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爱华的头像

吴爱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5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张村 张村》

有这样的地方:一旦关注,即被惊艳;一旦靠近,即被吸引。张村就是这样的地方。

杜鹃花开的季节,我走进了张村。走进了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过的地方。

因为我的突然到来,舅舅舅妈很是惊喜,而让他们更惊喜的是见面后我的一句话:“舅舅,我晚上要住在这里”。“好好、好好”,舅舅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四十多年了,我已没有在舅舅家留宿过。

下午四点多到的张村。放下包,我挎起竹篮,跟舅舅去地里摘碗豆、挖土豆、断香椿脑头。村口,一条小溪欢呼着在两岸的绿色中绕村而去。走在田间小路上,两边的庄稼长得茂盛诱人。庄稼,是一个村庄活着的证据,庄稼长得茂盛,村庄就神采飞扬。

傍晚下起了小雨。快手快脚的舅妈,在天还青色时,已将一桌时令小菜热气腾腾地摆出:燕笋煮咸菜、麻油马兰头、香椿拌豆腐、菲菜炒鸡蛋、咸煮碗豆、葱烤土豆、清蒸螺丝。

絮絮叨叨的话语,是缠缠绵绵的亲情,过去的岁月,永远在我们相亲相爱的人心中。

晚饭后,我和舅妈肩并肩,在樱花大道上散步,樱花已谢,樱林幽静,我与风一起,向大地敞开心怀。碰到一位老者,舅妈说我该叫他益飞舅舅,他是张村资深的文化工作者,见我感兴趣,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张村村在文化建设上所做的事情,并叫我一定去看看党群服务中心的宣传栏。有这样热心的文化老者,也是一个村的幸运。

入夜,村庄灯火稀疏,熄灭的很早,我也早早休息。村里的岁月,像音乐中的慢板,舒适、缓慢,这样的节奏,让人安宁,我沉沉睡去。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昨夜细细的雨声,天明时换上了婉丽的鸟雀鸣叫。推开窗户,带着清香的湿润空气扑面而来,站在舅舅家小洋楼的露台上,感觉岁月真的静好。

下得楼来,勤劳的舅妈老早就在忙碌。给我准备的早餐,是松花年糕。香浓的松花年糕,是我童年的味蕾记忆。又想起了亲爱的外婆。

早晨六点半,迫不及待地出门。我要去看一眼“大井”,去抚摸一下大樟树,我还要穿过那长长的弄堂,去深情拥抱我的少年时代。

带着儿时的记忆,我首先踏上了两边种满绿植的中心路。路边长长的围墙上,画着很多张村元素,“人文张村”的图案很是别致。

中心路是一条笔直的柏油路,全长750米,一排整齐的院落,在杜鹃、茶花、南天竹的装扮下,格外引人注目。沿线住着20多户村民,庭院里种满了花草树木,这是张村的一条美丽庭院示范带。

让我感到亲切的是写在围墙上的张村方言:“哥,哥,哥,雄鸡讨老婆,仙鸡吃糖茶……”“郎,郎,郎,马来哉,大人小人都走开……”这些耳熟能详的方言童谣里,珍藏着我儿时的欢乐。

在一处挂着红灯笼的台门前,我倚门而望,院子里摆放着几十盆花,绣球花、杜鹃花、蔷薇花、芍药花、紫藤花,真是花团锦簇、争奇斗艳。枇杷树上已结满青青的果子,石榴树探出院墙。这是一户美丽庭院精品示范户。

没走几步,看到一幢红砖装饰墙面的洋气小别墅,门口的二盆大铁树,彰显着主人家的富足。暗红色的铁艺栅栏上爬满了月季花,有大红的、粉色的、紫白的、淡黄的,花朵硕大如掌,自由绽放,想起了一句歌词:我要怒放的生命。

“各家各户庭院装扮好了,村容村貌也好看了,我们住的人感到舒适,你们看的人也觉得漂亮”,这是一位正在修花的庭院女主人跟我说的话。是的,这里不仅有远近闻名的樱花谷,还有房前屋后随处可看的美景。你看,门口的一盆杜鹃花,估计有上千个花朵,但看不到一张绿色的叶片,真是奇观。

令我惊讶的还有,每户人家的门口,用统一的格式,张贴着“家风家训”:“耕种要勤、言语要真、买卖要公、做人要诚”;“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薄财重义、为国为民”;“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等等。

人的教养是家庭赋予的,更是社会熏陶出来的。张村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

张村素有99条半弄堂之称。走在一条条或长或短的弄堂里,举目可见,大理石贴面、现代感极强的小洋楼,夹杂着粉墙黛瓦的台门老屋,历史的沧桑与现今的富丽在此交相辉映。

在一幢正在建造的房子前,我找到了心心念念的“大井”,它是原东风村的一口老井。曾经四面八方通向大井的鹅卵石路,都被平整洁净的水泥路替代,曾经被绳索磨下沟纹的井盘也已用水泥抹平,少了岁月的沧桑感。我虔诚地站在井边,往井下看,一个倒映,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往事如潮。

离开“大井”,不经意间走进一条静谧的弄堂,二边的墙脚下点缀着三三两两的油菜花。一幢有点年头的房子,遮掩在一片修竹中,大门开着。古旧的桌椅、老式的花瓶、简易的摆钟、雕花的窗格,分明刻满时光的旧痕,却又是这样洁净无尘。

庭院里种着山茶花树,一个慈祥的阿婆坐在门口的藤椅上,一条黄色小狗蹲守在她身边,微风从她身上柔柔拂过,时光从她指尖轻轻滑过,她活在自己的生活里,足够恬淡、自然。

转角处,看到了树枝苍劲、繁茂如盖的大樟树。我在想,是不是每个村庄,都有这样的大树?永不懈怠地活在自己的时间里,该绿的时候它就绿一绿,该黄的时候它就黄了。

带着敬畏,我走近大樟树。轻轻抚摸着它,犹如抚摸我远去的外婆。挂在树上的树铭牌告诉我,大樟树有150年的树龄,树高15.6米,胸围320厘米,平均冠幅16.5米。它象征张村村人居历史的悠久,被列为浙江古树名木。

大樟树脚下,还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传说比大樟树早出生60年,井水清凉甘甜。大树和水井,如一对伴侣,树离不开水,井水少不了树荫。据流传,生活在大树下的人们,分享着它们的福祉,几乎个个延年益寿,并出现了不少“老寿星”。

刚刚看到坐在藤椅上的慈祥阿婆,应该也是一个老寿星吧。

村里还有一株高大古老的银杏树。一位热心的老者,自豪地把我领到树旁。抬头,银杏树枝繁叶茂,青翠欲滴。一百多年来,香樟和银杏,两株沧桑而灵性的大树,划过岁月的河流,默默站立,深情相望,守护着村庄,见证着这里的人间烟火。

人的容颜,取决于父母。乡村的容颜,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结果。张村,既有天成,也有人为。

村南的牛山,翠竹成林,风景秀美,是张村的“天然氧吧”。牛山上有一条700余米长的游步道,建有凉亭、休憩平台,是一个高品质的村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张村游步道建设概念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炮台遗迹,这个炮台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保卫张村的有力武器。张村村大力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修复古炮台,2018年建成游步道。红色成了乡村振兴的主色、共同富裕的底色。

我顺着游步道拾级而上,站在山顶往远处看,村路蜿蜒,茶山青青,田园秀丽、绿水青山。山脚下排排整齐的民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油画,香樟树和银杏树在红青相间的房顶中高高穿出,向着永恒的天空,伸展着闪亮簇新的枝叶。

从山花烂漫的游步道下来,看到一块木质指示牌。从上而下标着: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创业园、村民之家、百寿山庄、樱为有你、文体中心、幸福之家。指示牌旁边的菜地上,插着一块长方形的标牌,写着“张村健康菜园(二)”,地里的庄稼恣意地生长着。

我朝着党群服务中心的方向走去。在开满杜鹃花的大型花坛内,一面鲜艳的国旗高高飘扬。

党群服务中心内有长长的一排宣传窗,共有12块。第一块是导语,这样写着:“翻过上沙岭,虞南第一村,十六里山水田园,三千多父老乡亲,千竹牛山树象征,集镇建设展新貌……”宣传窗的内容很丰富,分为崇德尚贤、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等。

游客中心、乡贤之家、虞舜会堂、党员志愿服务站、博爱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都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院内。“爱美丽乡村、建幸福家园”,这已不是张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真真切切落在实处的行动。

因为是星期天,只有妇女主任陈浙芳在值班,事先舅舅告诉我,我和她还是远亲。跟她的聊天中,我知道了张村村是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是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也是省级民主法治村。这的确名副其实。

和浙芳谈起了村党总支书记陈振华,我没见过陈书记的面,但知道他是绍兴市优秀共产党员,这是去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前夕,绍兴市委授予他的荣誉称号。陈浙芳告诉我,陈书记很忙,数字乡村建设这一块工作,都是陈书记亲自在管。

我很想听听张村村如何以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打造有张村辨设度的美丽乡村、数字乡村、文化赋能、红色堡垒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可惜,今天没碰上他,看来,只有下次了。

再行,经过村文化活动中心、四方戏台、蓝球场,驻足在党建长廊前,二十四孝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责任区制度、张村村歌等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在那。

一个村有自己的村歌,是难能可贵的。张村的村歌《十六里山水田园好风光》,歌词优美:“大山挽起臂膀,张溪奔腾流淌,干溪弹奏夜曲,薄雾炊烟绕山庄……十六里山水田园好风光。”优美的旋律,唱出了张村人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体面感、获得感、幸福感。

时近中午,舅舅电话我回家吃饭。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满心欢喜。我知道,我对张村的情意,在这个春天又开出了花,开在我的笑意里,开在了我的眉目流转间。

徜徉在这春天的清风里,不用去世外寻觅,此刻的张村,即是世间的桃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