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花正红,五月的叶正茂,五月的天气暖,五一假期好采风。
五月一日上午,文友谢祥中打来电话,说是诗协理事、书法家邓战胜邀请我们去他老家水洞底镇云华村采风。我听到甚喜,但是没有马上回复他,说晚上给他准确的信息。因为我想趁五一放假,也带老婆出去玩一天。我问老婆,明天有空吗?能否抽出时间和我去玩一天。老婆每天带孙子,很辛苦。五一放假,也想挤点时间陪我轻松一下。在征得了儿媳的同意之后,高兴地说明天陪我玩。晚上,我告诉谢祥中,要他联系邓战胜。
五月二日早上八点,谢祥中来电,告诉我,车已经在我家前面凤阳街的公路上等我。我和老婆赶紧收拾了一下,下楼上车。汽车朝着云华村驶去。一路七弯八拐,用了三十多分钟时间,终于来到了水洞底镇云华村邓府。这里三面环山,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搭车时的不适,马上一扫而光,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我们下车,邓战胜先生走上前来热情迎接。寒暄几句后,战胜先生从车尾箱拿出两幅亲笔书写的横幅,一幅是:云华欢迎您;还有一副写着:一路生花。书法铁钩银划笔力遒劲,彰显了书法大师的扎实功底。我们一起合影留念。然后,在邓家的花圃前绿树下,男男女女,合照的,独照的,拍视频的,人们摆着最漂亮的姿势,露出最灿烂的笑容,展示着最美的风采。忙了将近个把小时,拍照活动暂时告一段落。
然后,邓先生就热情地介绍起自己家乡的特点和自家屋前的得意景点。
这个地方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山清水秀。青山逶迤,一片青翠。茂林修竹,将青山装扮得秀气迷人。这里一年四季绿水长流,即使干旱的夏秋,绿水从山涧源源不断地流出,滋润着这一方的田土,养育着这一方的村民。说着,邓先生将我们带到坪前,指着左侧的一口水塘说:这口水塘面积不是很大,却有三米多深。使用挖机挖空的,里面养着几百斤大鱼。上面一根水管,接通了从渠道留下来的活水。确实,水面清澈,深不见底。上面的水面蓝中带亮,越往下看,颜色就越显得碧绿凝重,好像一块看不见底面的厚厚的碧蓝色玉石,给人遐思。水塘里,几只鸭子在悠闲地游着,这是它们的天下。鸭子游过来游过去,发现小鱼小虾,宽大的长嘴一吸,鱼虾就进入了他们的喉咙。游累了,玩累了,它们就爬上塘基,眯着眼睛,卧在地上躺着晒太阳。邓先生说,由于是长年活水,这口塘里的鱼,吃起来味道都是甜的,十分鲜美。
接着,邓先生又带我们参观下面的一口大约米多宽,二三米长,一米多深的一眼水池。这眼水池是上面塘里的水,一年四季通过一根管子喷出,水流又在池子的出口流入小溪。水池里面十多条锦鲤,悠闲地游过来又游过去,每一块鳞甲每一尾鳍翅都清清楚楚。鱼鳍缓缓摆动,嘴巴一张一吸,十分雅致,富有诗情画意。我站到池边看向水底,发现有一只小塘鱼(鳖),一动不动地静静地躺在池底,任凭我做手势呼喊,它都赖得理睬。看样子好像在修行,不理尘俗,一心静卧,参悟神机吧。这个水池设计得十分雅致,是邓战胜的弟弟邓建江设计的。邓建江不愧是个奇石底座设计师,设计富有创意。池子周围摆放一些奇石。各种形状各种色彩各种线条的五花八门的奇石,就能让你思绪驰骋想象无限。围在水池周围,与流水相映成趣。在水管的下方,在池面上摆着一块用碗大的竹子编织的竹板,热天躺在上面,听着流水潺潺,听着鱼儿扑水,看着天上的星星,这该是一种什么意境呀?这是一种什么享受呀?城里人,一般的乡里人,绝对想象不到这样的环境带给人的超级享受。邓建江爱好奇石,家里、坪里、池边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奇形怪状的各色石头。屋场坪里的左前方,用竹子和奇石,设计成了一个巧妙地机关。打开水龙头,高一点的丁字形的竹筒里注满了水,随即丁字下面的一竖被压力压下去,流向另外支架上的竹筒嘴里,水注满了,重量偏向竹筒嘴尖,于是水流顺着竹筒嘴尖流到下面栽满花草的石臼里。石臼底部有孔,水流又顺着石臼底部再流向下面的小溪。石臼周围摆满了石英石、画面石等各种造型奇特的石头。这个机关的旁边一个石板桌子,坐凳也是造型怪异的奇石。从这些设计可以看出,邓建江确实挺有艺术头脑,奇思异想,巧夺天工。虽然看似简陋,却能让人想象驰骋,感受这种原始的古朴的自然美。
屋场坪里,一棵高大的樟树,枝繁叶茂,冬天可以挡风,热天可以遮阳,我们在这棵樟树下纷纷合影留念。屋场坪靠近小溪一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有些我不认识的花,通过识花君,也就难不到我。比如:紫薇、合欢花。我认识的有石榴啦、月季啦、薄荷等等。据熟悉花草性质的文友说,屋前屋后栽一些薄荷,可以起到驱蚊子的作用。两个女同胞,折了一些,准备拿回家栽种到花瓶里。
我和祥哥顺着小路上山,准备去采小笋子。路边坑上,刺藤长成了屏障。绿色的藤蔓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朵,喷发出浓郁的芳香。人们常说,家花没有野花香。确实如此。相隔老远,带着甜味的浓浓的香味扑鼻而至,闻着头都有点晕晕的,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十分受用。山路被小草荆棘遮住了,好在鞋底比较厚,我们不管它,对着选定的目标,一路冲过去。树木遮天,鸣声上下,山间显得有些阴森。尽管是白天,光线比起外面,阴暗了许多。山坡上一片竹林,枝干呈现碧绿色,节节向上,凤尾迎风,悠闲地一摇一摆,显得格外的潇洒秀丽。
时临五月,笋已成竹。竹林下面根本没有竹笋了。只有荆棘丛中,这里一根那里一根,参差不齐的长出一些小笋。拔下一根,已经老了。笋子越嫩越好吃,这样的笋子看来不是美味了。既然来到了山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胡乱扯了一把,带下山去。大家看到这些笋子,都说老了。既然拿回来了,女士们也就选择一些嫩一点的,剥下笋壳,大概也能吃上一餐。
时光飞快,已是中午。主人热情招待就餐。柴火饭菜,体现了乡村特色。一个大圆桌,摆满了十几个菜,土鸡土鱼,都是自家产的。酒是人参酒,我不喝酒的,在主人的热情相劝下,也倒了三分之一杯。宾朋满座,欢声笑语。互敬互劝,气氛显得十分的融洽。
酒足饭饱之后,休息了一会,邓战胜先生又带我们来到临近的金泉村。来到书法家肖奇民先生的家中。厅堂里悬挂着肖先生的书法作品,字字力透纸背,笔锋刚劲。肖先生带我们参观了他收获的灰萝卜。一间空房子的地上,堆满了灰萝卜。每个都有几斤重。我记得以前在农村也种过这种灰萝卜,那是做猪食的材料。也有比较穷的人家,拿来当菜吃。我也吃过,味道粉粉的,不太好吃。但是入城之后,再也没有见过灰萝卜了。不想今天又在肖老师家里见到了想都没有想起过的灰萝卜。围绕在灰萝卜能吃不能吃的话题上。肖老师说他是拿来喂猪的。但是女同胞们很好奇,想拿一个回家尝一尝。我老婆立马用地上的菜刀,砍掉灰萝卜的表皮,里面的颜色还是洁白的。她和涟钢诗协的副会长聂良英,一人装了一个。
而后,肖老师带我们参观了金泉村花了几万块钱置办的药材基地。药材基地不足十亩地。参差不齐的长着芍药野人参之类的药草。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开着花。芍药花开胜牡丹,果然不错。红艳艳的芍药花灿烂美丽,在绿色的田野里十分醒目。邓战胜先生的摄影技术高超,又是给这个那个拍照拍视频,一边拍一边讲拍照的技巧。女同胞们最感兴趣的是野菜。大自然不但赋予人间春色,还赏赐了人们美食。对于野菜,女同胞特别敏感,目光也特别敏锐。我们只看到一片绿色,她们却能在这绿色中准确的摄取能吃的野菜。什么茼蒿啦,蒲公英啦,地菜啦等等。不一会每个人的手里就拿不下了,眼睛却还在这里那里搜寻。祥哥开玩笑地说:“鬼子进村啦!”我想,女同胞采风最大的收获就是每人采摘了一大把野菜。
我看着地里的参差不齐药材苗,有些地方的野草都超过了药材苗,大部分药材苗高低不一,明显就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当初村干部为何要发展这个项目呢?既然投入了,为何不好好管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接着,邓先生又带我们参观了他内弟的别墅。这栋别墅据说投入了几百万,建筑都是整体结构。房子不大,却富丽堂皇。特别是后花园,精致而豪华。小桥流水,假山亭台,花草树木,无一不精,无一不奇。专门请了一个工人打理这个花园。据说邓先生的内弟是个医生,在某个开放城市得一家大医院担任主管医生。我是个教师,我想,我就是用几辈子的积蓄,做梦也建不起一栋这样的别墅。人与人的差别,在眼前就显得一清二楚。我虽然也住的是楼房,但是只有几十平米的旧房。每天上下楼梯,我当做是一种锻炼,且乐在其中。由此看来,人与人之间是不能比的。活出自己,活好自己,才是最关键的。
时临日暮,我们结束了这次采风活动。久居斗室,在外面呼吸了清新空气,饱览了山村风光,看到了很多美景,品尝了柴火饭菜,积累了创作素材,真是收获满满,心情特别舒畅。期待下次采风活动快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