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山》的头像

《陶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2/05
分享

望 年

望 年

张俊环

饶有兴趣地读到这样一篇文章,一名小朋友问他的父母,“你们小时候是怎样过年的?”这个话题一下子触及到我的心灵深处,我禁不住说:那个时候真是“望年”。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已是衣食有着、生活无大忧的时期了,可对年的期盼依然可用“殷切”表达。年,也在期待中有次序、有份量地走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成了年味儿开始的标志。家家户户把入秋以来积攒的红豆、白豆、芝麻、大米、黄米、花生、红枣,一应淘洗干净。腊八一清早,大火煮、小火炆,熬成热气腾腾的粘稠营养,熬出冬天里的温暖。关于腊八,还有一个“懒汉说”的迷离故事。现在想来无非是教导人们勤俭持家、“常在有时思无时”,才能让如树叶一般多的日子殷实富足,蒸蒸日上。

扫房、除旧布新,是腊月里重要的仪式感场景。它是“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前序铺排。记得天不亮妈妈就召唤我一起起床,把里外屋炕上柜上的摆设都搬到院子里。妈妈着上“海参蓝”旧装,一块大头巾连头及帽子遮拢住,一直到脖颈。她挥动加长了的笤帚,将屋顶、四壁一一尽扫,门窗、桌椅、镜子也在手臂和抹布的翻转中洁净几许。这既是对居室的除扫,也是心绪的清涤。一年下来,吐故纳新,心窗内外纯净爽亮,这才足以彰显一个阶段的完满和新个一程的启动。

温旭暖热的炕头,是蒸面花最适宜的环境。我们这旱碱小麦,筋道上囗。手工发面,戗面,揉面,磕制。各种式样的花模子,寓意精妙慰心,让人顿感生活的丰裕和欣欣向荣。“鱼”含连年有余的祈愿,鸡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莲蓬寓意蓬蓬勃勃,石榴更是红红火火的吉兆。要用铺莛子的大锅,高梁秆儿订的锅盖。待满屋热气升腾时,面花带了旱麦的香气,带着手工的情意,融合麦莛秸秆的原汁原味儿,弥漫出地道纯厚的年味。家乡的面花远近驰名,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来此巡游,饥饿之时,在一大户人家,吃到手工面花,不禁啧啧称赞,随口吟出“良田万顷飘麦香,妙花千般任品鉴”。“帝鉴”面花由此传名,其技艺得以快速播扬并代代传承,2009年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年的念盼还在于两个哥哥都穿黑的、蓝的衣服,有时候还会大的改小的。而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儿,能穿上鲜亮的“红花绿朵”。母亲会在灯光下穿针引线、赶鞋底绱鞋帮。直到三十或初一早上,三双小靴子像三对小兔子敲击着我们欢喜的小心脏,穿上新靴的双脚都不知先迈哪一只,以至于我们走路都格外小心;我的羊角辫上还会多上一根红头绳、红绸子或者红花卡。在往来拜年的人群中,我是最光鲜的,即使在同龄小伙伴们中,我也是最靓艳的。这样以来,年对我有着深切的诱惑。

置办年货、赶年集,也是快意爽极的事。张家婶李家叔都乐得一趟趟地往家里买。我家所不同的是,爸爸在濒临渤海湾的那家供职单位,每每分回来两盘冻虾和梭鱼等。这在邻居间是稀罕和少见的。有小伙伴还因为闻到我家海鲜味来蹭吃的。我们欢喜着和小伙伴们一起食趣。可这些小伙伴们往往吃到半截就会被大人喊走。事后,大人们又笑着跟我们念叨:海货谁家也还不是忒富裕,不能忒抢孩子的嘴。“年”就这样融洽与和睦着友邻关系。

春联儿是房屋门宇的一抹金彩。我家虽是少数民族,没有贴春联的习俗,可爸爸写的一手好字,也积累了好多吉祥祝福语。他将这些祝福语汇进笔端墨笺,写给亲邻近友。这是一件“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好事,街坊邻居手拿一幅幅对联愉悦离开,也装满了我们的祝福和祈愿。

炮竹让过年喜出了响动,喜出了劲头。从我记事起,两个哥哥就自己擀炮竹,爸爸负责提供旧书本作原材料,哥哥就在炕沿上裁纸、卷鞭轴,一枚枚的大鞭、小鞭成型了。然后各自绑成一盘盘的鞭坯子,锉平装鞭药,插鞭芯。父母很得意两个哥哥,初一一大早的开门炮、二踢脚就是从心底乐开的花。在传统观念较重的思维里,儿子放鞭、家里有“大响动”,仿佛是家门最大的荣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在一环浓似一环的节奏里启幕了。

而今,生活今非昔比,日子如芝麻开花。而我们对于“年”仍欣然在望。望新的希冀,望新的旅程,望一切美好的愿景如约而至。

年,始终是我们的一个企盼。我们会给以往一个好的圆满,给未来一个新的期许。日子多好。有年多好。年是一个多么好的心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