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是什么?缘是十字路口的相逢,缘是红尘阡陌上的牵手。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识是缘,在凡尘中流散却没有忘记也是缘。
她和他是有缘的,一个是浙江私立春晖中学的女学生,叫小仙,一个是奔赴朝鲜抗美援朝的解放军战士,叫李会保,故事还得从六十八年前说起。
1951年9月,小仙从老家谢塘小学毕业,考入上虞私立春晖中学。因成绩优秀,每学期都获得一枚白底金字的“优秀”奖章,奖章下方有红布,红布上用墨笔写着姓名与编号,还盖着蓝色椭圆形的教务处章,这枚奖章类似于校徽,但比校徽稍小一点。
那时,我们国家正经历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爱国运动,“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成为宣传教育的主基调。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广大青年的爱国热忱空前高涨。很多学校开展“给最可爱的人写封慰问信”的活动。1953年秋天,小仙所在的学校,也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年轻的小仙,被这种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所鼓舞,怀着满腔热情,写了一封信,信里真诚表达了对抗美援朝解放军战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表示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信的结尾写上“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信写好了,小仙还是激情难掩,她拿出一枚“优秀”奖章,轻轻地放进折叠好的信纸内,封好信口。在信的封面上写下“给最可爱的人”几个字,因为,信是统一上交学校的,再由学校一级一级交上去,听老师说,这批信将有浙江省去朝鲜的慰问团,统一带去。
1954年7月,小仙从春晖中学毕业,以当年招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浙江省宁波助产学校,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她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总算可以不用向父亲要钱了,父亲重男轻女,本来就不肯花钱给她读书,哪能再供她读高中,小仙很有自知之明。遗憾的是在班里成绩数一数二的她,没有机会再读普高进而去读自己梦想的中文系专业了。
在记忆里,有一些瞬间,经历时没什么特别,回想时,却总有温暖拂过。
1954年8月初的一天,小仙正在家里看书,邮递员送来一封信,这信是从春晖中学转过来的。信确实是写给小仙的,来信地址是一个部队的番号。小仙拆开一看,信是从朝鲜来的,写信人叫李会保,他是因为收到了小仙的信和她的“优秀”奖章,回信给她的。信封里有一张李会保的照片,照片背面写着“送给祖国敬爱的同志:谢志仙,作为抗美援朝、反侵略战争留念,李会保于朝鲜,1954、6、24”。小仙望着照片中李会保胖乎乎、笑眯眯的脸,再看信纸上写着“中国不好战,但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从来也不惧怕战争”、“到了朝鲜就没想过生死。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保家卫国,绝不让祖国和同胞受到侵害!”这铿锵的句子和潇洒的字体,令当时青葱生涩的她,满襟崇敬。
小仙马上回信,激动地告诉李会保,“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我已经考入浙江省宁波助产学校,马上就要报到开学了,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没有什么可以像你一样报效祖国,我只有多学知识,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小仙在信中还表达了她对抗美援朝战士的尊重和敬佩,同时也把录取通知单上的学校地址告诉了李会保。
八分钱一张的邮票,载着年轻和纯净,从中国的东南飘到朝鲜的某一处。之后,你来一封,我回一封,张张邮票传递着他们之间纯洁真诚的友谊。
1956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六,传达室门卫找到正在宿舍看书的小仙,告诉她:“门口有个解放军来找你。”当时,小仙感到奇怪,嘴里念叨:“怎么会有解放军来找我的啊?”到传达室,小仙看见一个胖胖的解放军叔叔,身上的军装八成新,手里提一篓黄岩蜜桔。一见面,解放军叔叔就自我介绍:“我是李会保,我出差到宁波来采购东西,顺便来看看你。”小仙一下子有点局促不安,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李会保没有在信里告诉她,他已经回到中国,也许是部队保密需要吧,小仙也没多想。他们俩就这样站在传达室里,聊了大约二十来分钟,小仙跟他说得都是自己学习上的事,最后李会保邀请小仙晚上到“天蟾舞台”看越剧,小仙答应了。
回到宿舍,小仙把黄岩蜜桔分给室友们吃,并把李会保来看她的事说了一下。室友们边吃蜜桔,边和小仙开玩笑:“李会保对你绝对有意思的,你也真是的,怎么不请他吃个晚饭?”
“天蟾舞台”就在小仙学校旁边一百多米处。晚上七点,小仙手提几个蜜桔,准时到达“天蟾舞台”,看到已在门口等候她的李会保。演出开始了,小仙一边吃桔子,一边盯着舞台看,没过多少时间,几个桔子剥好吃完,她也睡着了。最后,到底是演出结束的掌声把她吵醒,还是李会保把她叫醒,她都忘了,记忆中,就是她一脸难为情地跟在李会保后面走出剧场,李会保把她送到学校,大家各自走散,一个回宿舍,一个回旅馆了。
回到宿舍,小仙很懊恼。自己为什么老喜欢睡,记得春晖读书时,每逢学校放电影,她都会睡着,所以每次看电影,她都会提前跟年纪大一点的女同学说好,“等会我睡着了,你的膝盖让我靠靠”。她的母亲曾在她考入助产学校时说过,“你这个人怎么做做助产士啊,那么要睡,叫都叫不醒的”。小仙在心里感觉很对不起李会保。
时间流逝,一晃到了小仙毕业季。小仙知道上一届同学中有到新疆去的,她也满腔热血,希望自己能跨过长江,远离家乡,到祖国西北边陲,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她把这个想法告诉李会保,李会保来信支持她,但在来信中也暗暗表达了超乎友谊的关爱。
1957年8月,小仙毕业分配到绍兴县人民医院,当时隶属于宁波地区。小仙告诉李会保,自己想去新疆的愿望没有实现。这个时候,李会保也来信告诉小仙,自己已调防到福建泉州。通信还是继续,大家在信中谈得都是对工作的激情和对国防事业的奉献,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之后,一是因为工作忙了,二是社会上搞整风反右运动,二个人在信上也不多说话了,慢慢地,信就少起来,到了1958年后,二人不再有信件往来。就这样,走过书信相伴的四年,有一天终究在某个渡口离散了。
往事大概就是这样,你想要记起的时候,发觉原来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你想要忘记的时候,却一直在心头萦绕,让你心绪难安。李会保曾在信中详细告诉过她,“我是河南XXX地方人”,但这里的XXX,小仙无论如何记不起来了。
六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仙成了知名的妇科专家,而今,已近耄耋之年,每每看到报纸上、电视上报道有关抗美援朝的事情,她总会想到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想起胖胖的穿着军装的那个“最可爱的人”,可那段美好的时光,已经山长水远,不复再来。
这样一段明净的青春年华,纵然已到白发苍颜,她都无法忘怀。看着珍藏了六十八年的照片,小仙总是在心里默想:人世间萍聚萍散,到最后,我还是我,你还是你,也许你早已不在人世,但我也不会忘了你,只是不再寻觅,守着一段温润的光阴,淡淡地老去。
愿所有回忆,对生活都不敢负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