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山》的头像

《陶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6/29
分享

王刚:爷爷和七七一团的故事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我从东北来到馆陶县已是三个年头,这里是妻子的家乡,现在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吧。我和妻子相识于大学,毕业后我来到馆陶工作,结束了七年爱情长跑,虽然收入不多,但是彼此感到很幸福。一次我们去岳父家里吃过晚饭,闲来无事,我在书房里随意翻看着,一本红色封皮的书籍吸引了我的目光,拿下来一看,封皮上面印有四个鎏金大字——《铁流征程》,下面两行小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政治部、七七一团与新四旅革命回忆录编辑组编”,翻开封面,发黄的页面上写着“纪念父亲王浩生”,王浩生是妻子的爷爷,我只听妻子说过爷爷早在2005年已经过世。出于好奇,我忙到客厅向妻子询问此事,正好岳父也在,我这才从岳父那里知道这本书的来历:原来爷爷是革命抗战军人,这本书于1992年由新四旅和七七一团部队老领导和老军人整编,《铁流征程》四个字是王震将军所题,记载爷爷所在部队战争年代的故事,岳父拿起这本不知他翻了多少遍的书,宝贝一样的边翻开书本边给我和妻子讲述爷爷和七七一团的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段革命的岁月。

爷爷1922年12月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王桃园村,旧时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馆陶县。他出生时,正是近代史上风起云涌、军阀割据的年代。太爷爷王朝贺那时候家里有十几亩薄田,兼顾做点小本买卖,家境还算殷实,所以爷爷得以上学至高小毕业,受教于浅口著名的鲁大东老师,毕业不久担任了小学代课老师。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略中国,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与此同时中国工农红军通电请缨,开赴华北前线抗日杀敌,中国工农红军也就是新四旅七七一团的前身。

爷爷当年16岁,看到日本侵略者在冀南大地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以及冀南军民在炮火硝烟中与敌人殊死拼杀英勇的壮烈情景,面对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爷爷立志保家卫国,于是毅然投笔从戎,开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加入了馆陶县武工队,在馆陶一带和敌人打游击,1938年,爷爷在同村王浩勤的介绍下,如愿以偿的加入了党组织。1940年2月2日,冀南、冀中、冀鲁地区包括七七一团在内的二十多个团在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统一指挥下,组织冀南返顽战役,爷爷经过整编,加入了七七一团,二月底爷爷就跟随部队参加磁、武、涉、林战役,战役过后,从此爷爷就远离家乡,开始了戎马生涯。截止到解放战争前夕,爷爷跟随七七一团转战全国多个战场,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前后陈家防御战、反“四·二九”合围、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延安保卫战、解放西安、扶眉战役等。在延安保卫战中,七七一团胜利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及群众转移的任务。

1947年3月22日,青化砭战役打响,爷爷所在七七一团和十六团利用夜晚抵达青化砭东北的常家塔、北六庄后停止前进,就地构筑工事,隐蔽集结。二纵队和教导旅进到青化砭东南的阎罗寺、胡家河一带隐蔽集结,三五八旅进到青化砭西南之间家沟一带隐蔵集站。设伏阵地选定在青化砭至房家桥十多里长的公路两侧的山梁地区。24日拂晓前,部队进入伏击阵地,敌军未来。25日拂晓前,部队再次进入阵地,上午10时,敌第三十一旅进入伏击地区。我军将士有如猛虎下山,扑向川里公路上的敌人行进纵队,将敌切成数段,战斗打了一个多小时,歼敌二千九百多人,活捉敌少将旅长李纪云、副旅长周贵昌。七七一团俘敌副团长以下三百多人。

1947年4月14日,由瓦客堡南下之敌一三五旅,进到羊马河地区,企图和接应它的敌第一军,第二十九军会合。我一纵队阻击敌第一军和第二十九军。七七一团同十六团、教导旅,二纵队攻击羊马河地区各个山头阵地的敌人。上午,七七一团第三营的七连和爷爷带领的八连一举攻占羊马河西北的一个山头。歼敌两个排,俘敌二十多名,第一次缴获司登式冲锋抢,并坚守阵地,打退敌三次反扑。下午,我军对敌据守的各个山头发起攻击,都取得胜利。七七一团第二营第一次缴获美制120重迫击炮击二门,炮弹七十余发。这次战斗,我军从早上八点多,打到下午三点多,歼敌四千七百多人。十六团二营生俘敌少将代旅长麦宗禹,四O四团团长陈简等。

征战中爷爷身上多处负伤,最重的一次是在扶眉战役,1949年6月,爷爷所在的七七一团编为四十九团;奉命配合第三军抗击马步芳的反扑,6月底马步芳部龟缩于永寿、彬县地区。7月11日夜,我军发起总攻,将其压缩在午井以西,罗局阵以东,高王寺以南的渭河滩上,四十九团(原七七一团)奉命夜里突击敌119军,作为连指导员的爷爷带领全连战士勇猛杀敌,与敌进行了反复激烈地争夺战斗,在战斗中,爷爷带领战士们冲锋在前,黑夜中敌人的炮弹击中了他的右肩、腹部和头部等多处,鲜血染红了军装,爷爷忍住伤痛,起身继续奋勇杀敌。经过一夜的激战,于次日拂晓战斗胜利,并俘虏敌军2200余人。然而直到去世,这些弹片都跟随他一生。爷爷不到二十岁就随七七一团离开家乡转战南北,因为作战勇敢,提拔为七七一团三营八连连指导员,新中国成立不久,爷爷转业到地方,历任县公安局公安队指导员、县印刷厂厂长,从领导岗位上离休后,爷爷回到家乡王桃园村安度晚年。

爷爷虽然脱下军装回到家乡,但是老人家刚正耿直、嫉恶如仇、心系百姓的性格一直没有变。老人家在家乡家喻户晓,村民们都很敬重他,不仅仅因为他有着光荣的革命生涯,还因为他正直做人的品格;在他复员后的工作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他心中装的是党的事业,唯独没有他自己升迁、待遇等等的私欲,正是这种刚直的性格,导致爷爷不得不提前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回家。但是他依旧保持着一个革命战士实事求是、刚正不阿的工作作风。这是革命的传统、红军的精神,是我们做任何工作的法宝。

爷爷一生清正廉洁,对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岳父和两个姑姑中没有商人,没有高官,都是一些普通工作。岳父自身条件很优秀,大学毕业的时候,只要爷爷开口打个招呼,到爷爷老战友部队当兵提个干部还是比较容易,但爷爷就是不打招呼,当年的老战友都到过爷爷家,对岳父也比较认可,主动表示要对老战友的子女关心,爷爷都一一拒绝,他对子女们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好好工作,诚实做人,为国家多做贡献。

爷爷常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兵,但他的一生是我党、为民族的独立,自由,为建设新中国而进行艰苦卓越奋斗与求索的历史缩影,个人品德修养是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爷爷用一生诠释着一个老红军、一位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社会、对人民的爱。我和爷爷虽然未曾谋面,听了爷爷的事迹后,却感到似乎和爷爷神交已久。爷爷是我们这些革命后代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后辈心中的仰望的丰碑!

(原载全国联盟理事单位、全国地方知名期刊——《陶山》2021年6月第2期3期合刊·南湖号·总第34期35期[建党百年征文选登].《陶山》2021年5月荣获全国文学报刊联盟文学内刊委员会理事单位并获颁证书


 

作者简介:王刚,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生于黑龙江,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邯郸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馆陶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中国诗人》馆陶创作基地委员会委员,馆陶县刻字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国际城市文学论坛暨中国新诗百年征文大赛”评为100位城市文学影响力诗人。现定居馆陶。

 合刊封面.jpg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