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井冈山
知道井冈山的人不少,去过井冈山的人很多,神游井冈山的人美不胜数。我很兴运地游过“五百里井冈山”三次,所到之处都心有灵感,忘情于其中。
我每次去井冈山,都因各种原因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但感觉却似浅非浅,不是为了采摘哪一片绿茵茵的清静,不是为了观看哪红艳艳的杜鹃花,而是仰望革命先辈曾经在这罗霄山脉中段所踏过的山山水水,为革命根据地建立而不惜代价点燃起那燎源的星星之火。
第一次到井冈山,是1966年下半年。我随着串联大军,背着小棉被步行而至的。那时,我们初中生有组织的到莲塘集中,然后分组前行,走最近的路线,早出晚归,每天行60公里左右。到接待站后,立即抡用热水泡脚,消除一天的疲劳。好在吃饭免费,是国务院通知规定。当我们走到井冈山茨坪,已有些寒冷,住在临时搭的工棚里。可能是怕冷的缘故,我头晕睡在工棚床上有半天左右,但渴望革命根据地的好奇心始终不渝。
第二天,我们自由自在地在茨坪小山村悠畅游行。当时的景色仍然是旧村旧貌,没有半点大修大建的痕迹,只有商店和机关是新建的,路是新修的。听说井冈山有大小“五井”,可我们仅靠两只脚到不了这么多地方,仅选择了大小五井西北面的黄洋界保卫战的景点一游。
一到目的地,接待员便指着一幢土黄墙、灰瓦的房屋说,这里就是住着红军的营房。再过去一小段路,就是黄洋界保卫战的哨口,一边是峻峰千仞,一面是深渊万丈,四周群峰起伏。据说这里是江西和湖南两省交界的要冲,哨口往下有一条弯曲小道,离哨口不远处有棵高大繁茂的荷树,是毛主席、朱总司令与战士们从宁冈等地挑粮上山歇息的地方。
而黄洋界保卫战就是在哨口发生的,那是1928年8月30日,湘赣两省敌人纠集四个团的兵力,乘红军主力去湖南桂东未归之际,向井冈山发动“会剿”,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广大老百姓的配合下,凭借黄洋界的天险英勇奋战,顽强抵御,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最后,敌人孤注一掷,再次发起进攻。这时,红军将茨坪留守处的迫击炮和三发炮弹运到阵地上,瞄准对方阵地发射,不料第一发炮弹没有打响,紧接着第二发又哑了,此时红军战士真是心急如焚,正在万分紧时,第三发炮弹正好落在敌军指挥所,打得敌军望风而逃。所以,就有了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的诗:“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第二次到井冈山,是2002年5月。我们去遂川县叩访,顺便往井冈山一游。那时,我们座着小轿车一路在砂路上奔驰。这条路比较陌生,但山间路况良好。虽然山道弯弯,却有绿树环抱,美景伴随,多了几份情趣,也少了许多烦恼。这一路,我们品读着陌生的山区景致,静静地呤听着山里的鸟声,那画卷里我们看见风景里的意蕴,赏到别有味道的韵律。
转了几个弯,就直奔井冈山。由于时间趋紧,我们重点看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个馆的陈列有六大部分,囊括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恢复、斗争的全貌,还有序厅和影视厅。这里可以了解到“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三湾改编”的简单过程,还可以了解到毛主席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八项注意的特殊贡献。
明亮的博物馆,挂图整洁,画廊清晰,处处博眼球,点点入心扉。在这里,我们幸运地知晓了毛泽东、朱德两位伟人首次相会的地方,是宁冈县砻市龙江书院的“文星阁”。还知道了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二十四个字。
第三次到井冈山,是2014年8月。我同老年朋友一块重游井冈山。那是我们乘大巴车前往。一路高速,风驰电掣,车上谈笑风生,有的吃着清香的橘子,不住地往他人手里塞,亲亲热热的,真好!
忽然,前面有个红旗飘飘的标志性建筑,旗中隐隐约约的现“井冈山”字,越近越明朗越清晰,似乎当时就到了巍巍井冈山一般。其实,距井冈山还远着呢,这里只是个预告点。再行程几十分钟,才到达井冈山脚下。我们选择了一家路边农家酒店停下来,见里面有圆桌椅,便坐下来。过一会儿,农家菜端上桌,足足品尝了一顿“红米饭南瓜汤、茄子野菜味道香”的红军餐味,好像耳边响起了“红米饭哪个南瓜汤......”的歌声,优美动听,全流淌在天地之间!
第二天,我们兴高采烈地去黄洋界,大巴车顺着盘山公路而上,平稳舒适,似乎没有感觉出井冈山的险峻。我们凭着老年证免费进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内。这里与48年前的情景完全大不相同。高高的主碑耸立,后面是矩形碑,它们坐西朝东,两相映衬,庄严而又雄伟。主碑正面镌刻着朱德亲笔题写的碑名“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矩形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碑背面是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三个大字。
我们慢悠悠地看着景点,与众多的游客一道享受着导游的细说。这里是一片浓雾弥漫的地方,遇到大风,云海波涛翻滚,那里云海中的峰顶时隐时现,历史上曾有“汪洋界”和“望洋冈”之称。可见,黄洋界是个历史的见证地,还是个风景如画、险峻横生的景观地。
出了黄洋界,我们又到了茨坪北面的北岩峰,见识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里的庄重和肃穆,柏树、桂花、杜鹃、翠竹、香柏、黄杨、山樱花等树木郁郁葱葱,象似为革命烈士站岗的卫兵,一个个严肃而又庄重。
这里,有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碑林、雕塑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陵园的东侧,观看了雕塑园里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群像,一共有19尊。他们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著名人物,还有贺子珍、伍若兰等女性代表。每一尊像都有特有姿势,个个都栩栩如生,好像他们仍然坚守在艰苦的岁月里,在奋进的战斗中,如一代英雄气势冲云霄,似一群革命家频频展风采。
这里,是一座革命的摇篮,一块血染的宝地,无数先烈前仆后继为革命而战,为人民而生,时刻把“人民”二字记心头。
这里,收藏了许许多多红色传奇,那些红军战士缩衣节食,与群众同甘共苦,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些红军将帅植根于民众的高贵品德和坚定信仰......都永远记忆在井冈山人民心中,鼓舞着全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壮丽伟业!
井冈山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将永远流敞在我的血液里,令我终生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