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相华的头像

谭相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9
分享

张骞出西域与石泉蚕桑文化

张骞,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伟大探险家和外交家,他率领使团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加深了中国与东亚大国的联系。长安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大量丝绸从长安出发,运往世界各地,深得波斯、阿拉伯人喜爱。当时的石泉县,蚕桑业非常发达,丝绸制造技艺精湛,丝绸品质优良,因此成为张骞选择丝绸出口的重要发源地。

石泉蚕桑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与西域地区的商贸交流。通过丝绸之路,石泉县的丝绸得以远销西域地区,丝绸与其他商品的交换也加深了两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使得石泉县与西域地区的联系更为紧密,开辟了更多商业机会,并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张骞出使西域与石泉蚕桑文化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张骞的推动为石泉蚕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石泉蚕桑文化的繁荣也助力了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和推动中国与西域的交流。这一历史事件不仅丰富了世界丝绸文化的交流,也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4年12月,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几位农民在河水中淘金时,在沙坑里发现了一枚几乎和真蚕同样大小的鎏金铜蚕。这件铜蚕通体长5.6厘米,上身略微弯曲,头部微微上扬,就像正要吐丝的样子。该农民就把这枚铜蚕捐给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贺达炘介绍说,根据遗址出土的其他物品,可以确认这件鎏金铜蚕是汉代的一件重要历史文物。鎏金铜蚕的发现见证了当时丝织业在陕南石泉非常普遍,是当时丝绸之路上丝织品贸易的物证。

鎏金铜蚕,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文化遗产,它们曾陪伴古人度过岁月的沉淀,见证了石泉县的历史。鎏金铜蚕被发掘出土,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示给世人。

具有历史与文化的厚重内涵。石泉县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独特资源的价值,并将其作为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年来,石泉县旅游业以鎏金铜蚕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游客可以参观鎏金铜蚕出产地,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参观鎏金铜蚕艺术展览,欣赏这些艺术品的细腻与美丽。旅游景点也因鎏金铜蚕的发掘而焕发出新的魅力。游客们可以来到石泉县的金蚕小镇,亲身感受古代文明与现代艺术的交融。同时,石泉县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例如鎏金铜蚕文化节,蚕丝深加工,去蚕桑采摘园摘桑果,体验养蚕全过程,品尝桑叶茶、桑叶饼、桑葚酒等,这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鎏金铜蚕的出土不仅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加强了石泉县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尊崇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通过各种途径来弘扬和传承相关的文化。年轻一代也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传统文化的瑰宝,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

石泉县出土的鎏金铜蚕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它们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带动了石泉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石泉县的池河镇,一个素有金蚕之乡美誉的地方,这里的金蚕文化掀起了乡村振兴的浪潮,带动了县域经济的腾飞。从八十年代开始,石泉县始终致力于保护与传承金蚕文化,让这个古老而珍贵的传统艺术在现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石泉按照“文化引领、融合发展”的思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契机,深入挖掘弘扬“鎏金铜蚕”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金蚕之乡、丝路之源”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地域“富硒”禀赋资源,着力打造系列蚕桑富硒特色产品,加快蚕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步伐。该县在池河镇明星村打造“万亩桑海”,建成“摘桑—饲蚕—织茧—缫丝—丝品”一条龙体验基地,池河镇也被命名为陕西旅游特色名镇,五爱村被命名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目前,石泉县有80个蚕桑强村、5000户生产大户,强村、大户养蚕量占全县养蚕总量的60%以上。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全县发展出蚕种场、茧丝绸加工及副产品开发企业12家、蚕桑龙头企业4家。在龙头企业、养蚕强村带动下,石泉现有桑园面积4600多公顷,年养蚕量8万张,形成了制种、养蚕、缫丝、织绸、制衣、副产品开发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农民蚕桑产业综合收入达4亿元,规模以上丝绸工业产值12亿元,石泉县也成为陕西的蚕桑大县。

石泉蚕文化对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它不仅注入了产业资源,激发了农民的创业创新活力,而且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文化遗产。通过充分发挥石泉蚕文化的优势,石泉县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提高了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石泉的蚕桑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为石泉的乡村经济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发展蚕桑产业,石泉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