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72蜂之一的佘湖山之所以名闻遐迩, 是因它的山顶有个千年古刹-----云霖寺。 我一向爱观赏名山大川,但大多太远,无法成行。家乡的名胜-----云霖寺自然成了我的首选。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和老爸骑车一同奔向佘湖山,不到1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山麓,我们决定不走大路,而是沿千年古道----一条赭色的石板小路拾级而上。沿路树荫蔽日,阴风习习,鸟语花香。我们虽气喘吁吁,但精神抖擞,一鼓作气直达山巅
寺庙门前香炉烟雾缭绕,香客云集。庙门上悬挂匾额,上书“云霖寺”三个”鎏金大字,据说是唐代皇帝唐明皇所题。这虽是个谈不上规模的寺院,因孤零零站在尖尖的佘湖山顶上,倒十分地显眼。一走进大殿,就意外得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主龛上供奉的居然不是佛,而是三尊不知名的神仙:手执拂尘,道冠整洁,髯须飘飘。惊讶地四处寻找,见有内殿,便急急地走了进去,终于见到了供奉的观音像。观音端坐莲台,慈眉善目,神情温和而亲切,宛如热心肠的老婆婆。蒲团上有年轻的母亲对孩子说:“许个愿吧,说说你最想做什么。”孩子朗声道:“我想读清华。”母亲轻斥:“不要说出来,说出声会不灵验的。”孩子却不搭理,爬起来拖着音大喊:“哦——我说完啰。”竟一跳一蹦地跑到外殿去了。我觉得十分有趣,不由自主地凑上去也跪在蒲团上,拜了两拜后才发现自己跪拜的姿势与别人不同,歉意地看了看佛像站起来傻笑。接着就在殿内四处转悠,却感觉无论我站在哪里都逃离不了佛像似笑非笑的目光。心一惊,慌慌地重又跪在蒲团上,虔诚地拜了三拜,方才静下心来,悄悄退出,回到外殿。
外殿多是求签问卦的香客。神台上穿着黄色僧衣的主持留着俗人的头发,却有板有眼地做着道家的占卜之事。殿内两侧的壁台上密密排放着许多小塑像,细细一看,有仙有佛有菩萨,有神有鬼有夜叉。道观与寺院同居一山不稀奇,但像这样共处一室,且又如此地让人觉得自然与和谐,真让我有些惊讶。先生见我疑惑,便靠近悄声说:“外来宗教与本土信仰能相处得如此融洽,也只有博大的中华文明才能做到。有容则大,不必奇怪。”彼此笑笑便都去看人求签了。每轮到一个求签者,主持都要先敲三下磬,然后丢卦,卦声清脆如玉掷地。求签人双手握着签筒,小心地摇晃着,神情有些庄重。有签从筒中飞出,悬着的心却并未落下,急切地跟着主持到偏房解签去了,出来时便有七分喜,三分忧。趁着主持离开解签的空时,有几个顽皮的小男孩拿槌敲神台旁架上的鼓,鼓点虽然凌乱,却觉空灵悦耳。主持出来,不嗔不怒,满眼依然是怜爱的目光。孩子们飞也似地奔下台,站在大人旁,吐吐舌头,缩缩脖子,似乎乖了很多。
在这里没有古钟清鸣,也没有梵音吟唱,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和谐,一种具有生活气息的和谐。近处的村民与远来的香客到这里,带着一生的德善,祈盼着一份美好,带走满心的希望。令人称奇的是我求签的朋友们居然都抽到了与各自心事一一对应的上上签,言谈间更添了几分喜色。
走出寺门,在先生的指点下,我看到了山下不远处那建于道光三年的荫家堂,黑瓦白檐青墙,典型的湘西民居建筑风格。夕阳下,飞檐流动,宛如名家笔下的水墨画。云霖寺与它隔田相望,一同经历风雨、沐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