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梨
作者:孙庆丰
优质的水果,在世间的使命,就是为了泽福千家万户。
能吃到河北馆陶盛产的黄梨,就算你有口福。
人生在世,吃喝拉撒,足见吃是头等大事。但并非吃进嘴里的,都算口福。老话常说,健康是福,只有吃出了健康,才算是真正的有福。
就像吃着馆陶绿色、有机、纯天然、无公害的黄梨,每吃一口都是健康,不仅让吃的人有了口福,就连心里也是无比的幸福。
从这一点讲,馆陶县房寨镇能被誉为“中国黄梨第一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也就不难理解了。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馆陶黄梨产业的发展,既然“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那就足以说明,馆陶黄梨一定是好东西。
抚今追昔,沧海桑田,作为红色革命老区,馆陶房寨镇在革命战争年代可谓一寸土地一寸红,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放眼新时代,馆陶房寨镇又是一寸土地一寸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生动践行。
熟悉黄梨栽培技术的人都知道,泱泱中华虽地大物博,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然而并非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成功地栽培黄梨,即便栽培成功了,也未必会有馆陶黄梨“鲜、香、甜、爽”这种独具一格的优良品质。
再有,馆陶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无论是土壤、气候、温差还是海拔,都为黄梨的生长习性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虽然目前还找不到确切的文字记载,我甚至怀疑在久远的古代,馆陶就有源远流长的黄梨种植史。
我们不妨打开想象的空间,古时的馆陶即便真的种植黄梨,不过由于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黄梨的产量相比现在肯定要低很多。我们不妨假想在回溯的历史中,每到丰收时节,虽然眼看着一颗颗黄梨果面亮泽、果肉甜嫩,吃起来一定鲜爽可口、香气浓郁,但寻常百姓家根本就吃不起,只能远远嗅着那醉人的气息,氤氲在富人家充满欢声笑语的院落。此后,那种吃一口就足以让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水果,就成了无数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乡愁。
时至今日,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馆陶黄梨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果盘,也就不再是稀罕事了。古语说民以食为天,今人不得不再加上一句,食以安为先,馆陶黄梨之所以备受人民青睐,那是因为在食品安全方面,人民都信得过。
所以我说,并非吃进嘴里的,都算口福。受过环境污染的,有农药残留的水果,我们见过的,吃过的,还少吗?
几年前,从我第一次吃到馆陶黄梨,且不说其它地方出产的黄梨,就连其它品种的水果,我都不再吃了。时间越长,我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了。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一件曾让我深恶痛绝的事。有一次因思念馆陶黄梨至极,就到水果摊转了转,突然看到了“馆陶黄梨”这个金字招牌,宛若从万千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一位有着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之貌的美女。
一口就尝出是冒牌货,气就立刻不打一处来。小贩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口中虽赔罪却见其面色依旧不思悔改。于是告知其行为的利害,勤劳的馆陶人经营一个品牌不容易,谁给馆陶黄梨抹黑,谁就是历史的罪人、人民的公敌,如果再敢做这挂羊头卖狗肉的不法之事,就将其告到执法部门。
谁知此后的某一天,偶然路过小贩的水果摊,小贩立刻站了起来,视若珍宝般捧着一颗馆陶黄梨,非要让我尝尝鲜。那种初恋般的味道,一辈子都让我刻骨铭心,一口就吃出是地道、正宗的馆陶黄梨。小贩说不出有多高兴,看来他是真的悔改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后一有馆陶黄梨到货,小贩必会第一个通知我。一次训斥竟成了好朋友,这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小贩感激地告诉我,因为有了正宗的馆陶黄梨,生意比以前红火了好几倍,您可是我的贵人啊。
贵人?谁又是我的贵人呢?如果真要感谢贵人,那就感谢博爱的馆陶人吧,感谢他们赐予了我们这人间的福果——馆陶黄梨,它的确是人间的福果,现在的小贩就已经得到了福报。
所谓的福报,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通过诚信经营得到的物质回报是福报,吃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水果也是福报。小贩得到的福报,已然是物质和精神的双赢。
真没想到,一种优质的水果居然还能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引起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引导心灵的向善向上。如此,馆陶黄梨能驰名北京、天津等十余个省市,甚至远销到东南亚地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在我看来,馆陶人在不断做大做强馆陶黄梨产业的理念上,始终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就已经赢得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尤其是,鉴于我曾有过一段在国内一所高等院校工作十几年的经历,我经常会用馆陶黄梨招待那些来自世界各国到我们学校进行交流访问的外宾,他们吃了都说好,“馆陶黄梨,香美天下”,这八个字仿佛竟成了他们到中国一行最大的收获。所以,因了这些外国朋友与我一样对馆陶黄梨从味蕾一直抵达肺腑的喜爱,我在心里早已把馆陶黄梨,称为“天下第一梨”。
想起几年前,第一次去馆陶,当那一树树果面亮泽的馆陶黄梨汹涌地映入眼帘,真是让人垂涎欲滴。置身于坐落于房寨镇的馆陶黄梨种植区,吃着果肉甜嫩、鲜爽可口、香气浓郁的馆陶黄梨,嘴里,心里,就连骨头缝里,全都塞满了无尽的幸福。
那是怎样一场幸福的邂逅,怎样一场幸福的美味之旅。我庆幸自己生在了这个光明而美好的时代,人言“天上仙桃,馆陶黄梨”,作为一个凡人百姓,我也能收获到神仙才能独享的口福。
尤其是在炎炎夏季,在烈日当头的中国北方,从冰箱里拿出一颗馆陶黄梨,咬一口含在口中,立刻就能生津止渴,消暑解热,那种幸福感就别提了。稍有水果常识的人都知道,馆陶黄梨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果肉中含有维生素B族、果糖等多种营养成分,也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等多种营养保健功效,因此堪称“保健水果、养生之神梨”。我甚至怀疑老话“健康是福”一词,就是为馆陶黄梨量身发明的。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馆陶人的悉心保护,成就了馆陶黄梨一个时代的生态传奇。《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曾写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对于馆陶黄梨,我也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只有生在馆陶的黄梨,才是这世上真正的黄梨。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在《惠州一绝》中有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假如苏轼生在现在,去了馆陶,我想他势必会写下《馆陶一绝》这千古名句:“日啖黄梨一两颗,不辞长作馆陶人”。一两颗比起三百颗,足见黄梨的营养价值要比荔枝高得多。
如今的馆陶,黄梨不仅曾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果、小康果、希望果”,现在依然是乡村振兴中农民增产增收的“黄金果”,并且越来越深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与广泛赞誉,只要每天能吃到一颗“天下第一梨”,正成为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幸福向往。
置身于那承载着千家万户健康之福的馆陶黄梨种植区,看着一树树优质的馆陶黄梨,我不由地心生感喟:真是一树黄梨万户福啊!君不见,因为馆陶黄梨,整个中华大地,正掀起了一股以“新时代的中国人,吃馆陶黄梨”为主题的,追求健康生活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