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山》的头像

《陶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2/05
分享

文学之果满陶山

文学之果满陶山

作者:王刚

随着年龄渐长和时间的打磨,三十多岁的我,逐渐觉察到自己缺少了十八岁的轻狂和二十八岁的意气,现在想念最多的就是那个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欣慰的是我从未忘记过父母的梦想与自己的初心,如愿的考上东北农业大学,升学宴上听族中长辈说我是家里老少七辈考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那一天我见到父母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笑容,有骄傲、有欣慰、还有些许得意。

作为农民的儿子,从初中开始我常把心事寄情于日记,直到遇到我的物理老师祝嗣友,那时候祝老师是位青年诗人,二十多岁就出版了个人诗集《跪拜季节》,诗句中满是对这片黑土地的热爱、对父母的感恩、对生活的感悟,从那时起激起了我对诗的兴趣,于是,我尝试写诗来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感。写诗,从模仿开始,我迫不及待地买诗集来读,最早有汪国真的诗集、毛泽东诗词、唐诗三百首等等,即使写出的句子晦涩蹩脚,却仍旧乐此不疲,到了高中、大学期间也从未间断,积累了不少诗稿,但是从未想到过发表,在2016年我来到了馆陶,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陶山》杂志,并在上面发表了我人生中第一篇诗稿——《岁月没有枷锁》,当拿到刊物的那一刻,我无数遍的翻看,抚摸,如获至宝,这次经历打开了我文学之路的大门,信心也是陡然倍增,灵感与激情潮水般涌来,后来去美丽乡村工作期间,也是坚持笔耕不辍,并开始尝试向外投稿,时常有奖项收获,我的诗稿多是个人情感抒发,我认为诗人的使命是在结合自身感受的同时,写出的诗稿要给读者以振奋、共情或是勉励,让读者从中汲取到力量,有一次听牛兰学老师朗诵雁翼老师的作品《我是一堵墙》,这首诗充满了铿锵和不屈的精神力量,饱含雁老个人高贵的品格,让我不由得刻在骨子里,印在精神上,每逢逆境,每每想起雁老的这首诗,都会有令我产生振奋精神的动力,我想这就是诗歌的使命,通俗易懂而不矫揉做作,写得干脆又读得爽利。

在《陶山》这七年,是我在文学上小有进步的七年,这要感谢牛主任多次召开文学培训会、开展文学沙龙,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我的创作也日渐成熟,除此之外,更是结识了很多的良师益友,大家因为《陶山》而聚集在一起进行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交流,每次座谈后都是一次新的提升。

在《陶山》十年座谈会上,听牛老师及各位老师讲述《陶山》十年风雨路,《陶山》如今已成为全国地方知名期刊,其中更是饱含陶山团队和社会各界众多热爱文学的师友的共同心血,让《陶山》这朵文学之花开满陶山,伴随着众人的细心呵护结出丰硕的文学之果。近两年,由于生活的变故,收入微薄,父亲病重,让我陷入短暂的困顿与迷茫,创作激情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也开始步入低谷,但是我相信,人生的低谷是每个人都会遭遇的,只要不懈努力,坚定信念,终会风消雪散,重见暖阳。这次十年座谈会,意义深远,愿各位师友在今后的文学之路上,恪守初心,再创新高。为《陶山》下一个十年,潜心耕耘,添砖加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