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连伟的头像

冯连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5
分享

我与沂河

 


马逐芳春草路竿,

胜游应说到沂川。

和风软泛桃花浪,

暖气轻浮丽日天。

俗虑尽随流水去,

襟怀都向碧波前。

追思点瑟当年事,

吟咏归来兴浩然。

                            明《沂河》伍文献

我与沂河结缘追溯到1980年的初夏。

我的故乡位于沭河西岸,13岁之前就没进过临沂城,也就无缘结识沂河的风采。

第一次听说沂河,缘于自己的大哥。

我上小学的时候,大哥高中毕业曾经在我们村办小学里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教师,每年学生放寒假和暑假的时候,大哥都要骑着自行车到临沂城的新华书店去买学生课本;大哥还自掏腰包给我买了《算得快》、《少年科学》、《少年文艺》等课外书,对我这个书虫子来说,大哥对我太好了,而能够提供这些书籍的临沂城更是对我充满了诱惑力。实在忍不住的我就问大哥临沂城在哪里,大哥对我说:“沿着我们村北面的岚兖公路一直往西走,大约走近60里路,就会看到一条很宽的河,这条河叫沂河,跨过沂河就进城了。”

从那时起,幼小的我,便就在心中描绘了一条位于城边的宽宽的长长的河水透彻见底的鱼儿遨游的颜色浅绿的河边柳树倒映的沂河形象。

其实我心中描绘的沂河形象完全来源于我看到的沭河岸畔的景象。

我出生的老宅座落在村子的最东头,紧邻离沭河大约千米的河堰。沿河堰下一直往东走去,先是一片十几亩的芦苇荡,再就是近百亩的果园,也就是大队的林场,再往东走映入眼帘的就是宽宽的沭河。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些在贫穷年代生长的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到沭河里捞鱼摸虾;还可以到沭河边上的柳树下乘凉,到芦苇荡里逮鸟捞鱼。

农村孩子除了听大喇叭看露天电影长见识,其他就是从学生课本上长知识和学文,心中也一定会把没见到的又极度向往的事情构思成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观,如同热爱毛主席的人们向往北京天安门。

我第一次见到沂河是我13岁进城赶考的时候。

那时,初中毕业升高中,是一件大事。我升高中的那一年,有幸赶上了城里的几所重点高中面向农村的学生招考,我当时报考的是育新中学,需要到离家几十里的城里集中考试,便有了赶考之说。进城赶考的那一天,正是盛夏5月麦收时节。娘和家里的哥哥姐姐都忙着参加生产队的麦收,娘是大队干部更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那天早上给我煮了几个鸡蛋又往我的手里塞了5元钱就匆匆忙忙地劳动去了。我和几个同去赶考的同学步行到洪瑞车站,计划坐上去临沂的客车进城,可是直到快中午了我们也没坐上。幸运的是我们3个同学最后在程子河饭店前搭上了一辆拉砖进城的卡车,当然我们获得搭车的代价是进城后帮着司机大叔一起把这一车砖卸下来。

当我们坐上卡车进城的时候,心中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一路上,和我一样激动的同学不停地讨论:快到临沂城了吧?只我我这个同是第一次进城的小男孩总是一次次信心爆棚地回答:没有!没有!面对同学露出的怀疑的目光,我说出了我的依据:我们还没看到沂河呢!

当载着我们的卡车真的走在沂河桥上的时候,坐在驾驶室里的我透过车窗向外看去:啊,沂河真的好宽、水真的好清啊,这就是我心中沂河的样子!

坐在车上还没有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卡车就从桥上走过进城了,城里的车水马龙更加热闹的景象映入眼帘,让我对匆匆而过的沂河没能刻下多么深的印象。

1980年初夏进城赶考之后,沂河便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进城赶考是参加临沂育新中学的高中招生考试的,过后知道参加当年考试的学生有1300多人,招收98人。就在参加考试后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我和同学们已经对这次进城考试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邮递员却赶到我们坊坞联中大声喊着我的名字,送来了录取通知书,我成了参加考试的汤河公社(现在的汤河镇)所有报考者中两名幸运儿之一。

我感谢我的老师的精心培养,感谢我的爹娘给了我倾全家之力的支持,感谢我的大哥给我指明了人生奋斗的目标,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儿子,竟然实现了进城读高中的梦想;又经过3年的时间,跨进了多少同龄人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

我在临沂育新中学求学的三年时间里,每个周末都要回老家拿饭。我上高中的头两年,农村还没有实行生产责任制,全家从生产队分到的麦子也只有一二百斤,这些麦子的绝大多数都让娘烙成了煎饼进了我的肚子。

每次从学校骑着自行车回家或者从老家返回学校,都要经过沂河。从老家到学校大约60多华里的路程,我在心中分成了三段,第一段就是从老家到相公庄,每每骑到这里我告诉自己已经走了三分之一了;从相公庄到沂河边,是我心中的第二阶段,每当我从老家往学校返的时候,适逢炎热的盛夏或是寒风刺骨的严冬,总是盼望早一刻到达沂河岸畔;跨过沂河桥就快到学校了;回家的时候,跨过沂河桥,离城越来越远,离家越来越近了。

真正促使我了解沂河的历史是语文老师布置写一篇关于沂河的作文引起的。一向写作文就想写出采的我就去查阅关于沂河的介绍,从那时我了解到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沂河源出沂源田庄水库,从沂蒙山区纵贯临沂南部平原,由郯城县入境江苏省至新沂市境内入骆马湖。临沂城内的柳青河、祊河、涑河等都是沂河的主要支流。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沂河没有污染,沂河水环山绕崮,款款南行,两岸芳草鲜美,绿树成荫,呈现出碧水青山,天光云影的旖旎风光。

记得那年为了写好那篇作文,我骑着自行车到了沂河边,停好自行车,我一直走到河边上,用手捧一捧沂河水,清清的,凉凉的,喝上一口,微甜,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沂蒙颂》的歌声:

炉中火放红光,

我为亲人熬鸡汤。

续一把蒙山柴,

炉水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

情深意长,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

其实在旧中国,沂河水深流急,既造福于民,也时常给人民带来灾害,有“开了江风口,水漫兰山走,淹了临郯苍,捎带南邳州”的歌谣。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跋山、岸堤等十几座大中型水库,使两岸农田消减了水灾,林果葱郁,稻花飘香,建成了商品粮基地。同时,围绕沂河做文章,国营的临沂酒厂在沂河西岸建起来了,沂河白酒就诞生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问起临沂白酒酿造,喝酒的不喝酒的都知道建在沂河西岸的山东临沂酒厂。那时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可以说席面上能喝到的白酒,绝对少不了沂河桥白酒。

当年的沂河桥白酒生产原料就取自临沂市境内的沂河水和高粱、小麦、豌豆等酿成。由于酿酒时取水主要来源于沂河,最初生产的白酒就命名为“沂河大曲”,民间俗称“沂河老白干”。

当然,临沂城因紧邻沂河而得名,奔流千年的沂河,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如今的沂河两岸草木葱茏,风景秀美,从北往南走,月季园、奇石园和缤纷世界构成了浏览活动区;桃花源、柳园、休闲东园、竹园、木瓜园、板栗园、银杏园、石榴园……凤凰广场、书圣广场、雕塑公园,成为临沂市区最美的景色。

如今,我已经成为生活居住在沂河岸畔的一员。每天都在享受着沂河带给我的幸福和快乐。

2003年9月20日开始动工建设的滨河路,临沂人习惯称为滨河大道。美丽的滨河大道是大美新临沂的脸面,也是沂蒙革命老区改革开放40年迅猛发展的一个见证。

查阅有关资料介绍:临沂滨河大道一期绿化全长1.2万米,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栽植各种乔灌木200万株,引进乡土树种2000余棵,安放景山30余处。二期绿化总长度达到3.5万多米,总面积763万平方米,阳光沙滩、园情园……让外地来到临沂的朋友感叹:到了沂河边如同到了海岸线,大美临沂真的很美。

“河在城中流,城在岸边长”,沂河两岸的都市生态景观让千万沂蒙儿女骄傲和自豪。

2004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启动的北城新区建设,如今已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现代气息浓郁、文化教育发达和各种功能完善的滨水生态新区和临沂市新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

2015年的春天,我搬到了北城新区的公务员社区居住,站在我家17楼的阳台上,可以临窗俯瞰一览沂河壮丽的风采,白日清波荡漾,夜晚灯火阑珊,下楼即可享受河畔惬意风光。闲暇的时候,沿着滨河大道走一走,可以呼吸最纯净的负氧离子,迈着轻快的步伐,穿过园林里彩蝶纷飞的花花草草,绝妙的风景让人神清气爽;看一看,沂河两岸,繁花似锦,绿荫匝地,碧波荡漾;有朋自远方来,沂河的碧水,河畔的绿地,两岸的风情,亚洲最长的橡胶坝,壮观的人造浴场……让人感叹这里的美丽赛江南

岁月悄然而逝,整整四十个年头,沂河如同一个史册,静卧在岁月的深处,见证着我的成长,更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变迁,让我一回首,便会看到岁月深处的我和日新月异的大美新临沂腾飞的样子。

(写于2019年2月27日至3月1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