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桃乡书生的头像

桃乡书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20
分享

空杏寺村好风景


 

这个暑期溽暑难耐,距离开学还尚有些时日,如何排遣内心的烦躁和身体的灼热之痛呢?

一个念头倏然闪过,空杏寺?对!何不前往那里寻找一丝清净和凉意呢?

车子沿潮汶公路疾驶,道路宽阔笔直,两侧植被茂盛,绿树成荫,鲜花热烈盛开。这条路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沿着她走到尽头,就能直达生养我的家乡了。

记得十几年前,同样是一个暑假,上高中的儿子想念姥爷和姥姥,执拗着要回老家看看,想到我们三人光车票就得几十块钱,一向节俭的妻子(我曾戏称她是个贫穷善良的女人)对儿子和我说道:回家可以,但是得骑自行车回去,要不就不走!听到这话儿子和我无奈地只能点头同意。

我们三人轮换着骑着两辆自行车,那时潮汶公路刚刚开始道路硬化施工,道路崎岖不平,上坡下坎,颠簸难走,要么我驮着妻子一会儿,要么儿子驮着一会儿,艰难的行走在通往遥远故乡的山路上。

在一个叫柏树口子的山坡下,我们下车,弓着腰、撅着腚,推着自行车爬行。此时,一辆面包车呼啸而过,扬起一路尘土,在不远处急速停了下来,传来阵阵刺耳的刹车声。我本能的看了这辆车,只见从车上下来一个人,正面带微笑地向我们走来,走近一看,是我从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几番寒暄后,他诧异的问我这是干什么去?我说儿子想家了,回家看看。听到这话,他吃惊道:哎呀!我的老师呀!这么远的路程,回家得累个样子,赶快坐我的车吧!我的公路指挥部也设在咱们老家。他一挥手,车上司机下来,掀开后备箱,将我们的两辆自行车搬上面包车,上车不久,我们三人脸上的汗水渐渐消失,留下道道滴过的痕迹。每每想起那段旧事,既欣喜又心酸,总有一种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

行驶大约半个多小时,便来到群山环绕的空杏寺村,这里阴翳蔽日,山幽林密,鸟雀欢唱,繁花似锦,山泉石流,淙淙作响。实为参禅悟道之佳境, 避暑休闲之胜地。且三面环山,只有西向有一缺口,与外界相连。村北有一山门,墙体斑驳,铺石光滑。足见昔日顶礼膜拜者之繁盛,车马络绎者之接踵。上方有砖刻立于其上,刻有“空杏寺”三字,字体遒劲有力,老道深厚。

门左有一石碑矗立,碑身沧桑,弹孔遍布,乃日军侵华时,误以为站立之人,遂开枪射击,火光四射,石屑迸裂,走进方知上当受骗。1938年初,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在此成立,从此,点燃了泰西地区熊熊的抗日烈火。

顺山门直行,进入几乎颓废的偌大寺院。松柏粗壮,虽经战火兵燹洗礼,依然挺拔昂扬,努力向上。相传该寺始建于初唐,当时名叫“涌泉寺。”后唐时,有一纳子来居于此,植杏一株于中庭,杏熟而核自落还复合之,颗颗圆成因名“空杏寺。”里面几块石碑孤独地守护着寺院的过往,见证着曾经的兴衰更替,季节变换,芸芸众生,世间万象。风雨侵蚀,日月磨洗,剥落的像一位残年风烛的耄耋老人,茕茕孑立 ,一如既往的在岁月的风口守望着。

众碑碣中,以“皇赐涌泉寺圣旨碑”最为珍贵。碑文篆楷相间,字迹遒劲秀丽,记载了成吉思汗、月古台、薛禅、完者、曲律五位皇帝赐建古寺的圣旨全文。书法之功力、雕刻之精湛,足以令人拍手叫绝。

步出山门,拾级而下,不远处有一古井,井沿巨垒砌,绳索磨砺出的道道勒痕像岁月留下的伤疤,难以弥合。恰遇一中年妇女,手提水桶,前来汲水,娴熟的在井旁的辘轳铁钩上挂上水桶,辘轳飞速旋转而下,然后摇动木柄,不一会儿,满满一桶水被提了上来,她热情的看了我一眼说道:一看你就是外村人,尝尝俺这里的水吧!盛情难却,我撸起袖子,掬一捧水咕咚而进,顿觉井水甘冽,清凉入口,直达肺腑,难怪该村被誉为“长寿之村”呢!

井旁古树下,一小脚老妇悠闲地纳凉,见其慈眉善目,面容和善,精神爽朗,我主动上前搭讪“大娘 !您高寿?”老人有些耳背,连问了好几遍才听清我的问话,便很有礼貌的回答道“他大哥,俺今年九十三了!当年日本人兴时的时候,别说吃饭了,连个囫囵觉都睡不安稳,天天担惊受怕的,日本人一来,吓得全村人都往山里跑!要不是赶上这个社会,我这把老骨头,早就烂成泥巴啦!”话间,一脸的幸福与自豪!

夕阳落山,我便开始回程,路上,我将车子音响的音量调大,跟着节拍唱起了那首《桃源美景醉》的歌曲,内心的烦躁与酷暑随之尽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