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山》的头像

《陶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9/19
分享

父亲在129师的战斗经历

陈书明

1937年6月,奉中央命令,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率领129师挺进了太行山,开始了艰苦的抗战岁月。他们每到一处都积极宣传抗日政策,团结进步人士,吸收进步青年参军入伍,壮大战斗队伍。1939年1月,还不足16岁的父亲和村里几名伙伴积极报名参军。带兵的首长说:“当兵要死人的,你怕不怕?”父亲说:“不怕,怕死就不报名当兵啦。”两位首长说:好!有志气,那我们就把你带走吧。就这样,首长到家拜见了爷爷奶奶,然后带上父亲和村里其他几名青年,坐着驴车,走了三天,到了部队。

父亲一到部队就苦练打靶、投手榴弹、拼刺刀。当时,日伪军十分猖獗,我方兵力严重不足,经过半个月集训就上了战场。父亲因为个头高、力气大、技术掌握快,被安排担任了二班班长。期间,他随部队参加了大小战斗七、八次。有一次,他们夜间护送一位交通员去参加秘密会议,与路过的日伪军相遇开了火,战士们英勇奋战,出手果断,打死日军三名,缴获手枪3支,步枪8支,伪军都成了俘虏,这次战斗受到了团表彰。

129师随营学挍,是一所战区军训学校,共设4个营,每个营4个连,每期招收学员900名。主要以连排干部为主,招收少量优秀班长,所学科目包括投弹、射击、刺杀、爆破和伏击战、运动战、游击战打法等。1940年1月,父亲被招入随营学校,平时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技能,参加训练,有战斗命令随时参战。有人说随营学校是前线,抗大学校是后方,一点也不假。到1940年6月,这所随营学校与抗大学校合并,成为抗大第六分校。办学两年,随营学校共招收7期学员,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

1940年5月底,父亲在随营学校结业后赶上129师建制改编,父亲被编入新八旅二十三团六连三排,任代理排长。旅长张维翰(馆陶人、大校),团长郝国藩(馆陶人、后任抗日县长),连指导员颜守成(馆陶人、父亲入党介绍人)。父亲奋勇杀敌,连续五次冲上战场与鬼子拼刺刀,展开肉搏战,身体多处受伤,坚持不下火线。

1940年8月,中央总部在晋察冀发动了“百团大战”,129师和120师抽调大部参战。新编八旅旅长张维翰带领129师兵力参战,父亲被编入“决死队第三纵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参加百团大战回来后,129师以团为单位,组织参战人员休息整顿,总结表彰。

经过半个月集训练兵,父亲又投入到对日军的战略反攻中,按照中央战略布署,129师各旅团,对日伪军连续发动大规模攻击,旨在收复被日伪军占据的县城,端掉日伪军修筑的各个炮楼,消灭日伪军,建立新政府。当时,他们的条件特别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武器大多是土枪土炮,兵力也与日伪军相差悬殊。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积极想对策,以连为单位分头行动,先端掉日伪军的炮楼,俘虏伪军,再让他们戴罪立功,共同消灭日军。

大概是1945年2月,组织上下达密令,指派父亲所在连队到邯郸鸡泽与曲周交界处,端掉一个土匪头子为日伪军修筑的炮楼,谁知有叛徒告了密,夜间一点左右,快要接近炮楼时中了敌人埋伏,双方激烈开火,我方边打边退,冲出了敌人的埋伏圈,大批战士壮烈牺牲,还有很多战士受了伤。为了不暴露身份,负伤人员暂时解散,分头隐避,时机成熟再回部队。

当时,父亲也身负重伤,趁天黑坚持走了十几里路,听不到追兵声音了就找一个坑隐避起来,他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把流血的伤口包扎起来就疼昏了过去,醒来时才知道被一位老乡背回了家,不然就没命了。为了不连累老乡,没等伤口完全愈合就把衣服翻过来穿在身上,隐蔽身份,连夜往家中急赶。

当走到花园村边时,被炮楼上一伪军发现,下来几个伪军连推带拉把父亲弄进炮楼审问。负责审问的小头目,是土匪头子王来贤手下的一中队长,碰巧是附近村的,沾点亲,也没细问就把父亲放了。还偷偷告诉父亲这几天土匪头子王来贤要过来,凡是身份可疑的统统打死,赶紧回家隐避起来,后来这个中队长带领岗楼伪军弃暗投明。自那以后,父亲一直隐避在家养伤,1945年8月,129师番号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同年司令部也从邯郸涉县撤走。至此,父亲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记的是1950年冬天,我们村里来了两位陌生人,军人打扮,在村里到处打听父亲,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当走到学校门口时,询问了几位老师,也都不清楚。他们迟疑了好大一会,很丧气就要回去,这时,有一位老师说:“俺学校新来了一位姓陈的老师,跟你说的年龄相仿,你看是不是”,说着,就领着他们进了屋。父亲与其中一个人对视了好长时间才认出来,他们握紧双手,眼泪夺眶而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战友紧紧拥抱父亲,拍着他的肩膀哭着说:“老战友呀老战友,你让我们找得好苦啊。”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战友见战友,眼泪流一斗。战友哽咽着讲述了失散后的情况,自从那次失散后,自己就装做乞丐,以要饭为生,十几天后才找到部队。并把失散的情况向团部作了汇报。团长非常气愤,组织了四个连的兵力把那个炮楼打掉了。经审问,这个告密者是咱六连的通讯员小刘,他表哥就是这个炮楼的中队长。团长一气之下,报经司令部批准,把小刘和那个伪中队长就地枪决了,为我们出了气,报了仇。后来部队又重新整编,司令部从涉县撤走,随部队南下了。解放后,首长下令,查找原129师未归队人员,按入伍花名册逐一核对,发现父亲没有归队,派人一直找了好几年没有找到,但始终没有放弃寻找,找遍了好多县城。

父亲离开部队四十多年,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80年离休,2015年去世。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虽然没有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坚定理想、舍生忘死、默默奉献的精神财富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本文发表于《陶山》2024年第3期娲皇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