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山文客的头像

青山文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04
分享

母亲给我做新鞋

我年少的时候,家里很穷。别说吃不饱,就是穿鞋都成问题。一般人家都是一年一双鞋,穷一点的,即使在冬天也是穿草鞋。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爱吵闹是孩子的天性。每天都是在外面玩耍打架,新年母亲做的新鞋,不到三个月就脚趾头穿了帮。

记得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鞋子在春天就穿烂了,露出脚趾头。下雨天,泥水从破洞里进入,又冷又黏糊,很不好受。这件事被母亲知道了,毫无疑问,挨了一顿骂。骂归骂,母亲决定给我再做一双新鞋。

我们现在买鞋穿很容易,可是那个时候做双鞋可就不容易了。做鞋子一般要经过这几道工序。一是打褙子。就是在天晴的时候,找一块门板,磨一盆浆糊(用米磨成粉,再在锅里烧成浆),找出以前收藏的破布。在门板上刷一层浆糊,粘一层破布,破布上粘一层草纸,再粘二三层破布,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挂到墙上,做鞋子的时候取下来,用剪刀就着鞋样子剪好,然后在柴灰火里煨几个芋头,用煨熟的芋头将剪好的褙子粘好。再用一个大青砖或木墩将毛胚鞋底压紧压平。第三步就是纳鞋底。纳鞋底的线都是粗麻线,粗针,还要借助锥子扎个孔,不然针很难钻过去。第四步是做鞋面子。当家的女人一般都有一个装鞋样的木盒,大大小小的鞋样都齐全。根据脚的大小,再稍作修改,这叫做修样子。鞋子的布面一般都是青色的。老人、女人、有钱人都用细布做鞋子。穷一点的都是粗布做鞋子,能够有双粗布鞋穿,那也是很不错的。鞋面子做好后,就将鞋底与鞋面缝合,这叫做上鞋子。上鞋子是个技术活,要心灵手巧才能将面子与底子上得严丝合缝。技术不好的往往返工。做一双鞋子,往往被针把手扎出血来,这是常事。

小时候不懂事,只知道天天吵闹,哪里知道母亲的艰辛?

我的母亲心灵手巧,鞋子做得很合脚。我们安静的时候,就坐在母亲的旁边,看着母亲一针一线的纳鞋底。农村一般的家庭都有一块夹板,用来夹鞋底。夹板的制作比较简单,由三块木板构成。底部的模板长约一尺二至一尺五寸,立着的两块模板高约二尺五寸,形成一个三角形,中间开一条小口,安装一根横栓。将鞋底加载夹板口子里,将横栓往下面压紧,鞋底就牢牢地夹在夹板口子中。纳鞋底时用针钻扎一个孔,两根针同时操作,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人也轻松一些。为了使麻线紧一点,她往往拿着针钻,用木把把线缠紧,用力绷严实。鞋底很厚(三厘米左右),针很难钻透,纳鞋底的人必须在食指或中指上戴一个针顶。针顶是用铁皮做成的,上面有一个一个小洞,针顶在针顶上,便于费力气而不扎伤手。鞋底纳得紧不紧,看鞋面就清清楚楚。鞋面凹进去针孔的,鞋底就纳得紧实。纳得紧实的鞋子就经穿一些。母亲一针一线认认真真,绷紧线的时候,腮帮都紧绷着,跟着在费劲。看到母亲这种神态,我幼小的心也跟着在使劲。心里想,以后穿上新鞋,一定要爱惜。可是鞋子穿到脚上,和小朋友在一起,又忘记母亲做鞋子的神态与辛苦了。

参加工作后,穿上了健力鞋和皮鞋。但是母亲每年都要给我做两双鞋子,一双单鞋,一双棉鞋。买的鞋子虽然漂亮,但是却远远比不上母亲做的布鞋。母亲做的布鞋,穿在脚上舒服,不会脚臭。现在每到冬天的时候,我再也没有布鞋穿了,我就更加思念我的母亲。母亲为我做布鞋的情景,时常在我的脑海涌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唱出了每个儿女的心里话。确实,世上只有妈妈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