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桃乡书生的头像

桃乡书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13
分享

深山藏古寺

深山藏古寺

石佛寺就隐藏在崇山峻岭,云深林密处。

舍车而行,须经过一大片树林。林中植以松柏、刺槐、杂以乱木。粗者合抱,细如碗口。遮天盖地,难见天日。幽深清净,几无杂音。置身其中,遂生远离尘嚣,遯世无闷之心境。

穿越树林,眼前豁然开朗。远眺群山环绕,蜿蜒起伏,昂然屹立,腾空欲飞。近观负峦临溪,俊俏挺拔,钟灵毓秀,势若屏障。

山风微送,各色花香杂糅其中,袭人裾裾。呼之入鼻,顿觉神清气爽。山上怪石林立,形态各具。或如骏马奔驰,或如卧牛噬草。或如雄鹰展翅,或如仙人跽坐。姿态万千,难名其妙。

沿山间石径徐行,草木蕃秀,乱花迷眼,鸟声啁啾,流水叮咚。山泉顺沟涧流过,在日光映照下,波光粼粼,跃动着耀眼光芒,恍若绿色锦缎上点缀的一道道银色佩饰,美丽迷人。

行约三四里,一大山横亘眼前,巍峨挺拔,难以攀越。环视四周,睹见一小道顺沟底绵延南向。于是越谷壑,攀巉岩,跨清溪,登冈峦。荆棘扯衣,粉蝶逐香。磐石如砥,静卧其上,睹白云朵朵,思往事之悠悠;碧草如茵,徜徉其中,闻布谷声声,念时空之漫漫。人乃自然造化之产物,立于天地之间若蜉蝣之寄存,与茫茫宇宙和有限时空相较,只不过匆匆一瞬而已!

蓦然。眼前一亮,一道山溪白练般铺展而来,自罅隙石缝中汩汩而出,涓涓细流,叮叮淙淙,欢快奔跃,股股清泉,或缓泻而下,或击石飞溅。荇藻透绿,绿如翠玉。锦麟翔游,如若悬空。

绕过一道山岗,一处破败房舍显现眼前。山岗高处,有摩崖石刻一方,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字迹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西南墙角处,有石井一眼,井甃皆用条石砌成。以器汲之,清冽可鉴,掬之入口,甘甜透凉,顿觉一丝凉意直沁肺腑,流布周身。

正门坐北面南,早已坍塌。院墙用方石垒就,棱角分明,凿痕历历。 院中有石碑两通,左侧为大明弘历十年所立,上刻“重修石佛寺记”六个大字,继而详细记叙了立碑经过及颂扬捐款功德云云。字体为小楷,工致有力,字角分明。

右侧石碑为大清光绪二十年所立。有碑帽荫护,碑文及内容与前者大同小异,只是相较而言,碑文字体更胜一筹,书法及刻工非同一般罢了。

佛殿巨石横梁上,凸起四块打磨过的椭圆形石块,大过巴掌,上刻“阿弥陀佛”四字,虽历经风雨侵蚀,仍遒劲挺拔,入石三分。

与殿门正对,三尊石刻佛像赫然在目。中为接引佛,法相庄严,袈裟得体,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手掌交叠向上,手指纹理清晰,指甲了然可辨,肌体饱满圆润,筋脉突凸,极富张力,一如生者鲜活。

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双掌合十,分立左右。三尊佛像均于天然巨石上凿就,线条精美,技艺精湛,堪为奇迹。既出于匠心独运,有不落斧凿之工。令人惋惜的是,佛像面部均损毁严重,甚憾甚憾!

东面石墙上方,有一壁龛,可与狭长山洞相通,想必定为当时的“藏经洞”。

料想起初建寺造佛着,怀着怎样的虔诚之心凝心聚力,盰食宵衣,专注专力于此项功德大业?

穿越时空,耳旁仿佛想起钢钎在岩石上的阵阵撞击声,还有此起彼伏的嘹亮的劳动号子。眼前浮现出莘莘善男信女,接踵而至,顶礼膜拜。祈求平安如意,康宁顺遂,消灾祛祸,福佑子孙。青灯下,古佛旁,那些僧众们手捧经卷,晿经打坐的场景。

梵音阵阵,如在耳畔吟诵。香雾袅袅,犹在眼前升腾。

听闻先辈们代代口耳相传说:起先寺院香火鼎盛,香客众多。后来几经战乱和洗劫,便日渐颓败荒废。有一僧尼遂发善心修复,一次下山化缘晚归,正遇一野狼寻食于此,终力不能搏,被狼所啃咬吞噬,实在可悲!

寺东有房舍十数间,为近代构筑。1938年1月,日寇铁蹄踏入桃乡大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泰西抗敌自卫团的战士们曾以此为掩护,出奇制胜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为新中国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