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文化杂记
古代建筑讲究风水,注重住宅坐向,有很多坐向各异是因看风水的缘故。尤其是城区住宅习惯有公巷,就自然而然的演绎成小巷,悠闲淑静的弯曲趣味,深长、深长。
安义老城有几个民宅建筑区,它们因诚而至,因名而集,渐渐地形成了固有特色的小巷。哪些小巷的起名,颇有渊源,一定是有它的特殊性和固有的文化元素。我有兴趣访问了两个有文化韵味的小巷,构起了我深沉的记忆和临景感叹。
一
堂客巷,悠闲宁静的女人天地。老奶奶在巷里聊天,讲贴心话给邻居听,生怕人家没有听懂,反复唠叨;老妈妈在巷里孝敬公婆,细心照顾服侍,生怕人家说闲话,反复做作;小媳妇在巷里助人为乐,扶贫助残,临危救难,生怕人家说长道短,反复演示......,这个堂客巷培育了生长在小巷里的无数老少妇女的孝敬文化和堂客精神。
这个堂客巷座落在向阳社区的密集建筑群里。美观的堂客巷门楼座落在前进路的中段,当你跨进堂客巷内,两边墙上的吊挂鲜花红红绿绿,有漂亮的感觉;有段文字镶在墙上:“小孩子进了堂客巷,好母亲了不起;老人进了堂客巷,好媳妇了不起;男人进了堂客巷,好妻子了不起;女人进了堂客巷,好堂客了不起。”这四句话包含了“男女老少”四种对象,囊括了对巷内老少媳妇即堂客的客观评价和好感。
往里面走,过小弯后瞧前面,似乎有墙到了头,其实没有到头,这就是小巷独有的美妙之景。巷两边的房门有的开有的关,有的人在家,有的人外出,但巷道里白天静悄悄的,晚上深寂寂的。再看前面,到头的巷墙边再有弯曲,过去后又是一洞天,好象有个宽阔的场地。这里有些布置,有“我的家训”,有“堂客巷公约”,有“堂客巷风采”,有“堂客精神”,有“生活援助队”和“文艺慰问队”的图片,还有“堂客巷家书”等等。堂客巷文化元素深深的、浓浓的,刻在了每个在巷女性的心里。她们有做人的坐标,有共守的公约,有柔而刚的堂客精神,即“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自取、勤劳善良、孝老爱亲、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持家有道”,共三十二个字,字字珠玑,亮出了堂客一生的处世、做人、贤惠、厚道的道德规范。
再往前走,,弯曲处还能见到墙,左转后便是行人车的悠闲巷道,幽静雅默的景色。左边有媳妇帮婆婆梳头、洗脚等油画,右边有爱心团队“小身躯大能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其中有“侍奉婆婆如亲娘”、“扶残助残促就业”、“三尺讲台写春秋”、“柔弱肩膀挑重担”、“临危救难显真情”、“退而不休热心人”、“创业育人传家风”等等,将堂客巷的女人英姿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引人留住深刻而贤良的美好记忆。
堂客巷的出口,就在“向阳广场”,也紧靠东门路,并直通幸福路。在这里,虽然没有堂客巷的门楼标记,但堂客巷的巷文化楚楚动人,越想越会觉得意味深长
二
京庄巷,始名军帐巷,位于县城区中心,东临人民路,西靠东门路,两头门楼分别标名。
为什么有两个名字呢?此巷的历史可追朔到三国时期。我似乎想起朋友讲过,一千八百年前(220----230年)孙权与曹操之战的故事。曹军驻扎在曹操山(至今山名未变),孙军驻扎在凤凰山,并由孙虑统领,为镇军大将军,是孙权的三子。孙虑选择在此荒地山林建军帐,练兵守卫。长期在此驻扎,后帐建筑、冶铁、雕刻、纺织等各种技艺逐渐传开,为后期在凤凰山建孙虑城打下基础(孙虑城已为省级保护文物)。也因为悠久的时间口传,起初的“军帐巷”,慢慢的叫成了近音的“京庄巷”。很多人只记得此地有个京庄巷,却不知惜日的军帐巷,其实就是同一条巷。这里有一条主巷,长800米,宽4米;四条支巷,总长900米,宽3米。
从西靠东门路的京庄巷大门楼往里走,巷内的地下铺满整齐的砖块,两边用长方石块砌成街沿,高处又砌斜向小砖,好漂亮的斜纹景色。虽然巷道有弯曲,但斜纹飘向远方,也是一道风景线。进巷左边墙壁上的模型图,记载了京庄巷的历史。上方有二块黑灰色正方切角的水泥印图,战国时代的人物像。再往前看,沿巷依照古色古香配有各种装饰图案,各类大门、小门都涂上深灰铜色,有简易线条边图,也有家训家规:“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积德行善、孝道为先”,还有“特色糕点”、“奶茶”、“丝绸”等店门横牌。仍是左边的墙上,有古代画配的“东有凤凰展翅,西有台狮流涟,南有魁星点斗,北有九龙奔岗”,将县城四周的标志性景点跃然壁上,越看越会联想、浮想,思绪里大概有个初略棱角,深深的古城印象。
再往前走,快到“军帐巷广场”,即如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可以看到零星的独方柱,沿巷延续至广场中心,那里还有五根底小顶大的小方形灯柱,二米多高,柱四边画有天蓝底的深色藤花,中间加上黑铜色的装璜,似灯柱,又似标杆柱。
宽大凸型的广场里,有小圆形一米高左右的水泥版画廊,标有“军帐巷足迹,前世今缘”,居民“安居乐业、功于军帐”、“激励能人,助民生产”、“初陶工艺,冶炼锻造”、“改良种植,农耕器具,帮扶百姓,发展畜牧”等,如今广场通往支巷的不远处有“京庄社区邻里中心”、“红色驿站”,巷两边有“红心映古巷”、“践行初心,服务为民”的典型人物图配文,及市民各种活动片断图。整个巷内仿古色的水泥瓦、瓦造型和古色图案。既有历史文化的底蕴,又有古文化的细胞,还复活孙虑在此地的丰厚踪迹。如果孙虑有知,再到军帐巷,他决不会感到陌生,而会感到万分愉悦。他会到广场游一游,到店铺里歇一歇,会为“军帐巷”落下激情泪。正如南宋诗人陆游七绝《沈园》中的两句:“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那样。
在东临人民路的出巷门,有个高大雄伟的“军帐巷”门楼,前后左右有六只狮倒挂。这里既有“军帐巷”沉淀的历史文化,又有“京庄巷”的现代文化新迹。如今京庄巷的人文、驿站习习生辉,巷内家训家规深入人心,巷民注重和睦相处,普遍行善孝道。如果有人乐意到巷内走一走,一定会大开眼界,受益菲浅。正如中国电视剧最高“金鹰奖”和最佳编剧“金牛奖”的获得者张芸写的一首浣溪沙.京庄巷:“一抹沉沉旧日烟,今来眼亮别重天。游人赞叹兴油然。 满目灯霓新门市,何曾老巷换新颜。游人欢快送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