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相华的头像

谭相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2
分享

骑行灵关峡

早晨,白雾弥漫在峡谷的山壁上。我和骑友着骑着摩托车从太白县沿着蜿蜒的山路向西南方向行进,下至凤县灵官峡隧道口,左拐进入峡谷,行驶不长距离便到达景区。这时正值中午,虽已立秋,天气还是十分的炎热,山谷中嘉陵江悠悠地流淌着。东面的山更是雄奇,将阳光挡得死死的,站在它的对面,凌江而立,更加惊奇山的高大,峡谷窄处只有十余米,“险、奇、秀”之感油然而生。

宝成铁路文化体验园,便藏在这山的崖壁之中。举目望去,“靈官峡”三个大字被镌刻与石崖之上,那字,雄浑古朴、遒劲有力,与当前景致相得益彰。下面刻着的是杜鹏程的名作《夜走灵官峡》的文字和巨幅浮雕。见此,我不禁心中一动,灵官峡,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啊!它将我的思绪带回了过去的岁月,早在学生时代就在课文中学过作家杜鹏程写的短篇小说《夜走灵官峡》,从此灵官峡连同小说中的故事就一起留在了记忆之中。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凤县,但是知道灵官峡,修建宝成铁路,那是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伟大工程,而杜鹏程笔下的灵官峡风雪之夜,不知给多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已经成了旅游胜地,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张旅游的名片,有不少人是抱着亲眼来看看这个地方的想法而来的,给凤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效益。

远看嘉陵江从秦岭山中流出,无数细小的支流淌过时光的弧线,不断汇集、漫游,绕着高愈千仞的灵官峡,冲撞着石崖对峙的峡谷,从最窄处只有十余米的峡口奔流。那含蓄、清澈的江水仿佛悠远的梦境,日夜不懈地往下游流去,为了在重庆朝天码头汇入长江浩瀚的怀抱,江水就像流浪的孩子要去远方找寻自己的娘亲,那种按捺不住的欣喜与渴望,在灵官峡曲折迂回的峡谷中漾起浅浅涟漪,波纹间露出的笑意温婉、热情、无拘无束。

就这样带着梦和影子独自远行,恍惚间就和灵官峡的盛夏相遇。莽莽苍苍的山峦,望不到头的绿色,让人的眼睛明亮起来,心胸豁达起来。接天连地的绿色从灵官峡狭长的天际一泻而下,一阵劲风吹来,山峦就像脉冲波一样颤过,荡漾出一道道绿色的波纹。一些贴着悬崖生长的野花,迎着风,仰张着卑微的头颅,绽放出生命的傲骨,那一生的孤独与繁盛,能为谁守望到老?

穿山而行的铁路隐藏在绿色的大山之中,偶尔有火车经过,也是从这个洞子出来,又从那个洞子进去,蠕动的车身忽隐忽现,却不见火车的首尾。嘉陵江默然不语,静谧的波光闪过火车急促的影子,刹那间消失在满眼的翠色中,只有火车的嘶鸣,像拖着长尾巴的哨音,划过空旷的山谷,惊得几只鸟儿扑棱棱飞起,又不知道落向哪里。

1981年,因遭遇特大洪灾,灵官峡段铁路被冲毁,宝成线被迫改线。近年来,为弘扬当年铁路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精神,当地利用废弃的隧道路线,建成了集工业遗址、铁路文化、自然风光体验于一体的灵官峡景区。走进隧道,一股清凉扑面而来透心的凉意通过五脏六腑,隧道灯光明丽,洞内一幅幅修筑宝成铁路的历史画卷与周围优美风景浑然一体。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隧道内当年建设者们工作的声光电影,那一幅幅雕像、以及当年修建宝成铁路的艰辛历程展现在眼前,也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

走出隧道,看着嘉陵江上游的峡谷群,我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白在著名诗篇《蜀道难》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想到了古人艰辛而巧夺天工修建的古栈道。据有关资料,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凤县;想到了宝成铁路,以及凤县人民为修宝成铁路艰苦卓绝的重大贡献。“把意志煅成钢钎,把建设的豪情点燃。开山,把阳光引进隧道,桥梁,把彩虹挂在山间。为了祖国的荣耀,用汗水,把千年蜀道,写进历史的长卷。”这是无数能建设者们 “开山之梦”的开篇词。在这豪情万丈、铿锵有力的话语后边有着多少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

灵官峡,宝成线,天堑上造就的通途,真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骑行灵关峡,我不断发现新的景色。有时,我会看到一片片翠绿的竹林,竹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有时,我会看到一片片金黄的稻田,稻穗随风摇曳,仿佛在向我招手。有时,我会看到一片片五彩斑斓的花海,花香扑鼻,让人感到心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