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山流云的头像

高山流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08
分享

衣着装扮七彩生活

——衣食住行看人们着装变化(三)

郑书元

家里闲置一台旧缝纫机,那是改革开放后家里添置的“三转一响”家具,三十五年过去了,总舍不得将其当废旧物品卖掉,让它默默地守候在家里。缝纫机见证了农家衣食住行的新变化,衣着装扮农家人的生活。缝纫机还见证了人们由饥饿走向温饱,再由温饱走向富裕的经历。沧桑岁月,似水流年。那时缝纫机出现在农家,意味着手工制作衣着的结束。数年后家庭缝纫用不上派场了,人们可以随时去服装厂去选购自己称心如意的时装,缝纫机完成了它的使命,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

我和乡下孩子一样,从小穿娘做的粗布衣服长大,记忆中家里的的那辆旧纺车,记载着娘的纺织岁月里,娘用她纺出来的棉线,精心织出来的棉布,满足了一家人的穿戴。自己最盼望的是过年,新年新衣裳,那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大年夜娘给换上新衣服,舍不得脱下新衣便和衣而卧,大年初一穿着新衣服出现在孩子们中间,心里是那样的兴奋和惬意。

结婚前娘给我们做的新被褥,还有给未婚妻的彩礼布料,都是她手织成的棉布。结婚时穿的衣服也是娘在煤油灯精心做出来的。参加工作前自己没有穿一双新皮鞋,没有穿一件绒衣绒裤。那个年代的农家人几乎全是粗布着装,与都市人的穿着形成鲜明的对比。国家发放布票券的年代,农家人持补票券可到商店,选购纺织厂家生产的新式布料做着装,至此细布料逐渐取代了传统自织的棉布。

家里自有了缝纫机,代替了娘手工缝制衣着的传统模式,那时娘年龄大了,眼睛也花了,不能再为我们的穿戴而操劳了。娘年轻时是纺织能手,还是村里缝制着装的巧将,凡是嫁娶的人家都请娘去做新嫁妆,娘做的嫁妆精密细致,穿在身上合体舒服,新嫁妆诠释娘精工细致的精湛手工技术,也是为一对新人装扮幸福生活的开启。缝纫机真的让辛劳娘下岗了,做了一辈子针线活的她也清闲了。

流行时装彰显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六十年代流行绿色服饰,七十年代的灰色服装,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出现在影幕上,服装潮开始兴起。国防服、中山装、西服、喇叭裤、夹克服,迷彩装… …让消费者不断随服饰潮而变化和升级。变化最大的还是女孩一族的新潮时装,颜色多彩,款式逐步西方化,服饰点缀人们的美好生活,服饰展露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一次穿西装是在九十年代,我平时喜欢卡克服饰,不青睐西服着装,为了随潮流也想穿西服风光一下。在滨州市委的舅兄送我一身做西装的毛料,在当地一家服装加工厂制做了一套西装,由于平时穿惯了普通服饰,穿在身上的西装就感觉不得体,让人拘束,穿了不长时间就送人了。人靠衣着马配鞍,这话在自己身上得不到体现。衣着装扮彩色生活,诠释人们的价值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不是外表的美,而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时装潮式不去崇拜罢了。

我和妻子结婚的年代,是所谓的移风易俗喜事新办的文革期,新娘无婚纱,新郎无礼服,新人也没骑马没坐轿,一辆自行车把未婚妻娶回家入了洞房,一生遗憾的是连一张结婚照都没有拍。现在的年轻人结婚追求的是潮流时尚,数十万元的彩礼,房子车子,典雅的喜庆婚礼,跨国蜜月游还是让人羡慕,让更多的年轻人效法追崇。回首过去,四十多年来我与妻子不离不弃,风雨同舟,一路走来,为了这个普通的家,她付出的太多太多。为了弥补做丈夫的欠缺,一年四季都带老伴去都市服装商城挑选流行的时装,将她装扮一番,做一名弄潮儿,身着时髦着装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到婚纱摄影部补一张结婚照是我们晚年的愿望。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一周年,国泰民安,和谐社会,小康生活,从城乡人的衣食住行看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展现祖国的繁荣富强,看改革开放后的辉煌成就,中国梦即将成为现实。人们的着装结束了粗布年代,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服饰也在不断变化。从一个农家人的衣着变化,纵观城乡人的服饰潮,时代的服装流行大趋势,追随时装的弄潮儿族,四季新潮时装点缀着人们的七彩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