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爱华的头像

吴爱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08
分享

陪父母游天一阁

上虞到宁波的城际铁路开通的那天晚上,84岁的父亲在电话里说,报纸里介绍天一阁就在宁波火车站边上,想和母亲去看看。

天很热,不放心让两老单独去,答应他们,三天后陪他们去。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和妹妹陪着他们坐上午8点多的城际车,一个小时后到宁波。在宁波火车站北广场,坐26路公交车,坐一站路,在“天一阁.月湖站”下。

在去的城际车上,我和母亲坐在前排,妹妹和父亲坐在后排。母亲一路都在跟我讲天一阁的事,说天一阁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建造,有400多年历史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我很奇怪,问她怎么了解的那么多,她说,我和你爹看了电视剧《天一生水》,还看了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藏书之家》,茅威涛主演的。

在宁波,“天一阁”的名字很响,也很特别。据说主人取《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是为了以水克火,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 。但那么有名的天一阁,对于第一次前往的我,还是着实惊讶了一下,闻名天下的藏书楼,竟座落在一条拐拐绕绕、狭小短促的石板小巷里。

父亲听着我的感叹,眼睛看着耸立的徽式马头墙,话且是对着我说的:天一阁是藏书楼,既是藏,就不会显的。妹妹在旁边附和:果然藏得好!

在一面端秀的“南国书诚”匾牌下,我想找个路人给我们四人合个影。可父亲一直很认真地看着门口的柱联,我也凑过去看。左右二边分别为“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是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所写。因不明白对联的意思,我拿出手机百度,才知道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楼悠久的历史,下联讲的是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登上藏书楼以后的感慨心情,他当时感慨道:“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用的是继甲骨文之后的另一种文字——钟鼎文。

也许是事前功课做的多,第一次去天一阁的老父老母,竟然像熟悉那里一样。他们一边走一边聊,父亲跟母亲说,天一阁藏书楼下面是六开间,上面是通间,造的时候肯定是有讲究的。

果然,在“天一阁”的标注牌前,我看到了母亲在车上和我说的话,也看到了父亲和母亲说的话。天一阁,也称宝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其独特的建筑为后人所效仿。乾隆帝南巡时,命人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的款式,以此为蓝本,兴建了七座皇家藏书楼,号称“南北七阁”,用于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由此名扬天下。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一间讲述历次书籍捐赠人的屋子里,父母低着头逐一浏览捐赠的年代、捐书的数量等等,真的惊奇于二个80多岁的老人,不带老花镜,在一间光线不太好的屋子里,能认真看上那么长时间,眼里嘴里都是崇敬赞叹之意。

我也伏在玻璃罩上,目光小心翼翼地从那些孤本、抄本、文献上掠过,轻移着脚步,生怕惊动了这些有着几百年灵性的书册,这些被历史的尘烟熏的酽酽微黄的书籍,是范氏家族十三代人的心血,也是众多有文化良知的捐赠者的心意。

出于保护古建筑的原因,谢绝游客登楼。因此,我们也没有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二楼一睹真容,只得站在阁楼前,将遗憾的目光投向楼上紧闭的窗棂间。

“书很容易出虫霉变的,天一阁藏书那么多,不知是用什么方法保管的?”从宝书楼出来时,父亲一边走一边和我说。我无法回答父亲的问题,心想对天一阁要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一个现场修复古籍的展示窗口,父母驻足观看,对古老的线装书修复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是的,历经了数百年岁月剥蚀,不少古籍已发黄变脆,出现断裂、破损、虫蛀,需要专业技术人精心呵护。而天一阁内,就有这样的一群人,择一事,终一生,让古籍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穿梭在南国书城的各个景点,到处都飘逸着书香与古韵。走在被岁月擦得发亮的石板路上,庭院幽幽,回廊曲折,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一亭一池,皆见用心,我们走走停停,摸摸看看,感受一个读书人、爱书人、藏书人的苦难与坚守、传承与奉献。

从“天一阁博物馆”的西南门出来,就是有名的月湖公园。

时近中午,我们坐在湖边的树荫处,夏风吹来,我感觉有一点点热,但父母都说不热不热,挺舒服的,比家里舒服。我想,他们大概说的是真的,一是那天确实有风,二是可能父母觉得有二个女儿陪在身边,心情好,气就顺,于是真的觉的不热了。

父亲想编辑照片发朋友圈,妹妹在他身边耐心地教他,父亲很虚心地学,这样的情景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父亲总是在一旁手把手教我们学打算盘。

时间已近下午三时,我们回程的城际车是4点钟,车票只能提前一小时买,票价15元,70周岁以上老人半价票8元。

回来的车上和去时不一样,我和父亲坐在前排,妹妹和母亲坐在后排。

一路上,我都在和父亲说着天一阁。我曾经看过余秋雨写的《风雨天一阁》,范钦老爷在80岁高龄去世前,把大儿子和二媳妇(二儿子已亡故)叫到跟前,安排遗产继承事项。老人在弥留之际还给后代出了一个难题,他把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一楼藏书,让两房挑选。大儿子范大冲立即开口,他愿意放弃其它所有家产,继承藏书楼,从此开始了一代又一代人艰难的守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