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山文客的头像

青山文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05
分享

捉泥鳅

今天打开音乐,一首《捉泥鳅》的儿歌随机播放开了:“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跟着你,跟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听到这首儿歌,儿时捉泥鳅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小时候,家乡的田里到处是泥鳅。只要有水有泥巴的地方,就有泥鳅。我们那里,吃泥鳅的一般都是比较穷的人家,有钱人家吃鱼,是不消于吃泥鳅这样的杂鱼的,更不用说吃黄鳝了。

因为家里比较穷,买不起鱼,哥哥就经常带我到田里去捉泥鳅。冬天天气冷,泥鳅都藏在了很深的泥巴里。要捉泥鳅,必须寻找泥鳅的洞穴。在湿润的泥巴里,发现一个光滑的小洞,用食指探进去,一般四五寸深,就能摸到泥鳅。这时候,双手把泥巴翻开,一条甚至二条泥鳅就被翻了出来。小泥鳅我们是不要的,只要大泥鳅。泥鳅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黑乎乎的,又肥又大。还有一种是金黄的,这种泥鳅很漂亮,但是没有黑泥鳅大。泥鳅被翻了出来,它会逃走。会抓泥鳅的人,用手轻轻一捞,泥鳅就进入了桶里。如果你费力气去抓泥鳅,是根本抓不住的。它会一下子钻出你的手指,滑到了泥巴里。

春耕时,犁耙把田里的泥巴翻开了,泥鳅也被翻出来了。犁田的人如果喜欢吃泥鳅的,一边犁田,腰上挂着个鱼篓,看到大泥鳅就顺手抓入鱼篓,一上午抓一二斤泥鳅是不成问题的。当然,不能耽误功夫,否则会被别人指责的。

插田后,是最好的抓泥鳅的时候。禾田里有脚印氹,泥鳅都在脚印氹里晒太阳。你只要轻轻地走拢去,用手一捧,手心里就会捧上来一条甚至二三条泥鳅来,轻轻地丢到桶子里。提桶子是我的任务,捉泥鳅是哥哥的事情。因为我小,下到田里,裤脚尽管卷得再高,也免不了弄湿裤子。那时候,年头到年尾,就是一条裤子,湿了不但没有裤子换,回家还要挨妈妈一顿骂。并且,我也很难抓到泥鳅。明明用手捧上了一条泥鳅,泥鳅一下子就从手指缝里溜走了。后来大一点,老人告诉我们,泥鳅要诱,黄鳝要恶。就是说,抓泥鳅要顺着泥鳅,不能费力气,一用力,泥鳅就从你的手指间滑出去了。因为泥鳅的身上有一层很滑的保护液。轻轻地捧在手里,泥鳅就会很听话,即使扒弄它,它也不会逃走。而黄鳝很凶猛,抓黄鳝时,食指和中指弯曲,使劲一夹,才能夹住黄鳝。轻轻地去抓,是抓不住黄鳝的。学到这个方法,以后抓泥鳅和黄鳝,真的很有用。不愧是农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中午太阳如火,是抓泥鳅的好时候。太阳把田里的水晒烫了,泥鳅就躲进了脚印氹的深处,这个时候用手一捧,泥鳅就会很听话的躺在掌心里。晚上也是抓泥鳅的好时候。我们那里叫做照泥鳅。背上一背篓松明子,一根长杆上吊着一个铁丝弯成的圆形网钵,网钵里燃烧着呼呼作响的松明子。晚上泥鳅一动也不动,照到哪里有泥鳅,用网子一抄,泥鳅就进入了桶子里。还有一些人用齿耙(大约四五寸长,二三寸高,密密麻麻的焊着一排钢丝钉)抓,看到泥鳅,齿耙砍下去,泥鳅就被夹在齿缝里,当然,泥鳅会被刺伤的。没有齿耙的,就用手捧泥鳅。

有一天中午,我准备到塘里去游泳,经过一个涵洞,听到里面呱呱的响。我赶紧喊来了哥哥,我们把涵洞里的水泼干,抓了好多的泥鳅,还有一条大泥鱼。简直高兴坏了。

儿时捉泥鳅,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尽管我的手笨得很,抓不到很多的泥鳅,但是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忍俊不禁,感觉又回到了童年时候,人也恍惚变得年轻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