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和青的头像

吴和青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11/18
分享

孝老爱亲的旗帜——记广西南丹县芒场镇巴平村农民李永龙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生长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农村小伙子吴寿龙,经人牵线搭桥,成了南丹县芒场镇巴平村63岁膝下无儿无女无人照顾的李兵夫妇的养子,并改名为李永龙。从那时起,李永龙就与李兵夫妇相依为命,无怨无悔地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家庭生产生活的重任。特别是在李兵老人身患重病、瘫痪在床以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期间,李永龙更是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十多年来,他用真情诠释着孝老爱亲的涵义,让身边少了一个世人冷对、忧愁无助、孤单凋零的父亲,多了一个生活无忧、心情舒畅、性格开朗的老人。

年龄不大 爱心不小

李永龙,1967年8月26日出生于广西大石山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乡安化村加同屯。在7个兄弟姐妹中,李永龙排行老二,头上是大哥,脚下还有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加上父母和奶奶,全家共有10口人。

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既不通路,也不通水,更不通电,是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土”的老少边山穷地区。

这里没有水田,只有人均0.6亩左右旱地。旱地以种玉米为主,年产粮食累计不过3000来斤。

这里植被稀少,水源奇缺,每逢干旱季节,日常用水须到一个距离本寨约4公里远的龙头屯去挑。由于山路崎岖,每趟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983年初中毕业后,李永龙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中,跟着父母和大哥一起务农搞生产。但因人多地少,每年生产出来的那点粮食,无论怎样节约,也只能维持一家人10个月左右的吃饭问题。不足部分,只得向外求借。

1985年,大哥吴寿江只身到他乡安家落户,家庭劳力骤然减少。从此,李永龙便顶起大哥的角色,协助父母担当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任。

为了让5个弟妹都能如期上学并读完初中,李永龙在当地办起了一个土瓦厂,采用农闲季节打瓦烧瓦的办法,增加经济收入。从1985年开始至1987年,李永龙在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帮助下,一共烧制了5窑共10万余块土瓦,总收入9000多元。

至此,他不仅为家里还清了1300多元零星债务,而且弟妹们的读书问题也得到了顺利解决。作为哥哥,他用心血和汗水,兑现了自己关于“至少要让五个弟妹读完初中”的诺言。

不是亲生 胜似亲生

家里最困难的时期挺过来后,李永龙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

1988年9月,经人牵线搭桥,他来到南丹县芒场镇巴平村上街四队给膝下无儿无女无人照顾的李兵夫妇当儿子。从此,他承担了一个家庭生产生活与照顾双亲的全部责任。但他无怨无悔。作为儿子,他不仅家里家外大小活儿抢着干,而且时常不忘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母亲渴了,他递上一碗热茶;父亲累了,他去为他捶捶背……儿子的这些孝道,两位老人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1990年1月,李永龙结婚了,妻子名叫郁爱云,系本镇幕麻村巴甲屯人。

妻子性格开朗,温柔贤惠。过门后,不仅农活、家务样样会,而且受李永龙言传身教的影响,很会关心和照顾老人。每当吃饭时间,她都将饭菜盛好后端到桌上,然后才招呼老人和丈夫入席。

在李家,两位老人由于有了孝顺的儿子和懂事的媳妇,尽管生活艰苦一些,但一家四口倒也过得和和美美,开心幸福。

可天有不测风云。

这年5月,父亲右上腹突然出现剧烈绞痛,并伴有发热、咳嗽、呕吐症状。李永龙心急如焚,立即将他送往南丹县人民医院。通过检查,医生说老人患的是严重胆囊炎,建议实施手术治疗。

听到这个消息,李永龙顿时犹豫了。他心里明白,这手术一动,首先要支付五、六千块钱不说,重要的是父亲身体原本就很虚弱,万一在手术中出现什么意外,怎么向家人和亲友交待?这生命攸关的大事,由不得他不三思啊。

那一夜,李永龙十分困倦,但却没有入睡。

他一边照看着病床上的父亲,一边思考着父亲的手术问题。突然,父亲一阵急促的呻吟使他回过神来,他迅速俯下身去将父亲慢慢扶起,让他半卧式的躺在床头上,然后用掌心为他在小腹上轻轻按摩。可是,父亲忍不住腹部的剧烈疼痛,很快又从床头上滑了下来,倦缩着不停地呻吟。李永龙搂着父亲,一面为他擦汗,一面为他捶背,十多分钟后,父亲才慢慢地安静下来。

可没过多久,父亲的这种剧烈疼痛又犯了。看着老人痛苦难当的样子,李永龙的心情十分沉重。但除了呼唤医生,别无他法。这次,医生除了继续给父亲输液外,还将原先用的一般性镇痛药杜冷丁换成了盐酸吗啡注射液(皮下注射,每次15毫升)。由于药物的作用,父亲的疼痛终于减轻了,并慢慢平静下来。没多久,父亲睡着了。

看着父亲那清瘦、憔悴而又十分疲惫的容颜,李永龙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由此想到了父亲这辈子的艰辛和不容易,也想到了父亲的宽宏父亲的豁达父亲的谦和乃至父亲所有的好……由于历史的原因,自从父亲由外地迁居南丹后,就一直留守在这里从事农耕劳动,因自然条件限制,每年劳动所得只够养家糊口。但老人豁达、开朗、善良,从不因生活清苦而嫉妒他人,也从不因经济拮琚而图人小利。不仅如此,他还尽已所能,热心帮助生活上更为困难的亲朋和邻里,深得乡邻的尊重和爱戴。可病魔无情,偏要折磨这位心地善良的老人。想到这些,李永龙的心情更加沉重。突然,他猛地站起身来,暗自说道:“病魔无情人有情,作为儿子,我一定要想方设法为父亲治好病,还父亲一个健康的身体”。

此时,李永龙的犹豫没有了。他把犹豫化作了决定。他决定接受医院意见,为父亲施行手术治疗。

次日,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和妻子,得到了她们的赞同。

手术那天,李永龙认真阅读了院方送来的《胆囊炎手术治疗协议书》,并毅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父亲的手术很顺利。胆囊里的结石、郁积的胆汁和浓缩的胆盐等物质(损害胆囊粘膜而引起炎症的东西)一一被成功地取(抽)了出来。

手术后的头三天,由于肠道的蠕动正在恢复当中,老人不能进食,每天的营养补给只能靠静脉输液。到了第四天,老人的肠道功能基本恢复(肛门排气),医生这才让进少量多次全流汁,然后根据情况,逐渐改为半流汁如稀粥、面条等。到了第八天,医生才让进食干饭。此后,为了把父亲的饮食调配得科学合理、便于消化和富有营养,李永龙专门请教了医生,然后按照医生提出的“荤素搭配,少量多餐”的意见,每天买回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蔬菜、马铃薯、胡萝卜、地瓜等,再配以适量的精肉和蛋类,坚持每天分六次给父亲进食。

就这样,在儿子的悉心照料下,通过术后两个多月的持续治疗,父亲的身体基本康复了。于是,根据医生的意见,李永龙于当年7月为老人办理了出院手续。

出院那天,父亲望着儿子明显消瘦的脸庞,心疼地说道:“永龙啊,几个月来,为了治好我的病,你成天为我洗衣送饭,擦身换药,接屎倒尿……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真是难为你了!”

“爸别这么说呀,我是您儿子,儿子照顾父亲是天经地义的!”李永龙连忙回道。

听了儿子的话,李兵老人思绪万千,感激与愧疚在心中交织着。“永龙啊,今生能有你这么个好儿子,是爸的福气,爸这辈子没有遗憾了!”说罢,父亲的脸上挤满了笑容。

李永龙陪父亲住院回家后不久,妻子郁爱云便顺利地生下了一男婴。这给李家增添了不尽的喜气。婴儿圆脸蛋大眼睛,活泼机灵,十分可爱。爷爷看到母子俩平平安安的十分高兴,即刻为孙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李昌顺,意为平安顺利,繁荣昌盛。从此,这个家庭充满了笑语欢声,其乐融融。而爷爷奶奶更是享受到了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可是,1991年2月,父亲的病又犯了。他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口喘粗气,四肢颤抖。老人这突如其来的病情,让李永龙感到十分揪心。这个时候,将老人送往县医院吧,可路程太远,显然来不及;留在当地卫生室救治吧,其医疗设备又过分简陋。怎么办呢?就在大家左右为难之际,李永龙突然想起过去在县医院结识的外科医师陈永琪,于是,他拨通了陈医生电话并请他出诊一趟。还好,陈医生当即就答应了。

当天,经过诊断,陈医生认为老人的病是由于身体虚弱、气血不畅、五脏失衡、缺少活动所致。于是,他先为老人实施了针灸治疗,而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开方配药。后来,当老人家照方服完第9副药后,其病情果然奇迹般的好转了。一天,为了感恩,李永龙将一个装有3000元现金的信封送到了陈医生的手里,并说这是我们全家人的一点心意,请您无论如何要收下。可让李永龙一家意外的是,陈医生竟然分文不收,而且还对李永龙说小李呀,你对老人家这般孝爱,使我十分感动,从你身上,我看到了做人的榜样,这钱你还是留着吧,就算是我为他老人家的身体康复尽点心意!

李永龙被陈医生的善举感动了,他紧紧地握着陈医生的双手,良久,才从嘴里迸出一句话:“陈医生啊,你才是天下最好的人”,说罢,感动的泪水潸然而下。

尽己所能 慰藉双亲

打这以后的几年时间里,父亲尽管小病不断,但并无大碍。然而,长时间看病吃药打针的开消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李永龙说,从1990年老人家发病住院到1998年的近9年时间里,已累计花费了5.7万多元,其中向银行和亲友借了2.4万元。尽管如此,往后的日子该过还得过,老人的病痛该治还得治,而欠下的钱款那是理所应当的尽得还。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1999年4月,李永龙顶着重重压力,再次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借来了5000元钱,然后从他人手里买回了一辆二手农用拖拉机,干起了跑运输的活儿。他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在当地,无论是地膜、农药还是化肥、种子,也无论是钢筋、水泥还是砖块、石头,只要有活可以接,跑多远多艰难的路程他都乐意干。有时候,他把车开到预定位置后,总是不会闲着,而是主动协助用户装卸一些比较笨重的东西。由于能吃苦耐劳,善于助人,因而他的生意也做得特别好。当年,他除了和妻子共同完成家里的6亩责任田(地)的耕种任务外,还在运输方面挣到了3万多元的额外收入。

收入增加了,家庭的生活压力顿时减轻不少。李永龙如释重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看到儿子还清了银行贷款和其他欠款后,一直缠绕在两位老人心头的那种因自己长年治病而让子女负债的愧疚心情也获得了巨大释放,他们似乎看到了生活的光明前景与希望,表现出了一种少有的自信与喜悦。

而更让人欣慰的是,李永龙此时还作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一天,他对妻子说道,“爱云呀,我想趁两位老人身体状况还好的有利时机,择日带他们出去旅游几天,让他们游览一下城市的美丽风光,感受一下祖国的变化发展,你看怎样?”

妻子听后满口赞成,并敦促丈夫尽快把这事告诉爸妈,让他们有个思想准备,争取早日成行。

看到妻子如此通情达理,李永龙的心里就像灌满了蜜浆,惬意无比。

后来,李永龙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老人,父母听后十分开心。但遗憾的是母亲因为坐车晕车、呕吐等缘故放弃了。可她毫无怨言,并力劝李兵老人说老头子你去吧,就像儿子说的那样,出去透透气,散散心,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一下社会的发展变化……听了老伴这番话,李兵心里甜滋滋的,即刻说道,“那就去吧,若不去,就真对不住儿子的这份孝心了!”

这年国庆节过后的第三天,李永龙父子踏上了开往湖北的特快列车,开始了他们去武汉旅游一周的行程。

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先后来到了汉口、武昌、大悟等地游玩。

每到一处,那些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文物景观和地方风情,都让他们感到新鲜、惬意。特别是在孝感市大悟县旅游的三天时间里,他们更是尽兴和开心。

大悟县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脉西段,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境内有徐海东,李先念、徐向前、董必武等老一代革命家战斗过的旧址,有徐海东大将家乡陈列馆和革命烈士陵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当李永龙领着父亲走进徐海东大将家乡陈列馆和革命烈士陵园时,老人兴奋异常,对那里的每一件陈列品都看得十分认真、仔细。李永龙回忆说,从父亲当时那种专致的神情就能看出,老人家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是发乎内心的。

李兵老人喜欢照相,每到一处,他都要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景点照上几张。他对儿子说,“我今年已是70岁的老人了,这辈子能到这样的地方玩一次不容易,以后像这样的机会恐怕不多了,所以我要多照些相片回去,一方面让你母亲也能分享一下我们走过的地方和看过的景色,另一方面也好给你们后人留下点纪念!”

返程那天,李永龙在为父亲整理行装时,发现父亲别的东西几乎没有买回什么,但相片却有一大摞。

陪同父亲从武汉回来后,李永龙又开始琢磨起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拆除旧房翻盖新房的问题。

李兵夫妇居住的三间旧瓦房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土墙墙体严重风化并存在多处裂缝,特别是许多楼扶、檩条已经变质朽化,每年春夏(风雨交加)时节,整幢房子就更是摇摇欲坠。住在其中,一家人常常是心惊肉跳,恐惧不已。

每当想起这事,李永龙就寝食难安。

2000年8月,李永龙的想法得到了妻子及双老的一致赞同和支持。于是,从当年9月正式拆房的那一天起,李永龙便四处奔忙:平整地基、找人施工、采购建材等等都要他一件一件去操心、去落实。特别是资金不足问题,他除了向亲戚朋友借到一部分外,仍然缺口好几万元。无奈,他只好向芒场镇巴平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由于他为人诚实,勤俭持家,讲究信用,经过研究,信用社很快向他提供2.5万元贷款。这对急需用钱的李永龙来说,真可谓“及时雨”。

资金到位后,建房进度明显加快。2001年3月,一幢占地130平方米的二层钢混楼房终于竣工了。

搬进新居那天,两位老人瞧着这幢宽敞、明亮而又坚实、牢固的房子,心里获得了极大的安慰。

当天,凡是遇有亲戚朋友、街方老少或是外地客人前来祝贺时,两位老人总是满脸笑容地介绍说:“这全都是儿子、儿媳妇的功劳!”

父病恶化 子侍床前

新房落成后,李永龙的心情倍感轻松。一方面,他可以抽出手来抓生产、跑运输,另一方面,又可以安下心来照顾老人和孩子。

李永龙告诉笔者,从新房建成时的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他们夫妻俩在照顾好双亲和孩子的基础上,既造林又种地,还跑运输。只要有赚的他们就尽量去赚,从不嫌脏怕累。几年下来,他们不仅完成开荒造林10亩和生产稻谷6000公斤、玉米1200公斤、疏菜2500公斤,而且还在农机运输方面净增收入6万多元。

至此,李永龙一家开始有了些余钱,家庭生活日渐改善。

然而,让李永龙万没想到的是,2004年1月,李兵老人的病情突然恶化了。

开始那段,老人还可以慢慢地自行上下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加重,他的日常起居已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李永龙服侍。

由于大小便失禁,李永龙就像料理孩子一样为他更换屎尿布。父亲喜欢干净,每次大小便之后,李永龙都要耐心地为他擦洗胯下和臀部,然后再给他喂饭、喂水、喂药。

一次,李永龙在给父亲喂水时,父亲在吞咽过程中没注意运好气,呛着了,故而引起咳嗽并喘了好一阵子粗气,妻子郁爱云见状误以为是李永龙不小心造成的,于是责怪道:“你怎么喂的嘛?小心一点啊!”。李永龙听后尽管委屈,但他不计较这些,反而转向父亲赔礼道:“对不起,是我喂得不好,让您老受罪了!”

父亲当时说不出话,只是一边摇了摇头,一边用手指了指自己,意思是说这不怪你,是我自己呛着的。

由于长年服药,致使父亲消化功能衰竭,经常便秘,每当这时,李永龙总是用手帮助父亲把大便一点一点地抠出来,然后用热水细心地为他擦洗,再换上干净的衣服以及床单、被褥。2004年6月,由于长时间躺在床上的缘故,父亲不幸得了褥疮,这无形中又给李永龙增加了护理量,可他无怨无悔,而且坚持每天早晚各给老人换药一次。为了让父亲的褥疮能够早点治好,他除了坚持清洗褥疮周围,使其保持清洁干爽外,还经常抽时间将老人从病床上挪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抱到采光和通风条件都比较好的客厅门口,让其半卧式地坐在软沙发上,这样,一方面能够使他得以调节和变换不同体位的接触面,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他得以晒晒太阳和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每当此时,李永龙都照例取来一张小椅子,紧挨着父亲身边坐下。他抚摸着父亲枯瘦的手臂,看着父亲一脸病容和憔悴的样子,想到自己枉有一身力气,却无法为父亲解除丝毫病痛,心里十分内疚。其实,他是多么希望父亲的病能够好起来啊,那样的话,老人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分享日益美好的生活……

然而,这个愿望似乎已经不现实了。

由于病情不断恶化,父亲的身体已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每天的进食量都在减少,人也更瘦了。

那段时间,父亲的病状主要是呼吸急促、进食困难、身体颤抖,还时常伴有昏迷或休克现象。李永龙不分昼夜地守在床前,细心地观察和判断着父亲身体的变化情况,并根据需要,时而抱他坐起,时而扶他躺下,时而帮他揩抹嘴边的唾液,时而为其擦洗尿湿的臀部……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每个环节都是那么精细。然而,无论儿子多么孝爱,多么希望他老人家能够恢复健康,但他都无法言语、无力配合了。

到了10月上旬,父亲的病情更是急剧恶化,已经无法进食了,就连一小碗鸡汤也无法喝下。

父亲的时间不多了。

作为儿子,此时此刻,李永龙是多么希望父亲能够和自己说说话,哪怕只有一两句。然而,此时的父亲却什么也说不出。

10月10日这天晚上,父亲突然从半昏迷状态中醒来,两眼直直地盯着俯身看着自己的儿子,嘴巴不停地蠕动着。李永龙心里明白,父亲此时一定是想和自己说点什么,只是他说不出来。看着父亲吃力而又十分痛苦的样子,李永龙一阵心酸,两行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他紧紧地抓住父亲的双手,哽咽着对父亲说道:“爸,我知道你有话想对我说,可您说不出来,不过没关系,说不出就别说了,您的心情儿子理解,爸您这辈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您为人正直、诚实,心胸宽广、善良,深得家人和外界的尊重。至于母亲,我和您的儿媳妇会像照顾阿爸您一样地照顾她,不会让她老人家受到半点饥寒和委屈”。停了一会,李永龙接着说道:“另外,您的孙子昌顺今年已上初中二年级了,学习成绩蛮不错的,我知道爸您平时最关心、最疼爱的就是他了,放心吧,我会尽全力培养他考上大学,让他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说到此处,李永龙惊喜地发现,父亲的脸上,出现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是啊,儿子情真意切的话语,一定是说到父亲的心坎上去了,父亲那颗即将被病魔之火燃尽的心,此时定是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而那丝久违的笑容,对于李永龙来说太珍贵了。

他说:“父亲的笑容,尽管短暂,却是对我的最大褒奖。这十多年来的所有付出,因有父亲的那丝微笑,全都值了。

这一夜,父亲显得出奇的安静。他静静地躺在那张他睡了几十年的木板床上,慈祥的脸上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忧愁和痛苦。更没有先前那种时而呻吟,时而喘息,时而颤抖,时而疼痛的情况了。

爸爸!爸爸!李永龙抚摸着父亲的额头和胸膛,轻轻地呼唤父亲,可他看不到父亲的反应,也听不见父亲的回音。

哦,父亲一定是太累了,他一定是想好好地休息一会。

此时,在父亲身上,李永龙看不到任何动静,唯一能让他感觉得到的是父亲滞缓的呼吸、淡淡的体温、微弱的心跳。

李永龙此时已经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

他立即叫来了母亲,叫来了妻子,也叫回了正在学校上晚自修的儿子。

果然不出所料,次日早上4时25分,李永龙的天蹋了。顿时,呼天呛地的恸哭声响成一片。就这样,父亲走了,一个人静静地走了。李永龙抱着尚有余温的父亲,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心里明白,父亲这次是真的走了,走了……

李兵去世后,李永龙在众乡亲的竭力帮助下,为老人家操办了后事。

出殡那天,李永龙捧着父亲的遗像走在前头,他要送父亲最后一程。

到了父亲的墓地,李永龙屈膝跪下,他满眼泪水,默默地为父亲祈祷,祈祷父亲在天堂那边过得开心、幸福。

爱心无限 誉传千里

父亲逝世后,李永龙为了不让母亲孤单和寂寞,时常抽空和母亲待在一起。

母亲说:“我儿子对他父亲好,对我也很好。2006年7月,我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胫椎骨挫伤,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该吃的药都吃了,但不见好转。后来,他打听到本镇蛮坝村有个姓卢的土医擅长医治骨折病,十分高兴,立即前往相请,果然,用完卢医生配制的几副草药后,我的胫椎骨挫伤就完全康复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复发过。我的牙不好,吃不了干饭,儿子儿媳妇就一直陪着我吃稀饭,还经常把猪肉、牛肉等放到锅里炖烂后才拿出来给我吃。”说罢,老人热泪盈眶。

李永龙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也非常好,生母(生父已故)虽然跟哥哥一起生活,但永龙每隔十天半月就过来看望一次,陪母亲聊聊天、说说话,给母亲一些零用钱。每逢过年过节,更是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块吃饭。几个老人聚在一起也很开心,无话不谈。而永龙更是高兴,上桌吃饭时,他又是给老人布菜,又是向老敬酒,乐得老人们个个笑逐颜开,欢喜异常。

李永龙不但孝爱自己的老人,对外人也一样。2010年的一个冬夜,村里有位年逾90的老人病危,可没人愿意送他上医院,担心老人死在车上不吉利。后来,老人的家属找到了李永龙,李永龙二话不说,立即将老人送到县医院救治,因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这些年来,李永龙孝老爱亲的事迹在当地(芒场一带)引起了轰动效应。一些不孝顺老人的人收敛了,一些原来品德败坏喜欢惹事生非的人觉悟了,一些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消失了。如今,李永龙所在的巴平村上街、下街等17个自然屯已被南丹县委、县人民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村共有“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57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4.84%,在方圆百里传为美谈。

而李永龙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2002年,被芒场镇巴平村委会、芒场镇巴平老年人协会评为“敬老好儿女”先进代表;2009年9月17日,被中共南丹县委、南丹县人民政府评为“南丹县孝老爱亲模范”;2009年9月20日,被河池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河池市十大孝老爱亲模范”;2010年12月,经广大群众推荐、评议和投票,李永龙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共同举办的“我推荐、我评比身边好人”活动中,入选“中国好人榜”;2011年9月,在村级“两委”换届投票选举中,李永龙被广大选民推选为巴平村新一届村委会副主任;2011年12月,李永龙被南丹县文明办、南丹县妇联和贵州省独山县文明办、独山县妇联共同授予“南丹·独山跨省共建和谐农家”荣誉称号;2012年-2019年,李永龙连年被中共南丹县芒场镇委员会、芒场镇人民政府评为“年度先进农村工作者”。

是的,正是这样一位出身平凡而又品德高尚的农家小伙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爱的诺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道德之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