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山》的头像

《陶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2/05
分享

馆陶因《陶山》魅力无穷

馆陶因《陶山》魅力无穷

作者:翠薇

我喜欢川端康成说的一句话:所谓文学,就是即使在一片叶或一只蝴蝶上面,如果能从中找到自己心灵上的寄托,那就是文学。据《馆陶县志》记载:馆陶“枕陶山,襟卫水,望泰岳,接清源,盖形胜要会之地,四方莫先焉”。馆陶的名字源于“陶山”。馆陶盛产陶器也盛产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有典故和出处,比如:国而忘家、路不拾遗、金屋藏娇、千秋金鉴等等,让馆陶长满故事。据说现在的陶山海拔不过55米,方圆占地不到2万平方米。馆陶县纯文学刊物《陶山》由陶山而来,吸引着全国无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陶山和《陶山》让馆陶名声在外。

《陶山》有一个团队,他的主编牛兰学老师是个非常平易近人,有吸引力的人。他业余创办《陶山》十年,经常带动本地作家举办文学讲座和文学沙龙活动等,由此培养了馆陶文学界许多的写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文化气息浓郁,《陶山》功不可没。馆陶有许多小镇名声鹊起,吸引全国许多人参观学习。《陶山》也多次举办文学活动,带领文友参观、采风和写作。

2017年4月,河北著名刊物《诗选刊》主办,全国百余名诗人到馆陶采风,还举办诗歌朗诵会,给馆陶带来一场浓郁、精彩的诗歌风暴,更是给全国各地的文朋诗友一场开阔眼界,诗歌交流的机会。那次诗会,我有幸受邀,见到了著名作家延安老师,《诗选刊》简明老师,石家庄胡茗茗老师,《延河》诗歌编辑霍竹山老师,还跟以前见过的外地文友又有了一次团聚的机会。听老师们讲诗歌,举办朗诵会,我们在台下听得热血沸腾;逛馆陶博物馆,了解著名诗人雁翼,初唐杰出政治家魏徵;逛公主湖,听公主故事。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下着小雨,我们每个人打着伞,伞花五颜六色。走在湖边曲曲折折的木廊桥上,因为是和诗友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脚步异常轻盈。我将手臂伸出伞外,清凉的雨滴在我胳膊上留下跳跃的诗句,与我的脚步一起,构成一种快感。参加者很舒心和舒适,采风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迷人和开心的。参加活动写出来的诗歌后来还在《陶山》刊发,有一部分诗歌还被《诗选刊》纸刊发表,留下珍贵的纪念。那次诗会规模庞大,组织者各个环节默契配合,完美衔接,工作人员安排周到,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忘、难得和深刻的回忆。

有一次我去馆陶和几位文友参观了编辑部,房间里有很多书,各种各样的陶山样刊。里面有很多活动留影。我们仰着头,听着他讲解。窗台上种着许多花。吊兰长得很长很密,从窗台都垂到了地上。绿萝也爬满了墙壁,好像整个墙都是绿色的,生机盎然。崔艺老师说,这吊兰长得太旺了,当时我还掐下来几个吊兰头带回家,我说带走留个纪念。回来我种在两个花盆里,到现在依然长势良好,有《陶山》味道的葱茏。

2019年我参加了《陶山》举办的中国•教育小镇(馆陶)首届桃花节全国征文大赛,没想到投稿的组诗《一枚桃花的邀请》获得了一等奖,我还受邀到教育小镇参加颁奖。王桃园村自恢复高考以来,先后走出130多名学子,其中有4名博士,9名硕士,1名北大生,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颁奖会现场举行了非常隆重的颁奖典礼和仪式,从中央电视台请来主持人,我还受邀上台朗诵自己的获奖诗歌。记得那是在三月,舞台就搭在田野上,舞台南面有一片桃林刚刚开花。三月的春风簇拥着台上的每一个人。我写的组诗名字是《一枚桃花的邀请》,诗中的桃花与现实中的桃花互映,桃花盛开,桃花灼灼,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犹如置身桃花源。另外我还获得了首届雁翼诗歌奖的银奖,还邀请牛老师和文友来聊城,参加我与聊城文友组织的沙龙活动,大家就文学和评论,相惺相惜,相见甚欢。

文学能寄托灵魂,是一个人心安之处。《陶山》关注灵魂和生命,让无数读过的人如沐春风。现在的《陶山》已是全国地方知名期刊,是全国文学内刊理事单位。馆陶的作家是有福的,包括我,一个外地作家,经常参加馆陶的活动,也是有福的。《陶山》,拔高了陶山。我对《陶山》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