艺术家产生深远影响,王维、孟浩然、李白等将其发扬光大。“王维活向禅境。他所抵达的宁静,令人怦然心动。” 刘小川这样评价。而金圣叹认为王维诗“洋溢着浓密密、香喷喷的禅意。”这是魏晋之风催生的魏晋士人特有的人生境界,也是魏晋之风蕴育的特有的时代精神。
大凡不同学识、阅历、志趣、职业的人,对境界的体悟和追求不一样。大人有大境界,小民有小情怀。
古之大智者姜太公岸边垂钓,即使无钩无饵,最终也钓上“大鱼”,这是一种智慧人生的最高境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读书三境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杜甫的读书境界达于至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诸葛亮、范仲淹、周恩来等古今杰出伟大的政治家,胸怀天下、一心为民、先忧后乐的苍生境界,令后人无限景仰。
当初陈望道在自己家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很投入,一边翻译,一边吃粽子。错把墨汁当义乌红糖蘸着吃,自己却一直没感觉到。原来,“真理的味道真香!”这是对共产主义执着追求的理想境界。
在散文创作方面,梁衡独树一帜,作品大多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总能将一种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境界,像人生的灯塔。境界,如人生的望远镜。
境由心生。心之所向、境之所在。人生有多种境界,无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要信步从容,心灯不灭,追梦之路定会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