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振武的头像

王振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04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黑河孕育高台魂

黑河孕育高台魂(5800字)

王振武

黑河古称弱水,浩浩汤汤的中游流经高台县境,早已不是传说中弱得浮不起鸿毛的弱水了。相传,正义峡谷至今还留有大禹治水时挥舞大斧劈凿之神迹,黑河的历史与文明,深邃而久远。茫茫的祁连雪域,丰沛的黑河水源,恰似一对耳鬓厮磨的山水情侣,地老天荒地孕育了高台儿女,滋润了高台大地,催生了高台文明,塑造了高台灵魂。五次三番的高台之行,情牵魂绕,记忆犹新。

1. 黑泉戈壁觅胡杨

胡杨,这种寿命长达三千年的树中精魂,不仅仅是内蒙古额济纳的专利,也不仅仅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的独有,它也属于甘肃黑河中下游岸边高台县的黑泉镇。

高台县城西20多公里处的黑泉镇,昼夜奔流不息的黑河穿镇而过。在黑河两岸的沙漠戈壁里,就零零星星地、时断时续地耸立着大小不等的胡杨林。它们坐拥松软的沙漠,吮吸丰沛的黑河水源,伴随时空的沧桑变迁,自由自在地扎根立足,郁郁葱葱地茂盛葳蕤,不紧不慢地繁衍生息。秋天是胡杨的黄金季节,每当金秋时节,一株株胡杨,无论高大繁茂的,也无论矮小苗条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律披挂上金灿灿黄橙橙的艳装,在广袤的苍穹下激情燃烧,在萧瑟的秋风里婆娑起舞,始终以娇艳的迷人风采,大大方方地迎接一拨又一拨旅人的倾心仰慕和唏嘘赞叹。天南海北的游客,无需高空飞驰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无需长途跋涉额济纳,只要在高台驻足留恋,迈步黑泉戈壁,足可以一睹胡杨金黄靓丽、浓烈燃烧的激情风采和光华神韵。

黑泉的胡杨钟情于迷人的金秋,也钟情于络绎不绝的游人。大凡来这里游览观光的红尘男女,时不时会寻找一株株理想的胡杨伴侣,搔首踟蹰地摆弄出自认为美妙的各种姿态,接二连三地挥动自拍杆,自我陶醉地按动快门线,纷纷定格自己多姿多彩的倩影。一拨又一拨的职业摄影师们,都在马不停蹄地寻找最佳拍摄位置,一会儿直立,一会儿俯卧,咔嚓咔嚓地抓拍以胡杨为中心的天地之大美,恨不得一股脑儿将周边的一切美景都聚焦到笨重的镜头里独自分享。紧邻黑河岸边的几棵冠盖高大而蓬勃的胡杨树下,一对对年轻或年老的恋人,肩并肩、头对头地席地而坐,或四目对视凝望着,或打情骂俏甜蜜着,或亲亲热热地分享着美味佳肴,或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各自的快乐与忧伤。婆娑舞蹈的树影,恋人们或静或动的身影,倒影在打着漩涡唱着欢歌的河水里,斑斓的色彩,万千的姿态,动荡起伏,摇摆不定。还有一对文朋诗友,被淘气的摄影师有意摆布,肩并肩坐在胡杨树下,勾肩搭背地作缠缠绵绵、窃窃私语状,按动快门定格了几张亲昵照,而又欠考虑地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同事和当事人中间引起了些许的意外风波,无意识地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流言,招致了当事人的冷眼和责备,一时被同事们传为茶余饭后谈论的笑话。在零零星星的胡杨地带边溜达边欣赏,一幕充满十足乡愁味的场景映入眼帘,令人不由自主地驻足仔细端详审视一番。一户胡杨人家的庄门外,一棵冠盖如云的胡杨下,露天暴晒着一滩采摘不久的可爱的裸体玉米棒,大地上淡黄的玉米与半空中金黄的胡杨相映衬托着,为陈旧的农家庄园装饰了喜庆祥和的容颜。玉米滩的边沿,直立着一位与人登高的简易人像模具,模具装模作样地穿裹着褴褛的衣衫,顶着一顶暗黄而破败的草帽,一动不动地孤立着,一副无精打采的疲惫模样。庄户人设计这样一个类似稻草人的假人,意在警示馋嘴的鸟雀们不要肆意偷食和糟踏庄户人辛苦得来的劳动成果。只是不曾询问他们,面对狡黠而机警的鸟雀,这样的假象到底能有多大成效啊!

黑泉镇的九坝、十坝村,一处处沙窝窝里挺立着一株株高大粗壮的年迈胡杨,其中的一株胡杨,连根扎出九棵主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耀武扬威,格外引人瞩目。它,就是被当地人盛赞炫耀的九头胡杨。在这荒凉萧瑟的沙漠戈壁,九头胡杨以独特的长势和声名傲立高远的苍穹,简直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沙漠奇观。提起这声名鹊起的九头胡杨,当地还流传着形形色色的多种传说。其流传甚广的传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九尾灵狐所化的传说,一个是大禹神斧斩劈人首蟒身的九头相繇所化的传说。但无论何种传说,也无论多么精彩感人,都是民间文人杜撰编造的子虚乌有之事。但九头胡杨茂盛的长势,如云的冠盖,粗壮的身躯,不仅阻挡了风沙的侵袭和沙丘的移动,保护了丰沛的水土,还向人们无私奉献了惊艳的金黄和壮美的秋色,给人以希望和种种美好的畅想,不啻是英雄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精神写照。

2. 黑河岸边恋天鹅

俗语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不量力异想天开。”足见天鹅的珍贵和难得。随着黑河生态环保质量的提升,天鹅与人和城市距离的贴近,高台早已是天鹅栖息越冬的理想家园。

白天鹅是一种候鸟,主要生活在芦苇丛生的湖泊、水库和池塘中。每当冬季降临,大批量的天鹅,便如约迁徙到高台黑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栖息越冬,这已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高台境内的黑河上和大小不等的明塘湖、马尾湖水里,成群结队的天鹅时而低空飞翔,时而俯冲觅食,时而追逐嬉戏,时而翩然起舞,格外引人瞩目,招引得一拨又一拨摄影家们追踪逐影。高台的摄影家们向外地同行和朋友们说的最暖心最自豪的一句话,就是:“请到高台拍天鹅来啊!”

一年冬季的一天,我也是奔着抓拍珍稀天鹅,邀约三五好友,在高台摄影家胡双庆夫妇的引导下,上午九时许抵达目的地,近距离欣赏拍摄了白天鹅在冰冻的黑河滩和湖泊里振翮高飞的矫健神姿。

冬日的黑河,河面显得狭窄而多彩,靠近两岸边的是洁白而静止的冰雪世界,中间是深蓝而柔弱的温顺河流,犹如两条洁白的哈达夹着一条湖蓝色的哈达平展展铺排在河面上,色彩明艳,动静相宜,显得和谐而富有美感。河岸边远处高大的杨柳脱去金黄的艳装,灰头土脸的枝条,精瘦而萧疏了许多。岸边沙地上的衰草,白中透黄,瑟缩着身姿在萧瑟的寒风中微微起伏抖动着。透过车窗,看到白天鹅在冰滩上安详睡眠的场景,一行人不由自主地惊叫了起来。驾车的周先生提醒大家不要高声叫喊,以免惊动了熟睡中的天鹅。还提醒大家下车动作要轻,走路脚步要慢,只能远观而不可近视。不然,受惊吓的天鹅就会不留情面地远走高飞了。当你静静地定睛观察时,洁白的天鹅卧睡在冰面上,这儿三五一伙,那儿成双成对,有的母子相依,有的大批量群居。修长的脖颈弯曲着安放在自己厚实的身体上,那种洁白而肃静的模样,犹如精美的玉雕,憨态可掬,惹人爱怜。转瞬间,太阳光临,气温升高,苏醒的天鹅依次开始“咯咯咯”地鸣叫和行动起来。一个个拖着精气神十足的姿态,悠闲自在地移动到水流中,开始了一天的新生活。

体态丰满的天鹅,在冰冷的河流中游动时,修长的脖子直挺挺地向上举着,与丰满洁白的身体近乎成了直角,活脱脱一副休闲自得的神态。在水中游动的天鹅,也是以家庭为单位活动的。有的三五个成员,父母的周遭跟随着几只灰白色羽毛的孩子。有的成双成对,头部紧紧对接在一起,典型的一妻一夫制。据说她们喜欢集群营巢,有固定的配偶,爱情忠贞不渝,一旦成双成对后,便两情相悦地永不分离。进入繁殖期,雌天鹅专心产卵,雄天鹅便执着地担任护卫,夫妻双方共同孵育35天后,小生命破壳而出,不经意间便会跟着爸爸妈妈下水游泳、觅食撒欢了。假若你定睛仔细观察,天鹅阵营的警惕性极高,始终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你若迈步接近,她们便会在河流中警觉地向前游动着离你而去。你若驻足观望,她们也会静止在水面上向四周观望,甚至放心大胆地与你对视良久。洁白的羽毛浮在水面上,为流动的河流增添了几许静谧而安详的明艳画面,煞是美丽可人。

为了能拍摄到洁白天鹅在半空中振翅高飞的壮美景致,动作娴熟的老周便不失时机地从兜里掏出自制的老式弹弓,对着天鹅密集的河面上发射三五枚石弹,受到刺激的天鹅,便在头领“咯咯咯”的鸣叫指令声中,自觉地排成单列的白色队伍,齐刷刷准备好起飞的动作,在头领展翅高飞的引领下,依次扇动双翅仰冲起飞,翩翩起舞。她们飞行时头部向前伸,双脚伸向腹部后方,沿着向上的斜线,像银白的飞机起飞一样飞驰而去,潇洒的倩影翩然飘舞着,在高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在摄影者早有准备且动作娴熟的连续拍摄中,定会有震撼视觉的佳作捕捉定格下来,包你称心如意地欣赏赞叹。

为了继续追恋漂亮的天鹅家族,滚滚车轮载着我们,相继追寻到了明塘湖、马尾湖、大湖湾,将一处处天鹅一股脑儿打包贮藏了个丰厚利索。

振翮高飞的天鹅,算是让我们抓拍到了她美丽的身影。但飞驰后的天鹅,短时间内是不会再来这里戏水游荡的了。喜欢她们的摄影者们欺骗了她们的诚意,侵袭了她们的营巢,惊扰了她们静谧安详的自在生活,让她们很扫兴地远离人类了。看来,面对自私贪婪的人类,纯洁的天鹅还是怀有惊畏之心的。

3.纪念馆里吊英魂

黑河滋养的高台,是由红西路军烈士鲜血浸染的红色沃土,更是弘扬西路军精神的红色殿堂。这里流传着红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悲壮故事,这里长眠着与国民党马家军血战到底的董振堂、杨克明等近三千名阵亡烈士的尸骨。红西路军的精神和灵魂,犹如浩荡奔流的黑河波涛一样,在河西人民的心目中流传万代,久久不息。

我曾多次朝圣落座高台的中国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静默地瞻仰英烈遗像,聆听英烈故事,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英烈的深切哀悼之情。

睹物思人,触景伤情,不堪回首的壮怀激烈,袭上久久难以平静的心头。

1936年11月10日,红西路军奉中革军委命令孤军鏖战河西走廊。西路军在张掖境内与马匪征战三个半月,历经较大规模战斗数十次,在没有救兵、没有供给、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为策应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为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37年1月,红西路军第五军血战高台城,便是一场殊死较量的悲壮战役。当月12日,马匪集中2万余劲敌向红五军驻守的高台城发起进攻。红五军3000余名将士在军长董振堂的指挥下,从18日傍晚开始,与敌激战4昼夜,连续打退敌人的几十次冲锋。红军子弹打光了,战士们就用木椽捣敌人的云梯头,用滚开的面糊糊朝敌人头上泼,用大刀、梭标、石块、冰块把爬上梯子的敌人一次又一次打下去。城墙沿上弹痕累累,血迹斑斑。不幸的是,20日凌晨,投降的原国民党民团团丁叛变,打开了西城门,敌人趁机蜂拥而入。在生死存亡之际,红五军伤员、所有参谋、干事、勤杂人员都投入战斗,冲上城墙与敌肉搏。巷战从上午10时进行到下午3时,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名红军将士大部壮烈牺牲。战争结束后,疯狂的马匪将董振堂和杨克明的头颅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向众人示众扬威,实属残忍到了极点。

1957年,高台烈士陵园落成(2009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纪念馆坐东向西,建筑物依中轴线由西向东排列,艺术地再现了西路军浴血河西的悲壮征程和英勇顽强、宁死不屈、患难与共的献身精神。一幅幅大型画面,一张张史迹文字,所展现的是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战斗场面和悲壮历程。纪念碑南北两侧分别建有董振堂、杨克明纪念亭。面对纪念碑亭,禁不住思绪万千。睹物思人,更令人刻骨铭心地惋惜和悲痛。

董正堂,这位指挥举行了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红五军团总指挥,西路军红五军军长,1937年1月攻占高台城后,亲率红五军指战员与国民党马匪军激战9昼夜,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时年42岁就喋血高台,壮烈牺牲。史料记载,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为了让一位怀孕的女战士顺利分娩,董振堂命令部队拼死顶住敌人的进攻,最终让女战士顺利分娩,母女平安。当时还有战士闹情绪,认为这样冒险不值得。董振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现在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能过上幸福生活吗?”就是这样一位心肠柔弱的铁血将军,在马匪军的屠刀之下也没有幸免罹难,该是何等的悲壮啊。

他的牺牲,大地在哭泣,雪山在悲鸣,黑河在呜咽。党中央在延安为之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对董振堂和红五军给予了高度评价,曾满怀深情地赞誉董振堂“是一个好同志,是一个坚决革命的同志。”196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叶剑英元帅挥笔写下“悬眼城头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的悼念诗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生屡建奇功的董振堂,成就了其“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美誉。

杨克明,原名陶正,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红五军政治部主任。他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仅仅走过了32个青春年华,就在与敌鏖战高台城时,临危不惧,殊死搏斗,喋血牺牲了。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他,在战争年代曾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更有甚者,在他牺牲后长达半个世纪了,他不知祥情的家人还在眼巴巴地盼望着和他团聚呢。面对此情此景,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和倾心敬仰吗?

时序跨入1985年8月17日,一位年越八旬且满头银丝的老太太,带着她的儿媳和孙子,从贵阳市专程赶来,到高台烈士陵园祭奠她已离别53年的丈夫杨克明。名叫魏俊淑的老太太,也是在不久前才收到他丈夫杨克明的烈士证明书。老人53年日思夜盼的苦苦等待,等来的却是与丈夫阴阳两隔的悲悯消息。面对杨克明纪念亭,当讲解员讲解到纪念亭上“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的挽联时,她禁不住突然跪地失声痛哭:“陶正,我日夜思念的夫君啊!我苦苦等了你50多年,找了你50多年,你怎么就抛下我们母子走了呀。你说过革命成功后,你还会回来找我们的,你怎么就一个人早早地走了呀!”真可谓伤心难禁千行泪,哀痛不觉九回肠啊。

青丝白发思君还,血战高台死如归。

浩气长存红五军,振兴华夏树丰碑。

这是杨克明爱妻在高台祭奠杨克明时留下的哀悼诗句。简短的四句诗,阐释了魏俊淑对丈夫50多年的苦苦等待和50多年的深切哀思。

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就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音符。一个个曲曲折折的经历,就是一曲曲回肠荡气直冲霄汉的壮歌。

战斗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去,但无数烈士的鲜血铸就的红色殿堂永远屹立在高台大地上。正如毛泽东主席向徐向前所说的:“西路军的广大干部和战士是英勇顽强的,经常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伤员没有医药治疗,没有子弹,靠大刀和敌人拼命,这种革命精神永远也不要丢掉。”严寒艰苦何所惧,笑洒热血不低头。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献身精神,永远是闪闪发亮、光耀千秋的。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西路军纪念馆时,仔细端详一件件实物和一张张图片,深情回顾西路军的英雄壮举。他饱含深情地说:“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红军西征史无前,悲歌浩气冲九天。

中华元首吊英灵,长眠高台魂安澜。

2020年庆“七一”期间,我再度赴高台凭吊西路军英魂,感慨颇多,遂赋打油诗一首,聊以慰藉感动不已的心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