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山文客的头像

青山文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01
分享

民间奇俗烧宝塔

在水洞底镇南桥村采风,镇领导和村干部引导我们来到一处排田上。在一块土坪里,矗立着一座用红砖和黑瓦垒成的圆锥形宝塔。宝塔的座基是红砖,塔身是一片片黑瓦垒砌而成。顶尖还装饰了一个圆球般的瓷器塔尖。宝塔的塔身里面是空的,座基开了几道门,用于装填柴草用。整个宝塔除了座基,其他全是黑黝黝的。

我看到过很多宝塔,五层的,七层的,整个塔身全部是石头垒砌的,形式多样。可是像今天看到的瓦塔,还是第一次。村支书告诉我们,这个宝塔是中秋节用来烧火的。中秋晚上,村民们将柴草塞到宝塔里面,塞得满满的。然后村民们敲锣打鼓,长者用火把引燃宝塔里面的柴草。干柴烈火,劈啪作响,浓烟升腾,火越烧越大,慢慢的塔身发红,不久,整个宝塔一片通红。这时,锣鼓越敲越响,村民们放声呐喊、载歌载舞,神情亢奋,激情奔放,围绕宝塔狂欢。年长者,躬身祈祷,祝愿菩萨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生产丰收,人民平安,家畜健壮。祝愿来年红红火火,火烧的越旺,来年的生活越美好,诸事就会越顺畅。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赏月、吃月饼,中秋节还有送瓜、“烧宝塔”等民间习俗,而这所有的习俗都是传统“祭月”古俗的组成部分,“烧宝塔”的习俗流传了2000多年,所谓“烧宝塔”又称“烧瓦塔”。清朝学者梅霜崖的《中秋瓦塔》诗曰:

不须缩版筑崚嶒,一柱擎空七级灯。

铜雀台灰余片片,灵光殿砾积层层。

烛龙鳞甲冲霄动,蛤蚌珠玑拔地升。

士女倾城齐伫望,芳辰皓月景弥增。

由此可见,古人们也很重视烧宝塔的习俗。

烧塔的竞赛形式。在同一场地中,并不只是堆砌一座“宝塔”,有时也会砌上好几座塔,人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使用同等数量的材料,自己搭建塔,这也是中秋节中最喜庆与热闹的“赛烧塔”。而这时的主持人(村中有威望的长者)根据各组烧塔情况决定胜负,而决胜的标准有很多,以两条为准,一是看谁堆的宝塔高,且烧的塔火最大;二是看谁烧的塔砖最红,“以红为度”,并在红火的条件下,以搭建的宝塔坚持的时间越长为胜,持续时间越长越好。

此外,有些村庄会安排四个青年打着清朝保留下来的黄龙旗,六个少年撑起由竹篾编织的宫灯,唱着山歌小调,耍龙灯。而主烧人也开始给“宝塔”添火加料,整座宝塔随火势的蔓延开来,吐出高高的火舌,在火焰正旺时泼入松香粉或者白酒引炎助威,场面壮观,火势愈旺盛气氛愈好。此时,村民们会用小调、山歌庆贺,有时大人也会带着孩子唱上几段。

还有些地方,农历八月十五的清晨,村民们家家户户早早起床,准备好过节所需的鸡、鸭、猪、牛等一应肉类,包括月饼、米果、水果等一应物品。等到明月当空的时候,老老少少就纷纷出门,同时带上一捆稻草或柴火,主烧人还要备上一壶老酸酒或米汤,用于泼向即将点燃的“宝塔”。此外,在烧塔开始前,村民们还会用稻草烧瓦罐,直至烧红,倒入米醋,使醋香味飘溢在村子的空气中,营造喜庆丰收的气氛,表达祈愿丰收的愿望。醋由米酿制而成,以巫术的形式,将醋转化为米,用以象征粮食的大丰收。先民们通过种种方式,使生活中的种种物像,向存在的价值体系靠拢,譬如以醋香替代米香,表现粮食大丰收的风貌。村民们准备好大量燃烧用的稻秆,由村中有威望的长者开始祭拜仪式。祭拜仪式开始后,村民会在垒砌好的塔前搭设一个简易的祭台,摆上柚子、月饼、猪肉等,点上香烛,鸣放鞭炮祭月,祭完塔神后,伴随三声锣鼓敲响,烧塔正式开始。点燃香烛、鸣放鞭炮开始祭月、祭塔神仪式。村民在塔前摆放好盛满一应贡品的简易祭台,祭祀仪式结束后点火开始烧塔。烧塔开始,村民们合力将稻秆引入塔内,加入松香、白酒等引火燃料,力图使火势达到高潮,以祈愿生活红火,事业兴旺。

烧宝塔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烧塔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究竟烧宝塔是什么根源,已无从考究。不管哪种原因,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愿烧宝塔这一民俗文化能流传下去,愿人民得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