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作者:魏海亮
河南乡和河北乡之间流淌着一条清莹澄澈的河。河上没有桥,两乡人间的来往出行,走亲访友,仅靠何老汉的一条船渡来渡去,既误事又不便,乘船渡河的人有时少,有时多,人少时何老汉就等坐满了人才开船,急着办事的人就急得在河边走来走去,人多时没有坐上船的人因急着办事急得在河边兜圈子,但也只能望河兴叹!
河两岸的乡民就呼吁乡政府建座桥,最先呼吁修桥的是河南的乡民,因为这条河的辖地是河南乡的。河南乡政府因财政吃紧,就找河北乡政府协商共建一座桥。理由明摆着,建桥是为了两岸乡民来往的方便。河北乡政府认为,河在你们的辖地,理应你们修,但河北乡政府不会这样说,也是以财政吃紧为由,爱莫能助,等财政宽些时再商谈,婉拒了。
其实河南乡政府也知道河北乡政府怎么想的,也没有再说什么,人家帮你是情义,不帮是本分,修桥一事就搁置下来了。
后来河南乡来了一位医术高明的归国华侨,为了造福乡梓,在河南乡建了一家乡镇医院,华侨带领医护人员,治愈了许多患疑难杂症的病人,被乡民称为神医。华侨神医的声誉,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河北乡的乡民为了方便看病,就再次呼吁乡政府和河南乡政府共同出资建桥,河北乡政府感到民意难违,就准备拿出三分之一的资金,主动找河南乡政府协商建桥一事。河南乡政府知道河北乡政府主动协商建桥,是因为华侨名医的吸引所致,因此在建桥的资金摊派上,由原来计划让河北乡出资三分之一的基础上变成了双方对半出资金的想法。当双方在经过建桥专家设计,工程费用的资金算出后,在资金分摊上又未达成统一意见。河北乡的理由是我们实在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要是有资金建桥的话,我们也不会等到现在,河南乡的理由是我们实在是资金紧缺,不然我们也不会叫兄弟政府帮助。理由都冠冕堂皇,刚刚露出的建桥曙光,又被乌云遮住了。
何老汉依然用双桨把河水划出翻腾的浪花,悠悠的桨声依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轻盈地飘荡。
就在河两岸的乡民盼桥无望的情况下,桥却出乎两岸乡民意料之外,轰轰烈烈地建开了。在建桥资金投入的分配问题上,究竟谁投入的多,谁投入的少,两岸的乡民认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桥开始建了。
历时一年的大桥建成剪彩时,大桥周围彩旗飘飘,桥头桥尾聚满了像过节一样高兴的乡民,欢声笑语绕着大桥飞,每个人心中都在分享着过往的心酸和今天的无限喜悦。当两岸的乡长拿着金光闪闪的剪刀,剪断扯在桥两端的红色丝带后,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两岸的乡民都由衷的感谢乡政府,想为两岸的乡民之所想,急为两岸乡民之所急,最终搁置争议,克服困难,精诚合作,为民造福的善举!
大桥建成得太及时了,剪彩后的翌日,西装革履胸戴红花的河南乡乡长的公子,带着豪华的车队娶走了身着漂亮婚纱貌美如花的河北乡乡长的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