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山》的头像

《陶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2/05
分享

梨农花丛笑

梨农花丛笑

作者:牛兰学

梨花盛开的时节,我到黄梨小镇采风,最温暖我的画面就是,梨农那犹如花朵般灿烂的笑脸。花丛中梨农们正在一手拿着花粉瓶,一手拿着棉签为梨树授粉,一个个犹如蜜蜂般忙碌着,不时有阵阵歌声或是笑声传向远方,不断激起相机快门也哈哈大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河北省馆陶县房寨镇是红色革命老区、中国黄梨第一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早在十几年前,北拐渠村贺西运和几个农户引进了晚秋黄梨树。黄梨深秋成熟,错季上市,个头大、耐存放、耐低温、不腐烂,加上营养丰富等特点,经济效益较好。县、镇因势利导,政策支持,很快带动全镇开始大面积种植。先后建设了中国黄梨研发中心、晚秋黄梨交易市场、大型冷库、打造了“十八年梨园”“致富梨园”等30余个精品采摘园,探索实施了“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黄梨产业发展新路子,黄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我常常来这里采风,也参加过几次这里举办的“梨花节”“采摘节”等活动并拍摄了许多照片。记得去年10月4日,村文化广场上演“梨王争霸赛”,6号选手参赛的黄梨以重达4.35斤,夺得当年的梨王。听到比赛结果,56岁的艾香平乐呵呵地走上台,发表获奖感言:“这是对我们梨农的鞭策和鼓励,要想当梨王,还得靠科技和管理。希望大伙在合作社引领下,共同提升黄梨品质,扩大市场,使得来年收入更高。”每年的“梨王”都会拍卖出几万元,大大调动了梨农的积极性。我还跑到梨树行拍摄了许多采摘黄梨的照片。

远远看见黄白色彩相间的梨园,我端着相机走了过去。是张书巧、贺书乐母子正在自家梨园授粉。我了解到,贺书乐的父亲因为车祸死得早,张书巧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墓生的女儿艰难度日,如今经营着十几亩梨园,年年效益都不错,逐步走向了小康生活。去年的黄梨价格7元多一斤,收入十几万元,全部脱销,现在上愁没有梨可卖。又是梨花盛开,母子俩都笑得合不拢嘴,在油菜花的黄色、梨花带雨的白色、蓝天白云下畅想着秋天的收获,点了这一棵,再点那一棵,抹上这一朵,再抹那一朵。没有春天的忙碌,怎会有秋天的收获。真是:授粉日当午,汗滴树下土,谁知桌上梨,颗颗都辛苦。

房寨镇是八路军129师新8旅23团的诞生地,团长郝国藩就是拐渠人,战士以“馆陶子弟兵”为主,抗日战争时参加了百团大战和馆陶县对日的最后一战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上党战役、安阳战役、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4月百万大军过长江之时解放安庆,挺进大西南,解放凤凰县、铜仁、遵义市,行军3000余里,先后解放29座县城。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如今,全镇晚秋黄梨种植面积11600余亩,年产鲜梨4.6万吨,晚秋黄梨产业年产值达1.38亿元。还开发出黄梨干、黄梨汁、黄梨醋等晚秋黄梨系列产品,果品销售到北京、天津等10余个省市,甚至还远销到东南亚地区,黄梨小镇闻名遐迩。每年的“梨花节”“采摘节”都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走进黄梨小镇产品展示中心,各类黄梨深加工产品达十几种有黄梨汁、黄梨膏、黄梨酒……不少游客在采摘鲜果之后,还购买产品。山东聊城游客高先生专程带着家人前来小镇游玩,丰富的乡村旅游体验,让他直呼“不虚此行”。把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仅是黄梨小镇,馆陶县还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了粮画小镇、黄瓜小镇、艾草小镇等特色小镇十余个,引领带动了全域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晚秋黄梨产业发展,房寨镇党委、政府、馆陶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陶山》编辑部联合,正在开展“黄梨小镇”杯第四届“梨花节”摄影和文学作品征集活动。我呢,就是参加征集活动来的,看到那张张幸福的笑脸,我不但要拍摄出好照片,还要写几首诗。我相信黄梨小镇会越来越旺,乡村振兴会越来越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