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山》的头像

《陶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4/15
分享

奶奶的月饼花

作者:郭春丽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香又甜;

一个月饼一片情呀……”

儿时的中秋节,我常把这首歌唱给奶奶听,把歌词里的“爷爷”改为“奶奶”。

在冀南与鲁西交界处,有一条古老的运河叫卫河。在卫河西岸,有一个六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就是我奶奶家。在我们当地有个习惯——就是女人嫁人后,把丈夫的老家称之为老家;我不是,仍坚持说奶奶家就是我老家,还习惯于说老家的土话,比如:“过春节”说“过年下”,“中秋节”说“八月十五”。

我四岁离开县城里的父母,跟奶奶在农村长到十二岁,虽然假期里去父母身边待几天,过节时还是跟奶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

乡下“八月十五”的晚上,奶奶蒸一锅月饼出锅后,拿出三个来,放到一个碟子里,下面两个,上面一个摞起来,走到月亮下,面向东方,双手举过头顶;嘴里还念叨着什么,许是祈求老天给予丰收,给予平安的词吧!

奶奶做的月饼,馅是红糖掺点白面,先是把白面发酵后揉成圆面团,再把馅包在里面,然后摁成饼再用麻丝窝摁上图案,放进旁边有风箱的大锅里,盖上木制的锅盖,锅盖周围蒙上一条长长的布。接着点燃锅灶里的火,左手拉风箱,右手不断地向锅底下续着干柴……直到白白的、带有各种花图案的月饼出锅,这一过程至今我仍然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麻丝窝是野麻开花后结的果壳子,八月十五奶奶采些来,蒸月饼时做图案用。我也学奶奶到北屋房后采摘了不少,拿起一个就往面团上摁,奶奶看后笑笑说:“青绿色的不能使,这黑色的变硬了才能用。”奶奶做的月饼花出锅后,看上去简直让我垂涎三尺,有的像葵花,有的像莲花,有的还用小小的花组成一个“月”字;我伸手拿起一个想咬一口,奶奶忙嘱咐:“里面的糖,烫着呢!别伤了舌头。”再看看我做的月饼花,根本就不显花,只有麻麻点点几个小坑坑。

奶奶年龄大了,也从乡下搬到父母身边生活。中秋节时,想吃奶奶做的那样带花的月饼,怎么也找不到野麻棵,就用瓶盖摁了几个圈,效果可想而知。

奶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病逝。以后,中秋节将至时,看到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月饼,眼前很快就会闪过奶奶的身影和慈祥的面容;每当中秋节品尝那千滋百味的月饼时,就想起奶奶做的带有好多花的月饼,那是世上最好吃的月饼,其他的无论多么昂贵、多么珍奇都会黯然失色!恐怕这一辈子我也忘不了奶奶对我的情、对我的爱!忘不了奶奶的月饼花!

(本文发表于《陶山》2024年第1期丛台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