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晓晖的头像

田晓晖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9
分享

小屋

周末,忽然翻出20年前住过的小屋的照片,就忆起往事,深夜里愈加清晰了。

小屋的位置,在一栋建于80年代楼宇,第四层的一个角落里,面积不到20平方米,但有一个很大的窗户,可以眺望远处的景致,彩虹桥、延安革命纪念馆,视线沿着延河逆流北上,隐约会看到延安大学、卷烟厂、兰家坪。屋子在走廊的尽头,鲜有人经过,唯一的邻居,是一位高中生,夜里10点钟,会听见下了晚自习,开门闭门的哐当声,其它的时间里,就是清静寂寥了,这倒是读书的好去处。记得那年夏天,参加自学考试,下班后,拿着几本大学英语书,在小屋里琢磨着翻看,困了,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风景,屋本是不热的,但是推开窗门,清爽的山风就迎着面颊扑来,带着泥土的芬芳,还有河水散出的新鲜。傍晚的景色倒是迷人的,日头落在远处的山梁,散出的朱红色就会闯进来,把白色的墙面染出堂皇,如贴了一层夺目的壁纸,正应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韵味,于是,就在这换装的屋里摩挲着书本封面,心底估算着今天读了几页书,明天又该到第几个章节了。赐的余晖只像山野间遇见的稀罕物,倏地隐入林中,需赶几步才能发现,那只有待明日了。街边的路灯、城内民屋的夜灯,还有散落在山坡上窑洞中闪出的昏黄灯光,这个时候,会零零散散地点起来,如夜空中的星星一样,亮晶晶地,但它们是不眨眼的,总是在睁着,盯着你说,该休息了,明天接着读吧。

小屋是从单位里借来结婚用的。秋天里,摆了一张床,一桌、一椅,一件始终也散不尽刺鼻气味的衣柜,就把喜事办了。厨具是没法置办的,屋太小,没空地去摆放,父母家离得不远,此事就作罢了。后来,买来一台电锅,妻竟然可以做出油泼扯面,这倒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只是门前电闸总是出故障,需经常踩着木椅,小心地去换保险丝。夜里除了读书,就是打开一台小收音机,聆听广播,记得是德声牌的,曾给厂家写了一封信寄去,大抵是建议他们免费给西藏的官兵送几台收音机的事,有一次,翻阅《读者》杂志,竟然真的在广告页面上看到了高原官兵收听广播的图片。有趣的事情忽然记起了,冬天,从熟识的书屋淘来一部线装本,清代的医学书籍,书页泛黄,边角是脆的,已是不允许翻动的,我正儿八经地备好笔记本,墨水钢笔,大有挽救古籍的凌云壮志,妻看到了,淡淡地告诉我,别把笔记本浪费了。书中的文字,许多是不认识的,虽然读高中的时候,还是喜欢影印版文言文的,可是,抄写了几页后,担心写错字,这件事就惶惶划上了句号,那本书,最后也送了人,成为一件笑谈。

在这间小屋里住了三年,遵循父亲的家训,勤俭持家,有了些许积蓄,就搬迁到现在的居所,一百多平米的新居,比起刚成家时困难岁月,自是好了许多。偶尔牵线说媒,总会把小屋提起,旦旦提及,婚姻不是找房子,是寻伴侣,人要放在第一位,数年来,只有一位女方的父亲赞同我的想法,后来了解到,他是榆林某县大户人家之后,家族里是出了些近代史上有名望将军的。初中时,随父亲探望家乡的亲人,偶然听见爷爷,缓缓对父亲认真地说,该买的买,不该花的就不要花了。爷爷走了以后,父亲常常提起,那年,他考入西安统计学校,家里是卖了一头猪,才凑足学费的,到了寒暑假,为了补充生活费不得不去打工的事情来。我又想起,孩子在北京大学读书,每个月的生活费只给2千元,可是,他还是在节省的去用。

是啊,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只要去奋斗,生活是总会改变的,可是,不愿吃苦的人,是谈不出未来的,既使生活改变了,还是不能忘掉过去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