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山流云的头像

高山流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10
分享

麦收之后


农村广阔的田野,前几天还是一片片成熟待收割的小麦,转眼之间,空旷的田野已是齐刷刷的麦茬,人们收获了一个夏季的麦收,再次播下了夏天里的希望。

麦收之后,庄户人家收获了一份喜悦,与此同时还收获了一份汗水的结晶。麦收之后外出打工的人们再别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打工路。十年磨一剑,高考见分晓。冲刺今年高考的学子们,向家长、向学校、向社会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期待金榜题名,迈入大学之门,继续自己的学业,再创辉煌人生。

曾经的麦收之后,人们踊跃交售爱国粮。爱国粮对现在的人来讲是个陌生词,对当时那个年代过来人来说就是向国家交公粮,国发规定农民种地纳粮天经地义。麦收结束后,人们把晒干扬净的小麦卖给国家,这是种田人义不容辞的义务。麦收后每天都有向收粮站送粮的农户,地方政府规定时间日期,各村依次交售爱国粮。

刚刚解决温饱的人们,麦收后还没有过多的粮食向国家交售,那时亩产量也不高,人们不忘初心,为国家利益所想,为部分受灾地区的人们所及,交售爱国粮也体现了种地人的一份爱心。还有少部分人交售爱国粮也是违心的,有的农户粮食本来就收的少,交售公粮后家里的粮食所剩无几,这也是他们勉强交售爱国粮的根本所在。这是大势所趋,少数人岂能扭转乾坤。

记得有一年自己家的麦苗受冻害,春天只能把受冻害的小麦翻种别的农作物,小麦亩数减少,麦收后小麦比其他农户减少,爱国粮还得交售,家里所剩粮食很少了,只好借资从市场上买了部分小麦,弥补歉收的小麦口粮资源。家里六口人,小麦家存数量解决不了一年的生活需求,年迈的父母陪我们吃了几个月的粗粮。现在人们生活还愿意适当添加一点粗粮,可在二十年前人们对于粗粮并不青睐,再食粗粮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旧岁月。

改革开放后,国家为农民减免了农业税,麦收后不再让农民交售公粮了,每年农民都会领到上级政府补发的小麦种植补贴款,国家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小麦,惠民政策心系祖辈的种田人。现在麦收后,农民家里不再存放小麦了,一是让馒头房给存放,随消费而消费。二是将收下的小麦统统卖给国家。小麦价格连年提高,让农民吃了定心丸,政府鼓励人们科学种田,争创更大的土地效益,大家齐心协力奔小康。

麦收后还有小时候的记忆。过去的人们期待一年一度的麦收到来,没有解决温饱的人们期盼麦收后能吃上一顿饺子,蒸一锅白面馒头改善一家人的伙食。麦收后人们走亲访友乃是当时的一大传承。端午节、五月十三、六月六、六月二十四关老爷生日等当地节日,给麦收后的人们带来一个收获后的充实和喜悦。家父一生广交朋友,麦收后总要把他的那些朋友请到家来招待一番,大家相聚在一起,喝杯当地小烧,借酒谈心,增进相互的感情。母亲炒几个小菜,家里养着几只下蛋的母鸡,鸡蛋是现成的,炒菜当然离不开鸡蛋。酒席桌上我也为客人斟杯小酒,沏壶香茶,来讨好客人的赞许。

过去麦收后,当地有老闺女走娘家祭祖的习俗。母亲总是蒸上一锅馒头和糖包子,还有用韭菜、茴香、南瓜做菜馅的大包子,用粗布包好拎着,我也趁机随母亲去姥姥家。还有姨妈家、姑妈家、等亲戚家必须挨个儿去,我一直跟了母亲好多年,后来我大一点儿也就不再随母亲麦收后走亲戚了。那时家里也有不少来我们家的亲戚,免不了父母招待一番。事过多年已经成为麦收后的记忆了。父母已故几十年,我也到了老年,原来麦收后的传统习俗已经没有了,人们一切向“钱”看,亲情、友情越来越淡薄了。

现在的麦收之后与曾经的麦收之后有着鲜明的对比,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一切都在变。人们的生活由饥饿到温饱再到富裕,直到小康社会的实现。建国七十周年的中国,到建国八十周年的中国,再到建国八十周年的中国,建国九十到一百周年的中国,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之强国,虽然我们这代人看不到了,我们要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那时候的麦收之后将是有时什么样子呢?

2019.06.0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