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之垚垚的头像

陶之垚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3
分享

我的战疫散记

牛兰学

庚子年初,新冠病毒漫天飞舞,咣当落地,很多地方按下暂停键。无论制度,不分穷富,遑论肤色,不问官民,无影无踪,却迅速肆虐全球。

2020年元月24日,己亥年除夕。按照惯例的安排,本地干部9点集合,统一去慰问坚守在关键岗位的干部、职工。待到大家集合齐,准备出发时,我发现十几人的队伍里,只有我一个人戴着口罩。当然,口罩引来了肯定、赞许,也有疑问、异样、甚至不屑的目光。但是,我却一直戴着它,我也因此成为地方电视台,当地《新闻联播》中,第一个戴着口罩的形象。除夕夜,全国一队队白衣天使从天而降驰援武汉。仅仅半天不到的事实,就已经把所有人的疑问一扫而光,戴上口罩成为抗疫的一个符号。

对于普通人来说,戴上口罩犹如在战场上戴上钢盔、拿起盾牌。不是我另类,也不是我喜欢出风头,而是我十分敏感。因为电视新闻里播放着昨天10点,武汉开始封城,微信里显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或者部门已经公布取消了所的集体年节活动。我的敏感主要还来自于17年前,我在抗击非典指挥部待过57天。

这次,新冠病毒来临时,当许多本地人没有任何预感时,我的妻子早早在腊月二十九(元月23日)以每只口罩一元的正常价格购买了五包口罩计50只和五袋板蓝根冲剂,以备家用。两天后口罩涨到每只5元,三天后每只15元也根本买不到。当用这个价格可以买到时,已经是一个月后了。猪肉永远没有想到,它居然败给了口罩;口罩永远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年货!

当天晚上,我和大哥协商,取消了牛氏家族初一的所有串门拜年和初三回老家的祭祖仪式。岳母通知我们,她取消了初四在饭店预定好的闺女回家和78岁的生日庆祝活动。我家计划初六外出的专门聚会也决定取消了。待在家里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

是夜,我居住的金陶丽都社区迷人的灯光下,几乎空无一人,不仅仅因为春晚,还因为疫情。央视春晚,破天荒的增加了一个没有经过彩排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海霞等联袂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向武汉人民、向医护人员致敬……

元月25日,大年初一。白天,依然能看到有少量人员串门拜年,晚上下楼散步发现都戴上了口罩。走到公主湖景区,临时搭起的娱乐场所里,仍然有零零星星的年轻人在逗留。

元月26日,大年初二。早晨,进出社区的门口已经搭起塑胶棚子,有人开始值班,进出需要登记、测温。上午10点,当我走进县委机关大门口时,有工作人员拿着额温仪对着我的额头测量体温。

几天来,手机的微信陆续出现抗击疫情的段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这些段子最初抚慰了人们紧张和不适的心理,成为心理的清凉油。如宅家决心书:宁把自己灌醉,也不参加聚会。宁把自己灌倒,也不出去乱跑。宁把脑袋睡扁,也不外出冒险。宁把沙发坐破,也不出去惹祸。宁可憋的冒汗,不给政府添乱。鼠年刚刚开始,人们都好像老鼠钻进洞里,趴在窝里,竖着两只耳朵,鼓着两只眼睛 ,静静的观察着外面的异常动静。冬天戴上了口罩,新年也戴上了口罩。如今,几十只用过的口罩依然挂在办公室的衣架上,好像诉说着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元月27日(大年初三)该我值班,早8点半我来到了办公室。当天,我感到,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宅在家里应该读读书或是写点东西,一来可以自己充实,二来可以温暖社会。于是,我起草了馆陶县作家协会、《陶山》期刊 《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倡议书》,晚上10点半把《倡议书》在网站、公众号、微信、微信群进行了发布。《倡议书》迅速得到了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热烈回应。一天之内就有10位作者发来16首诗歌,一个月内有百余名作者创作作品近200首(篇)。以此为基础,我们编发了《陶山》2020年第2期抗疫专刊。这些作品涉及的作者,上至80多岁的退休干部,下至十几岁的小学生,遍布各行各界,有的是老作家、有的是新作者,他们都把自己的心情变成文字,在疫情期间去温暖人们的心灵,互相信任、互相鼓励,以期携起手来,共同战胜疫情。我同时组织馆陶籍6名援鄂医护人员刘彩红等撰写了武汉一线日记,他们的日记共有2万余字,记录了武汉的点点滴滴,有的是在重症监护室的经历,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疫情最严重的日子,著名杂志《作品》2020年第3期封二推介了《陶山》期刊为全国内刊之星。我个人在此期间创作了5首诗歌,诗歌《镰刀和锤头的交响》等先后在《澳门日报》、澳大利亚《澳华文学》等海内外报刊刊发……

当我2月1日17点15分,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发馆陶中泰公司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新闻后,我终于坐不住了。2月2日10点许,背着家人偷偷带上佳能相机,自驾车赶到高速出口卡点和中泰公司车间进行拍摄,中泰公司大门外一排卡车正在等待装车,车间里则焊花闪闪,我不停地咔嚓咔嚓按动快门,一直到12点半,才回家午饭。算下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用佳能相机和手机随时记录拍摄的照片超过千余张。这些照片记录了抗疫一线干部群众、共产党员忙碌的身影和风采。

2020年3月27日(三月初四),在战疫61天后我们网购的电动麻将桌终于来了,孩子们按照说明书七手八脚的安装起来,当晚20时就开始运行了……记得元月26日,妻子决定买一副麻将,上午9点她上街跑了四家商店,大部分麻将已经卖完,看来想买麻将的还真不少,最后花了135元买回来一副塑胶麻将。难得全家都宅在家里,也许麻将是一剂打发时光、家庭交流的良药。十几天后,因为孩子们需要上班和听课,麻将下岗了。稀里哗啦的麻将声里,的的确确赶跑了焦虑。这也许是我们全家共同参与时间最长的一次集体活动,将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在抗疫的假期期间,我每天都会在办公室忙活一阵。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除了阅读了《鱼羊野史》《未来简史》等书籍外,大约两个月的时间里,追剧也成了我的常态,我观看了如《寄生虫》《乱世佳人》《教父》《悲惨世界》等等几十部荣获奥斯卡大奖的电影,用1.5的倍速复习了一遍改编自四大名着的电视连续剧,累计观看了上千集影视作品,常常自己以泪洗面地在荧幕前度过……

2020年4月8日,古历三月十六。一场小雨,使得气温降低,犹如初冬。我的用绿萝编织的植物窗帘,有的叶子开始泛黄,我心疼得摘除了24枚黄叶。武汉在元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从今日零时开始正式解冻启封……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和抗击非典比较起来最大的不同是,移动新媒体、自媒体等以微信、抖音、公众号、客户端等形式,用方便、快速、多样、个性等特点,成为一种巨大的、迅速的、持续的、难以控制的力量。

在新冠肺炎期间,新媒体的优势,把宅在家里的人们的眼球牢牢地粘在了手机荧幕上,然后用手指弹奏着自己心灵的曲调,点赞、转发、高兴、愤怒、对骂、抖音、过路、哈哈、搞笑、编发……一波又一波热点就这么制造出来,让手机喊叫、发烧、冷却、跳跃。手指拨拉下的生活有趣、有味、有戏。

每次每一个事件,都会把互联网搞得热火朝天、翻江倒海、唾沫满天、怒火爆燃,点赞的对骂的质问的过路的……只把手机烧的滚烫也不愿松手,只把手震得颤颤巍巍也愿意继续。同样,我也被新媒体牵引着,每天大约有二三个小时看微信,有时也在计算机的微信圈获取大量的信息。

大概有一个词越来越热,直到今天,它就是“锅”,不过一直和“甩”连在一起,叫“甩锅”。“甩锅”的这些“锅”可不是普通人有本事“甩”的,我们只有看的份,眼见着这些“甩锅”的区域和人物,越来面积越大,越来级别越高,从区域到部门,从国内到国外,从东方到西方。至今,这锅还在半空里飞舞……

2020年4月26日,周日。原定受邀外出为某地读书会的文学讲座,因疫情取消。我在工作日志上记录抗疫90天的数字。当日全球(不含中国)21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82万例,死亡19.8万人……因为抗疫已经常态化,从这一天开始,每天我不再把抗疫当成必记事项。2020年4月30日起,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回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成绩来之不易!

有人说,中国打上半场;各国打下半场;华裔打了全场。有人说,疫情是试金石,疫情是照妖镜。有人说,新冠肺炎是分水岭,从此历史分为新冠肺炎前和新冠肺炎后……

看来,人类与病毒的这场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