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小兵的头像

谭小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27
分享

红薯飘香

   寒风起、红薯香。随着气候降温,在城市一角,焦黄、香喷喷的烤红薯便会应季而生,飘香的红薯便焕起童年的记忆。小时候,我吃的烤红薯是那种硬邦邦的柴火烤出来的红薯。

老家住湘南的乡下。那里把厨房叫灶屋,意思就是烧火做饭的地方吧?记得奶奶家灶屋有一方柴火灶,一方桌和长板凳、一口带木盖的大水缸及木碗柜。在大灶烧柴火做饭时,我们常常把红薯放扔进灶膛,这时候我总喜欢趴在灶膛前瞅火苗,如果不够旺,就捡起竹筒做的吹火筒对着柴薪、鼓起腮帮子吹气以助燃。饭后用火钳从灰烬里扒出红薯,此时的红薯在柴火的炙烤下,表皮有的地方已经焦黑,此时如果不怕烫就可忍受余温,拍掉上面的柴木灰就可以剥开焦皮,露出黄澄澄的瓤儿,香喷喷、甜丝丝的红薯就可以呵着热气吃到嘴里,吃完后同样也是一嘴黑。          

在南方,红薯跟青、白萝卜一样分为白薯和红薯,所谓白薯就是白心的,如果生吃,白薯水分稍多,嚼完后嘴里还有一丝甜味。小时候到乡下,跟玩伴们一般直接把白薯的外皮啃掉后,吃里面白生生的脆瓤,当然如果有小刀削外皮更好。而红薯更宜于熟吃。记得二伯家总会把洗净的红薯放在饭上一起蒸,以补充粮食不足之虞。对于我来说红薯是饭后的佐餐,但对于干农活的堂哥们来说却是米饭不足充饥的粮食。

    在自足自给的农村经济下,红薯还有零食功能。红薯收获后,奶奶会把小一点的红薯洗净,切成薄片在太阳下晒成红薯干,或是把煮熟的红薯泥摊成一方形的小薄块,在簸箕上晒干,再放入沸油炸至金黄后,便点石成金、油炸红薯块就可登堂入室成为春节过年时、能够探亲访友的点心。当然这些零食,嚼起来有点费腮帮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是人们仅有的能够拿得出手的礼物。

    红薯对农家来说一身是宝。红薯易种,春天,农人们直接把红薯藤插在地里,一场雨水就能生根发芽、匍匐一片绿色延伸向远方。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里,淡红色或紫红色的状似牵牛花的花朵便会在一片片绿叶中伸出头来,一阵风拂过,仿佛在向人们招手,乡村的风光平凡而美丽。红薯藤、叶是养猪的饲料,老家亲戚把红薯藤加上菜叶子之类剁碎后煮成一桶饲料喂猪,而养猪是当初村民一大经济来源。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又有了红薯叶,不注意还以为是空心菜叶,仔细一看却是“茎相”径庭,店家告知是红薯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的猪食走上了人们的餐桌成为绿色食品,这在当年谁又能想到呢?

红薯是人们青黄不接、灾荒年间的救命的口粮,但有时候红薯也难以为继。大跃进时期,我那从未谋面的爷爷就是观音土下的饿殍。那时如果有口红薯也就能挺过来了,奶奶生前曾遗憾地说过。

据说,红薯南美传入欧洲。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广东和福建。此后,红薯遍布我国,成为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物种,这直接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以至于康熙年间,人口突破一亿后又突破三亿。人口的增加与引进了红薯、土豆等经济作物有密切的关系,否则原来的土地难以承担大量的人口红薯还有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现代医学对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长寿食品"之誉。

现在城里人把红薯当绿色保健食品了,但父亲从来对红薯望而却步,因为打小常以红薯裹腹,他看到红薯胃里就会泛胃酸。吾之蜜糖彼之砒霜,红薯还是那个红薯,但年代变了,可无论怎么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以红薯充饥甚至连红薯都吃不上的年代走过来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