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随着列车拉动季节,我们相约厦门举行四十年聚会的二十四名同学,就像一群南飞的北雁,快速被亚热带南方海洋气候温暖着,醉倒在春天般的碧绿,荡漾在仙境般的海澜里。
福建为“闽”,厦门为“鹭”,前者属简称,后者系因多生白鹭,且又厦门形似白鹭而得名。福建依海多山,却少有耕地,故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放眼满目山峦起伏,列车不时地钻进一条又一条隧道,便是有力之证。那隧道多还有个缘由,因为福建特别是厦门临海,与台湾海峡金门岛咫尺相望,一直到八十年代,都是冷不丁时有炮弹从对面隔海飞来,人们为了躲避炮弹,只好多凿隧道,不成想倒为日后盛世的铁龙穿山,打下了良好的雏形基础。
厦门乃一岛屿,但如今的厦门却似乎只有三面临海,一面由于两岸的移山填海,只剩下一条护城河样的海堤,给人一种直接通陆的感觉。事实上就是这道海堤,分成了岛内与岛外。造成的宽窄不等而如练似匹的海域,就像母亲的环臂,将厦门这个可爱的婴儿,温情地拢在怀里。当列车经过海堤,似被那绸缎样的彩带卷进卷出时,我仿佛看见,这里原来也是宽阔的海面,波涛汹涌百舸竞渡,成群的白鹭上下飞旋,那凌波踏步的曼妙舞姿,给厦门独具景象地冠以了“鹭岛”之雅名。是改革开放后的滚滚洪流,使这座沿海城市领先遥遥跻身于发达队列,变成了美丽而雄霸闽地的城中海,海中城。
“海外青山山外海,凭高纵目气增豪。”这是清代诗人黄日纪赞美厦门胜景的诗句。在这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城市里,厦门人世代惬意地栖居着。如果说古老的厦门历经烽火洗礼,也曾有过生灵涂炭的阵痛,那么而今的厦门历经时代图治,不乏无穷的魅力。且不说到处摩天大厦,单就那些满街满路盛放的花卉,便足令人醉意熏然。市花三角梅,市树凤凰树,还有蛋子花、芙蓉花、菩提、仙人掌……红、黄、紫的花色,长、圆、椭的叶形,尤其那蓄着满脸棕色胡须,落地生根独木成林的榕树,以及撑着一把把遮阳蒲伞,笔直地向上旋转着岁月年轮的棕榈,更是烙满了海域风情的文化符号。
于最宜的季节,聚在最美的地方,当是最妙的感受,和最能使记忆细胞,留下难忘的时刻。班长可谓有心人,三桌闽南风味的接风宴,一场由他的五位中学同学组成的乐队音乐会,大学与中学同学相迎,氛围别开生面。班长的这五位中学同学真非等闲,丝乐管弦,电子吉他,随着手鼓的击拍,一曲曲柔情动听的音乐高山流水般泻出,就像一树蓬勃的绿叶,烘托着热烈怒放的鲜花主题。
四星级酒店的包厢温馨如梦,一张张兴奋的脸在觥筹交错中笑靥如花,在这宁静夜,于这欢聚时,谁不狂欢其中,想不心醉都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频展歌喉,大家激情洋溢地尽抒祝词,一时间,歌声、笑声、音乐声……合成一种幸福的旋律,恍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这难得的旋律,带着一股蓄发已久、奔腾咆哮的力量,似乎使宽敞的包厢都盛不下,极想冲出屋去,与那都市的火树银花共绽,与那天上的星月夜云同醉。
我也代表男同学们致了辞,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使我的声音都有些颤抖。我望着一张张神采飞扬的脸,那些脸谁也没逃过风霜岁月的侵蚀,变得轻则失华起皱,重则白发盖顶,再也找不到四十年前的风华正茂,看不见同窗时的青春影子。我有点纳闷,这样的久别重逢,本该满口嗟叹,满腹感慨才是,但我很快释然了,人活的不单是年纪,主要是心态,何况同学集会难得,就更把知天命当作蓬勃期了。
(二)
对于游客,到厦门必到鼓浪屿,似乎鼓浪屿是厦门的代名词。而到鼓浪屿,如果说没上日光岩,又不算到了鼓浪屿。故我们次日的首程是游览鼓浪屿,攀登日光岩。
一天秋阳,金色灿烂。游艇犁着海波,发出几声欢乐的嘶鸣,吐着雪也似的浪花,稳稳地航行在海面上。站到船舷,倚住铁栏,海是那么的壮观湛蓝,海岸线的景致犹如万花筒,随着游艇移动,不断地变幻着高楼大厦的英姿和海堤颜色。我用上了望远镜,只见远处一条宏伟的跨海大桥上空,正有一架飞机闪着银光,徐徐向机场降落。好在浬程不远,约莫半小时,便见一座美丽的海岛花园出现在面前。
说是海岛花园真的贴切,天与海的两蓝之间,各色怒放的花朵,与岛和点缀期间的房子相映成韵,哪有江南深秋的萧索样子。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所蚀礁石洞常受潮水海浪的冲击,声如擂鼓,故从明朝雅化为今名。又缘历史原因,中外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汇集和至今保留,更是人才辈出的音乐沃土,所以兼得“万国建筑博览”之誉,又称“音乐之岛”。
果不其然,“纵横四里环沧海,石洞开时别一天。鸡犬桃花云水外,更从何处问神仙。”走在没有丁点儿汽车废气,甚至不见一辆自行车的原汁岛路上,徜徉在看不到高楼,却见鲜花簇簇、碧树与蔓藤掩墙的街巷间,时而蹦出一处美式白宫,英、日领事馆、教堂……的保留或修缮建筑来,使人何止是感到深秋如春,如醉世外桃园,似沐天角仙气,分明还有种穿越时空、促人欲触摸历史的凝重感觉。那是深烙在中华领土上的不老耻痕,是华夏地图版块圆缺衔接的国境线,是民族风雨沧桑中伤迹斑斑的镌刻,是一部励志后代的红色教科书。
最能表达过往风云的莫过于日光岩,也是鼓浪屿的制高点及风光险处。穿过一条海峡风情的老街,迎着舒适的海风,那日光岩的巍峨气息就扑面而来。拾石级先至莲花庵,进山门后抬头上仰,便见有块数十米高的巨石岿然而立,“一片瓦”似地凌空飞天,那高高的黄褐色峭壁上,刻着“天风海涛”的横书,其下还有两行“鼓浪洞天”及“鹭江第一”的直书。我知道横书是许世英在1915年题刻的,而两行直书虽然大小相近字体相当,且落款“林诚”二字大而清晰,但“鼓浪洞天”系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鹭江第一”则到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诚再书,后者晚了两百多年。
日光岩之所以弛名,除了缘于本身风光和书刻家诗人的渲染,更得益于这里曾有过一位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岩上有“成功门”和“成功路”,莲花庵的后面有“鹭江龙窟”和“古避暑洞”诸胜,之间便为郑成功的龙头山寨及水操台遗址。日光岩俗称“岩仔山”“晃岩”,是1641年郑成功到此,见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又见“晃”字乃晃荡之意,恐其不稳,故拆字为名,改作“日光岩”。登临绝顶,凭险眺望,只见海天接处,台湾的部分岛屿隐约现形。心随海浪,穿过海幔,我似乎看见,当年为了抗击荷兰夷收复台湾,郑成功在此苦练水兵,奋勇杀敌卫我疆土的英雄壮举。刀光剑影中,滚滚海水里,呐喊的是正义,染红的是鲜血,留传的更是民族英雄的海魂!
自古英雄惹人爱,长教后人忆念之。嵯峨的礁壁上,不只是古今游客到此欣赏胜景时即兴留书,还有英雄相惜的绝唱,以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刻记。在郑成功的营寨门遗址附近,有两首诗吸引了我的目光,一首是蔡元培所作:“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降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另首是蔡廷锴所题:“心存只手补天功,八闽屯兵今古同。当年故垒今犹在,日光岩下忆英雄。”
1927年,蔡元培到厦门为北伐军募集军费,凭吊郑成功遗迹,1930年再次访厦,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1933年11月,蔡廷锴将军等人在福建成立“人民政府”,反对蒋伪统治,积极抗日。在他的诗中,深情缅怀了郑成功力挽狂澜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自己抗日救国的决心。正是郑成功的英雄气概和觥觥不可磨灭的民族气节,使得两位蔡先生这样的爱国人士深受感染,诗情薄发,鼓舞了他们积极投身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书写出国家民族复兴的壮丽史诗,也使得美丽的鼓浪屿上日光岩,笼罩了日月同辉的光晕,使后人有了油然怀念,每游到此,心中都触景生情地生长出相思树,都要禁不住伫住脚步,往那威武高大的石像,深切而敬仰地瞧上几眼,送上几个注目礼。
(三)
大凡都市的旅游业,无不粘上佛家道院的增光标签,厦门也是。
南普陀位于厦门市东的五老峰底,是闽南乃至全国有名的寺院,邻近厦门大学,背依秀山,面临丽水,风景甲优。它起源于唐代,荟集着悠久的历史人文与佛教文化,从入夏始祖南陈族人所建,迄今乃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大雄宝殿的那副对联:“经始溯唐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夏岛对太武以增辉”,便是有力的文字考证。寺院因与浙江舟山普陀山普济寺同祀观音菩萨为主,又地处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但是翻开它的历史,还有其它连串的闪光名字,以及历尽风雨的烙印。五代时曾称泗洲院,宋初叫无尽岩,后改名普照寺、普照院,元代至正年(公元1341年)被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明永乐年间重修,明末(1628年)又毁于战火,至清代康熙23年即公元1684年,才被靖海侯施琅将军重建,后人保存并光大至今。
南普陀的一侧邻处有座佛学院,我想应是中国为数很少的佛教学府高教之一,两者与相隔不远的厦门大学,形成三点定面的和谐长三角关系。这里的市区有条“学院路”,别处的街道都种着凤凰树什么的风景树,惟独此处却种着清一色的菩提树。菩提树带延伸到南普陀时陡变得高大虬劲,似乎是一种无相佛音,从寺院的源头泻出,延声在人间闹市。那菩提树不愧是通灵树,手搭粗壮的树干,细抚浅黄带绿的光洁纹理脉络,就连一片片硕大的树叶都透绿得通明无瑕,竟无一丝树垢,犹如触摸到纤尘不染的佛心。这树是佛的化身,仰望此树,谁都会想起那则玄虚传说。我似乎看见当年的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这种树下得道成佛的。这条长约近千米的菩提带,成为了厦门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也成为了游人洗涤尘污,向往净门的心之路。
当我们畅游寺院时,还看到一道新颖的风景。由于南普陀与佛学院和厦大相近,时有学生到来,那到来的学生,虽然年龄相当,却是僧俗有别。我细瞧他们,都是二十出头的壮小伙,一样的慈眉善目,眼里透着慧光,只不过有的举止斯文端庄地穿着学生服,有的光头或剃着短发,身穿佛家标志的僧衣灰袍。我想从这里出去的学生,哪怕是未经修行佛学深造的夏大学生,今后定然是社会上难得的高效和谐粘合剂,为助力社会的人性向善,遏止邪恶蔓延,有着积极的作用。
尽管已游玩了大半天,到南普陀还由于不巧遇上了限制行车牌,得经夏大门口步行一段颇长的路,但同学们来到南普陀时,还是满怀虔诚心,顾不上身倦腿酸,加入了潮水般的游列。然而尽管人多,却是听不到半点嘈杂,似乎针都落地有声,所有的游客都显得庄严肃穆,仿佛沉到了佛界梦里。那寺内的殿宇建筑,依山傍势,层层叠高,到处飞阁流丹,斗拱翘角,檐牙交错,充满着古色古香,香火缭绕。曲径通幽处,观音殿门前,数不清的游客屏息敛声,不少人匍匐在地,顶礼膜拜。他们是有太多杂陈的人生况味无处言说,只好来此向菩萨倾诉?还是心底有某种不便公开的欲望,想求菩萨保佑?须知人生本是在得意与失意间踯躅,酸甜苦辣是其滋味,何必要有更多的奢望?
有位同学也学着取了三炷香合掌拜了拜,然后恭敬地插到铁香鼎里。我知他并非有所求,只是纯粹的想表达佛心,形式而已。他和我及这些四十年聚会的同学们一样,相信还包括多数游人,到此都是想暂时跳出世俗喧嚣,洗一洗尘污,给自己的心情放假,一睹寺容,略表寸意。年过半百的人生已成了西移斜阳,纵见殷红也祈求不到旭日东升。如果有所求,也只是身体安康,能多享点天伦之乐,人间温情。
心中想起了郭松林的诗刻:“平生心迹向谁论?笑对沧溟酒一樽。敢望殊功垂海甸,欲除元恶报君恩。三千羆虎屯云气,万顷波涛卷浪痕。莫道桃源无处觅,人间此地即桃源。”诗里的桃源并非景致,自然指获得佛髓,拥抱恬淡。这很必要,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看破红尘,悟出万般皆空。只有参透“空”字诀,才能使国人特别是领导层人的文化素养,不会于当今物欲横流、商潮泛滥的时代急速缩水,能偃息无边贪婪,知道“凤巢百处,只需夜眠八尺”,人生苦短,要那么多的身外之物何用?从而净化灵魂,纯洁社会,让清廉与正气弘扬,腐败与邪恶开溜,使人们浮躁之心归于宁静,荡涤生活中的一切烦恼。
一阵悠扬而舒畅的颂经佛乐,于风中细簌地震动菩提树叶,在雄伟庄严的南普陀上空,迂回飘荡。我听着这佛呗梵曲,陡然浑身轻松,觉得它有股抽丝剥茧的力量,正在悠悠地摧毁人间心魔。
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代诗人王之焕在成名诗章《登鹳雀楼》中的千古绝句,它含意深远耐人探索,成了人们的经典传唱。
云上厦门的观景厅在第55层,露天爱情天台在58层,其拔地300米直插云霄、可上九天揽月的气势,远比当年王之焕的“更上一层楼”,不知气魄多少倍。那360度的回旋平台,外加多媒体互动和望远镜的高科技手段,更是于那时候想都别想的事情。云朵就在楼外,好像伸手可掬,白云对蓝天的依恋,此处能完全读懂;大海就在足底,似乎纵身可跃,碧波对岛屿的呢喃,仿佛张耳可闻。美丽的厦门市在俯瞰的眼底一览无遗,抹以无尽的海色背景,像是一副画家笔下的宏卷,自近而远,铺展接天。这是一种身处天宫看人间的感觉,是一种一览众山小,使人胸怀顿开的豁然。也许只有厦门,别具匠心地将这座世茂海峡大厦兼成观光厅,才有如此效果。
但于高空欣赏美往往只能囫囵吞枣,细腻的美还得落地采撷,于是我们又来到了环岛路。这是一条起自夏大白城,经曾厝垵、前埔等地,止于何厝香山的路,说路非路,实则一条依海而筑的新奇景观带。这里有至今引发世界仰观的演武大桥,车行上面,犹如飞翔在彩虹天路,海是天河,市为琼阁,就在这之间腾云驾雾,惬意仙游。
那国际会展中心如欲腾飞的大鹏,启航的巨轮,是厦门新世纪再创辉煌的标志。其规模目前属中国之最,居世界第五位。它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是金砖会议的主会场。在广播山下的环岛路北侧,立有“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八个醒目红字的镂空高大牌子,导游告诉我们,在海对面的大担岛,同样也有个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心战墙。九十年代前,台湾当局经常派飞机来厦门空降些饼干、糖果之类的小食品,投下些三民主义宣传单,意在以食为诱,蛊惑人心。玩月坡处的路旁还有个做成“98”字样的金钥匙大图雕,那是代表每年的九月八日,全国的各路经商精英云集厦门,举行的“98”商务洽谈会。
连路的鲜花绿木,加之不时出现的亭台朱阁,使人真疑在带状公园间穿行。夕阳西下,那收敛光芒的太阳,终于温柔地蜕变成红色,把天际薄暮的云彩也映染成金黄玫瑰红,让海陶醉在余辉里,慢慢把天上的云霓轻揽入怀,云霓便趁机熔进了海的丰满血肉,互成了海天霞光一色,如梦似幻。游车像一只归船,身披五彩霞衣,美美的沐浴在晚霞里悠哉游哉。斜望车窗外,已不见海天之别,只见海水在红云中烂漫,红云在海水中绚丽,两者相映成趣,美轮美奂。我亦陶醉,感慨大自然的神来海韵之作。我望着沙滩上扎堆或闲散,独自或成双,徜徉如画中的人们,心想若也能快哉其中,定然会不酒而醉的。
还好我们的老班长,紧接在晚饭后,又安排了同学们的鹭江夜游。这更是顿令人沉醉的大餐,天上虽没有星月,海岸却到处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灯光,迷离把“城中无日夜”的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那霓虹的高楼,有时候两三座光屏连在一起,共同闪烁着厦门的传说。那海的辽阔处,晚间自然是空茫茫一片,但不时出现的一道跨海桥廓,弯弯的璀璨如夜幕游虹,把天上牛郎织女的七夕鹊桥,形象地搬到了海上。潋滟的海水里,像是撒进了把把镏金碎银,合着高楼变幻的灯光不停影绰,使我至今才知,什么叫光怪迷绿,什么叫海市蜃楼。想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自己看不到所乘的游轮如何夜美,但来到甲板迎着舒适的海风,只见别的游轮何止如画舫,分明就像海上明珠,与水下投影交相辉映,亮晶晶的颗颗滚动在海面浪底。
我如坠梦幻,不禁眩晕,被眼前应接不暇的处处美景所俘惑。我只好连按快门,将这难忘之夜装入相机,以便他日幸福回味。我真想有杯酒,学李白“对影成三人”,但抬头望空,月初的月亮还藏脸云帐,于是想何必要酒呢?如此的美景还不够大醉?酩酊中我又继续去欣赏灯景,海上波间,岸际楼廓,那纸醉金迷的浪花,朵朵跳跃着厦门传奇,那座座风姿绰约的高楼窗前,也许正有寻味的人生故事在发生,在发展,或结束。我想这还是厦门一隅呢,如果再放眼到整个厦门,那么那灯光,那景色,那故事,就更是令人醉倒,身不知何处了!
天风行吟,海涛赋诗,“山无高下皆流水,树不秋冬尽放花”,对于四季如春的闽南鹭岛,美丽的厦门本身就是一首诗。在这首诗里,我想厦门的美不仅表现在鹭江夜景,甚至不仅表现在鼓浪屿、南菩陀、环岛路……更表现于历史的风烟留痕,灿烂的人文风貌,以及智慧、进取的厦门人。这次老班长力邀同学们来厦门举行四十年聚会,免我省去了寻觅和期望邂逅。厦门是个缪斯女神与世俗生活良好地相生相长,是个有三角梅和钢琴声的地方,当列车载着我们,返回向江南名副其实的深秋时,我还禁不住连连挥手,说厦门再见!老班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