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在公交站等车时,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七、八岁小女孩,满脸泪水无声抽泣,胸部快速起伏着,原因是她站着等车时,背没有挺直,她妈妈当着好几个人的面,在她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狠狠地在她背上打了几下,而且边打边怒目圆睁:“跟你爹一个德性,不会去死啊。”我很咤异,这个涂着浓浓粉脂和油彩的时髦女人,为什么一出口就是这个样子,完全不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仔细地打量这个妈妈,眉毛描得又粗又黑,好似两把炭箭,从鼻根耸向发际。心里不由得暗想,这真得和“慈眉善目”搭不上边,想必妈妈这一肚子火,在出家门前就已经积聚了,只不过是找到小女孩没站端正的理由发泄罢了。
公交车来了。上车后,我走到下车的门边站着。左手边的爱心坐位上,坐着一对母子。小男孩短袖短裤,大概是去上幼儿园。路上,他脸贴在车窗玻璃上,一直好奇地问,“妈妈,你看,那边围墙上有雾,妈妈,你快看呀,妈妈,有好多好多喷泉水,你快看呀”,可他的妈妈,一路看着手机抖音,脸露笑容,根本不理他。看着胖乎乎有点可爱的小男孩,我告诉他:“因为这边在造大楼,工人叔叔怕建筑灰尘影响行人,就在围墙上安装了很多的喷水头,所以远远看过来像雾了,你说得很对”。小男孩有点羞涩,低下头拉着自己的衣服看。妈妈继续看着抖音,小男孩无聊了,把口罩挪到下巴,用嘴贴着车窗上蓝色的百叶窗,我实在看不下去,轻轻地在小男孩妈妈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赶紧让小孩戴上口罩,这百叶窗太脏了”。
这个妈妈让我想起前几天在公交车上碰到的一个爸爸。也是差不多大的一个男孩,一路上,爸爸和孩子一直在互动,先是二个人头顶头在玩魔方,玩了一会儿,男孩看着外面的天空,突然对他爸爸说,“哇,天好蓝啊”,爸爸说,“是啊,好蓝,你会写这个蓝字吗?它和篮球的篮可不一样呵”。于是,爸爸在孩子的手心里,写起字来。我想,这个男孩永远都会记住蓝天的“蓝”和篮球的“篮”。
曾经听名师讲过一堂课,所有教育的成效都基于温暖有爱的关系之上。好的亲子关系在于你能否真正“看见”孩子,所谓“看见”,就是人在、眼在、心也在,看见其实是一种“尊重”,一种“接纳”。有的家长与孩子在一起时,不掌控自己的情绪,把别处受来的怨气无端发泄在孩子身上,轻则骂重则打,在孩子情感的培养上大打折扣。有的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看手机,玩游戏,仅仅充当一个保姆的角色,冷不防对孩子说一声:当心,别碰那玩意,太脏。压根不知道孩子在意什么,有什么想法。
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好的幼儿园、进好的小学,不惜拼尽才力买学区房,拼尽人力进理想的学校。进了学校后又通过各种关系,打听班主任、各任课老师的情况,想进有名气的老师的班级,把孩子的教育都押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前几天听一个同事说,她的儿子儿媳为了小孩到哪个幼儿园上学,二个人吵得不可开交,儿子认为自己家旁边的公立幼儿园也不错,可儿媳非要去小班化的私立国际幼儿园,说小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小姐妹的孩子也都去私立国际幼儿园了,这几万元的学费断断不能省的。不知道真的是看重幼儿园的实力还是看重自己的面子?
对此,我无意评判,我只知道,良好的教育环境果然重要,但健康融洽的亲子关系可能更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说,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因为父亲和母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可以让孩子养成宽厚的性格,而母亲自身的修养,往往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
从孩子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差不多有十年时间(如果从小小班算起),在日复一日和孩子的相处中,父母能真正做到“看见”孩子,蹲下身来、耐下性来,用心用爱陪伴孩子,言传身教,带他们去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学习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进行美育薰陶;带他们去大自然中感知四季变化,从而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带他们去体育场、运动馆强健体魄。见孩子所见、知孩子所思、感孩子所感,让孩子真实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样的孩子,即使成绩不是很出众,但一定是自信温暖有爱的人,而我们的社会,正是需要这样的人。