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妈妈很喜欢买衣服,不仅自己买,还给女儿买。从小到大,甚至已经三十好几的人了,妈妈总还是会给女儿添置衣服。在别人看来羡煞旁人的举动,对于朋友来说,擅自做主给早已成人的自己买衣服,却常常成为她的一种负担。
这话从何说起呢?有一次,朋友终于鼓起勇气,向她的妈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她说:“为什么总是不吭一声就给我添新衣服呢?这剥夺了我自己选自己买的快乐。尤其有时候同一种款式买不同的两个颜色,这是自己最讨厌的行为。”
在她看来,这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是把意志强加于人的举动,给她带来了不快甚至懊恼。
好长一段时间,她的妈妈都不明白,自己的一片好意和爱的习惯,为什么会换来女儿一丝抵触情绪。多一件新衣服,难道不是很好吗?!所以,她也总是继续着这样的行为。
面对这一次女儿掷地有声的质问,她脱口而出解释说,买衣服的钱不用女儿出。
可女儿仍然“固执”地认为,这根本不是钱不钱的事儿,而是妈妈的主动为之代替了自己原本拥有的权利,要求妈妈把买衣服的自主权还给自己,把买到心仪的新衣服的快乐还给自己。
朋友说,如果不对妈妈进行这样“深层次”的对话和教育,她的妈妈总是会停不下来给自己买衣服的节奏,所以必须得“上纲上线”说得严重一些,这样她才会真正领会而有所“觉悟”。
不然的话,妈妈嘴上说着“好的好的知道了”,下一次没过多久,一准还是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擅自做主给朋友购置新衣。
女儿还吐槽说,妈妈有个买衣服的习惯,那就是总是不顾不管到底是否真正需要,是不是真的喜欢,仅仅因为还挺便宜就入手,导致家里的衣服堆成小山高。这样不必要的购买欲望也是需要克制和制止的。
女儿也解释说,并不是说不能买便宜的东西,而是前提是真的需要或喜欢,那么才入手。而不是本末倒置,忽略了购买的前提,搞反了初衷。
朋友说,听了自己这番“义正言辞”的话语,朋友的妈妈也似懂非懂的从“别说了,再说就背了”的回避,转变成了“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而作出了诚恳的应允,答应她下次再也不“乱买”了。
母女俩经过了这波严肃的对话,又“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了。
朋友最后还不忘向我调侃说:“你看着吧,很有可能没准哪一天忘性大发,又顾自买回来了也说不定呢。”因为以她多年来对其母亲的了解,她绝对是个“任性”的妈妈。
因此,朋友感叹说,看来想要改变别人,可真是个难题呢。
的确,生活中,连最亲密的母女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人与人间的关系。
人性是有弱点的,且都是复杂的。当分歧产生时,也许我们能做的更多的仅仅只是倾听和表达,从而找出问题所在,这才方是正确的做法吧;而非一味地简单粗暴想要求别人的认同,甚至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适应自己,这往往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礼貌的。
只有尊重彼此不同的个体,学会换位思考,充分沟通剖析矛盾的所在,这样的诉求才会被视为合理的。倘若能做到这样,那么当遇上类似的一些情况时,存在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所以请牢牢记住,并随时提醒自己:任何时候,想改变别人,都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