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山文客的头像

青山文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6
分享

那座高高的的井架

在一座黑黑的旧屋旁,一座高高的井架孤独地矗立着,它曾是一个国营煤矿的骄傲与象征,如今却成了废弃与荒凉的代名词。这座井架见证了这个煤矿的兴衰荣辱,也承载了我无数青春的记忆与感慨。

记得那时,这座井架每天都充满活力与生机。每当黎明破晓,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时,工人们便陆续来到井口,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井架滑轮上绞车的钢丝绳在不停地转动,发出“吱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煤矿的繁忙与热闹。那时,我作为一名年轻的煤矿工人,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座井架。每当我看到它那挺拔的身影,心中便油然而生一股豪情,因为自己也在为这片土地的繁荣贡献着力量。

井架下面,便是井口。双排钢轨延伸到千米井下。通过大型绞车的钢丝绳,将一车车矸石和煤炭拉上来。矸石送往矸石山。煤,推进罐笼倒入煤坪。自然,绞车不停地运转,就标志产量升高。每个月,都有放高产的日子。放高产的时候,工区(开始仿照部队建制:一个工区就是一个营。工区下面设几个掘进队,几个采煤队,一个运输队。后来才改为工区)领导亲自下井,亲自入垱头(采煤与掘进的最前沿阵地),身先士卒。那时的煤矿领导可不是说的,一个个都是采煤高手。领导带头,用实际行动指挥,工人们自然格外卖力,一个个争先恐后。平时一个班出20吨煤,放高产起码翻倍,甚至翻双倍。高产胜利了,敲锣打鼓戴红花。下一班的连队也不甘落后,使出浑身之力也要赶上和超过上一班。放高产的日子里,大喇叭响个不停,进行宣传鼓动和表扬。矿领导也专门组织宣传队进行慰问与宣传。那真是红红火火的日子。

后来,我离开了井下,走上了教学岗位。虽然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我的心中却始终牵挂着那座高高的井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回到煤矿,看看那座巍然耸立的井架。看着钢丝绳在滑轮上摩擦发出的“吱吱”声,看着一张张墨黑的煤矿工人的笑脸,我在心里说:我也是个煤矿工人,我也在千米井下奋战过。朋友们,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现在,井架依旧矗立在那里,但煤矿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负债累累,成为了国家的包袱。于是,大部分煤矿宣布破产。井筒进行封闭,机器设备也都被搬走,只剩下孤零零的井架依然坚守在那里,像个孤独的老人,守护着曾经奋斗一辈子的矿井。

煤矿的倒闭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许多工人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了困境。那座高高的井架也成了废弃与荒凉的象征,但它却依然坚韧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无奈。

每当我偶然经过这个地方,看到这座依然矗立在矿井边的井架,心中就有一种酸楚的感觉。我不禁回想起那些曾经在煤矿工作的日子,想起那些与我并肩奋战千米井下的工友们。我们曾经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一起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只剩下这座孤零零的井架在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曾经的繁荣的土地。

这座高高的井架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感的象征。它见证了煤矿的兴衰,也承载了我的青春记忆与感慨。每当我想起它,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与叹息,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或许有一天,这座井架也会倒下,被岁月的风霜侵蚀得面目全非。但在我心中,它将永远矗立着,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会将这段记忆珍藏在心底,用它来激励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往直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